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外舅孫莘老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呈外舅孫莘老二首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黃庭堅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呈外舅孫莘老二首①
其一
九陌黃塵烏帽底②,五湖春水白鷺前③。
扁舟不為鱸魚去④,收取聲名四十年。
其二
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輝。
故應剖蚌登王府,不若行沙弄夕霏。
作品注釋
①孫莘老:孫覺字莘老,高郵人,嘗登進士第。初與王安石善,後以論事不合,歷知湖、廬、蘇、福等州,官至御史中丞。《宋史·孫覺傳》說:“以疾請罷,除龍圖閣學士兼侍講,提舉醴泉觀,求舒州靈仙觀以歸。”這首詩就是喜其得歸而作。
②九陌:漢代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這裡泛指都城大路。烏帽:即烏紗帽,通常為貴者所服。
③五湖:歷史上的五湖有好幾處,這裡指太湖。《國語·越語下》記載說:“范蠡……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④“扁舟”句用張翰(季鷹)辭官的典故。《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首句比喻孫氏為官,如行都城大道,黃塵撲面,為世俗之氣所籠罩,精神上很不愉快。次句一轉,用范蠡棄官而游於五湖之上的故事,表現嘯傲江湖的樂趣,再將自由自在、漫無機心的白鷗與之對舉,更見出對瀟灑日月的嚮往。前兩句作了鋪墊,第三句遂直接點出送別之事。作者指出,主人公扁舟而歸,與張翰不同,藉此引起懸念,末句才直接作答,繳足題面,使人們認識到,主人公的求歸不單純是思鄉,而是要告別官場,“收取功名”,去過逍遙自在的生活。
隱逸的傳統,到了宋代,發展為一種社會性的退避。人們尋求出世,往往不僅是出於政治的動機,而是要在思想上跳出現實社會,追求別一境界。這首詩的主人公身在廊廟而寄心林泉,以世俗為羈絆,以出世為人性的復歸,其心靈的曲線也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共同的精神面貌。《冷齋夜話》卷二評這首詩說:“山谷寄傲士林,而意趣不忘江湖。”聯繫他本人自贊畫像所說:“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能改齋漫錄》卷七)就可以認為,這首詩不僅刻畫出了孫覺的形象,也反照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
這首詩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二句從杜甫《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中“時危兵甲黃塵里,日短江湖白髮前”而來,格律工整,對仗嚴密,形象地鋪開兩幅用以對比的畫面,並以突轉的形式,點出作者的用意所在。後二句則一氣直下,流動順暢,毫不費力。前後相形,嚴整而有變化,表現出一種錯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