周下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下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1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Zhōuxià Cūnmínwěiyuánhuì
周下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
周下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地處周皋圩北部得名。歷史沿革2006年,因區劃調整,該村隨之拆除。1...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1998年11月4日第九屆全國人民...
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村民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和任務是:①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②調解民間糾紛,促進村民團結、家庭和睦;③協助人民政府和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生產秩序;④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村民委員會通過自己的工作,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周家村村民委員會,1984-07-0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周家”為原生產大隊名稱,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該村委會成立於1984年7月,應屬十五保二區四十五圈,1949年7月,隸屬泰日區周家鄉,1957年9月有2個村組成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公社成立,下屬改名為大隊,1984年7月政社分設,選舉產生周家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且向人民政府反映民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社區是居民委員會的轄區範圍,居民委員會是社區內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社區內既涵蓋居民,也涵蓋駐社區內的單位和各類組織,比如...
周老家村村民委員會 周老家村村民委員會以其所在地及職能性質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周老家,並負責轄區內村務管理工作,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十河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後屬梅城鄉,1992年撤區並鄉後屬十河鎮,於2007年廢止周老家村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可以根據村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係等分設若干村民小組。第四條 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工作,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領導和支持村民委員會行使職權;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第五條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民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1998年11月4日修訂通過,自1998年11月4日施行。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周成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由周家河塘、成家2個自然村各取首字為名。歷史沿革 舊為靈陽鄉十村。1955年成立低級社。1956年屬鞍山鄉第六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屬東風公社應家管理區。1961年為費市公社周成大隊。1983年12月建立費市鄉周成村委會。1981年地名普查時,由於成家誤為盛...
村民委員會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委員中推舉出來的主持村委會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根據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選舉辦法 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村民選舉委員...
下周家路村村民委員會是1985年12月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周家路是早年周巷一帶周姓族人來四塘做海產品生意而逐步形成的路,後延伸至此,故名。歷史沿革 民國29年(1940)至解放初屬餘姚縣曹娥鄉。1950年4月為西三鄉四村。1953年4月為建塘鄉五村。1954年10月劃歸慈谿縣。1956年2月並屬小安鄉。1959年2月屬建塘...
周徒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羅馬字母拼寫為Zhōutú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1992年2月,撤區並鄉,併入白橋鎮,改屬白橋鎮;2004年,村級規模調整而消失。地名含義 因其境內有周徒村,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周徒村;1958年政社合一,更名為周徒生產大隊;1984年,...
閘下周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位於樂安湖閘下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雲樓鄉六保,1950年改為六村,1956年建立紅星高級社,1961年為雲樓公社紅星大隊,1981年更名閘下周大隊,1983年改稱雲樓鄉閘下周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雲樓鄉併入馬渚鎮,為馬渚鎮閘下周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4月閘下周、...
周院村村民委員會,1986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名以古自然村周家院得名。歷史沿革 宋元時屬常熟縣言偃鄉靈芝里,清代中葉時屬常熟縣南三場下十四都。民國初年屬慈妙鄉,民國二十三年以其轄區為主設周院鄉,民國後期併入慈烏鄉。1951年,期屬常熟縣福山區周院鄉一村、五村和太平鄉三村、六村...
周許村村民委員會 村委會駐周許莊,故名周許村村民委員會。地名含義 村委會駐周許莊,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時名稱為周許大隊,1984年更名為周許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撤銷。
名 。地名含義 因其寄予了前途光明的美好寓意,故得名發明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置高亮公社,群聯大隊屬之;1961年三官公社成立時,三官大隊屬之;1975年析置發明大隊,隸屬不變;1983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三官鄉,發明村屬之;2001年3月將發明村的上周、下周、小朱3個自然村併入崗趙村。
周圩村村民委員會,199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此村莊村民多姓周,且村居圩地,故得名周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6年屬沿河鄉;1958年屬夏閣公社沿河大隊;1961年為沿河公社塍子圩大隊;1983年底,公社改鄉,大隊改村,塍子圩村屬沿河鄉;1992年塍子圩村隨沿河鄉併入夏閣鎮,並劃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村民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第三章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第四章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 第五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第六章附則...
1992年8月25日河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檔案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依法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1998年11月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1998年11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1998年11月4日...
江下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 設 立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江下村,原名李家高田,位於抬頭河下,故名江下。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雲樓鄉七保,1950年稱上七村,1956年建立同心高級社,1961年為雲樓公社江下大隊,1968年改稱光明大隊,1983年改稱雲樓鄉江下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雲樓鄉併入馬渚鎮,為馬渚鎮江下...
周套村村民委員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為了便於管理社區而建立周套村村民委員會,該村委會由鄉鎮府於1984年發起成立,因位於周套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為興仁區蒿川鄉所轄,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周套大隊,屬蒿川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為村委,即周套村委會,2012年廢除。地名含義 周套村...
下灣周村村民委員會,以駐地村莊名稱而 得名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因有村莊位居一條小河彎曲處的下邊,周姓始居,得名下灣周,又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下灣周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濱湖公社,沿湖大隊屬之;1981年12月,沿湖大隊更名為下灣周大隊,隸屬不變;1983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
《浙江省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檔案來源 浙江省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辦法 (1988年11月28日浙江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村民...
周墩村村民委員會 周墩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村委會駐地於此,且境內有周墩自然村,故得名。歷史沿革 原屬白橋鎮;1958年公社化,為白橋公社周墩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為周墩村,隸屬白橋鎮;2001年,周墩村併入周徒村。
《寧夏回族自治區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已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6月20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簡介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一百號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二〇一二年...
周楊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村莊周戶、楊戶,村中周姓、楊姓村民居多,故得名周楊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後為壽縣戴集鄉周楊村;1965年劃歸長豐縣,為長豐縣戴集公社周楊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戴集鄉周楊村;1992年撤區並鄉,隨戴集鄉併入羅塘鄉;2002年魯...
周家嶺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周家嶺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屬於滑區李興集鄉;1958年10月撤銷鄉鎮,屬於滑集人民公社,命名李集大隊,1983年4月,進行鄉村體制改革,撤銷人民公社,屬於李興集鄉;1986年6月更名為李集村民委員會;1992年3月撤區並鄉,屬於土陂鄉;...
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在城市和農村按居民的居住地區建立起來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城市居民或農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組織。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是建立在中國社會的最基層、與民眾直接聯繫的組織,是在自願的基礎上由民眾按照居住地區自己組織起來管理自己事務的組織。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的主任...
居民委員會的幹部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年輕人由於不願意做居民委員會日常事務中的繁瑣事務,一旦有年輕人來居民委員會工作,便立刻成了新聞媒體追逐的對象。有關專家認為,當前,在執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