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調卿

呂調卿(1901.12.23-1995.4.14),紹興地區上虞市崧廈鎮呂家埠人,清光緒27年農曆十一月十三生於農民兼小作坊業的家庭,著名愛國人士、著名鄉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調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紹興
  • 出生日期:1901.12.23
  • 逝世日期:1995.4.14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其父遵耕讀傳家祖訓,在崧廈街上開設糖坊之便,送呂調卿進縣立崧廈高等國小堂讀書。16歲時,未畢業就去上海大東書局當練習生。書局是知識的海洋,邊工作邊學習各種知識,1921年以同等學歷考進南京大學讀書。1925年大學畢業,致力於文化事業,先後在上海大東書局,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供職,與同鄉,同行胡愈之范壽康屠思聰等交往。

人物生平

“一·二八”事變,日寇侵犯上海,離滬去廣州龜山開辦大東書局任經理(曾留有大東書局全貌和任職時照片,“文革”時,因“呂炳夫叛徒集團案”牽連被造反派抄去)。在廣州期間,龜山大東書局成為胡愈之出入廣東的歇腳點,並與鄒韜奮有所往來,幫助辦好生活書店,支援救亡運動。1936年的“七君子事件”在廣州聯絡愛國人士聲援營救。1938年,日寇侵犯廣州,龜山大東書局被炸毀,攜妻帶兒逃難回鄉。回鄉後,眾望所歸,出任族董、鄉長。為族人、地下黨所敬重,做了一系列愛國愛鄉的好事,深深流傳於呂家埠人的口碑中。1945年秋,抗戰勝利,呂調卿準備重操舊業之際,應友人范壽康先生之邀,毅然赴台,開辦用漢字(國語)的啟明書店,為實現台灣中國化而努力。尚未全家去台,大陸與台灣斷絕來往,從此呂調卿滯留台灣,晚年去美國定居,1995年4月14日病逝美國享年95歲。
日寇侵犯廣州,龜山大東書店被炸毀,呂調卿舉家輾轉逃難回故鄉呂家埠安家時,呂家埠已經淪陷,既有黨領導的抗日活動,又有維持地方的兩面派政權,還有保護宗族利益的族長,族董組織。在這樣的環境中,呂調卿的家不能成為世外桃源,不斷有族人,故交,世友等上門交往,其中有扛運夫頭頭呂炳夫(地下黨支書)章華相(地下黨員),兩面派保長呂鶴鳴(地下黨員)成德國小教師馮振川以及族長和龍\洪\樊\信\爛\耀\茂\秀八房房長,都希望呂調卿在戰亂時期為家鄉做些事。誠情難卻,牽頭動員種田大戶集資入股,在地下黨參與下辦起呂家埠生產自救的商業性生產合作社,由黨的外圍組織成員呂吉文主持經營(呂吉文建國後為崧廈供銷社的發起人)向外地採購紅三角肥田粉,以內河,曹娥江為依託,將土產黃豆、六穀推銷到寧波,嵊縣等地,粉碎了敵偽的經濟封鎖。出任族董,在黨的地下工作者呂福慶\呂康潮的陪同下,前往瀝海所以呂氏祖先望海認糧的史實。據理力爭,挫敗瀝海付家,肖金阮家企圖霸占花宮曹娥江邊新漲數以百畝計土地的陰謀,辦起沅和農場,為呂氏公產,讓少地農民墾種。60多年過去了,上述土地經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權屬早以改變,但呂調卿為呂氏奪回土地傳為美談。通過地下黨組織呂炳夫等結識三五支隊崧廈區常備隊謝汝昌隊長和指導員雷行,交上朋友,常提供膳宿和開展活動之便。抗戰勝利前夕,日寇、偽軍的末日即將到來。敵偽軍自殘,兵荒馬亂之際,地下黨組織動員呂調卿出任鄉長,以膽識巧妙應付雜牌部隊,保護了呂家埠一方平安和黨的組織和地下工作者的安全。正因此,呂家埠無一名黨員和地下工作者,民兵自首。
抗勝利不久,呂調卿離開家鄉,三五支隊北撤後留下堅持革命活動的雷行等到呂家埠,仍由其家屬接待膳宿。1949年解放初,崧廈地區國民黨殘餘勢力仍猖獗,是時任上虞縣委委員雷行提議中共崧廈鎮區委機關設在呂調卿家中,區武裝中隊也住在這裡,一時成為崧廈區的政治,武裝中心。由於呂調卿愛黨愛國愛鄉,得到了黨和民眾的良好回報,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對其家庭以愛國民主人士對待,完整保護好單家獨院三進豪宅,還吸收其次女羅蘭參加革命隊伍,至今退休健在。日寇投降,大地重光,呂調卿正準備與紹興縣徐季良先生赴香港發展印刷事業之際,接台灣行下長官公署教育處長范壽康之邀,毅然赴台北開辦啟明書店,旨在啟發台民明白漢字,使用漢字(國語),為切實改變用日文、講日語皇民化的教育,實現中國化。憑原廣州大東書局與各大書店的關係,運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七大書店書籍到台灣,首先滿足急用的中\國小課本,讓漢語占領教育陣地,學生接受祖國文化,為台灣一切中國化奠定基礎。
在摯友范壽康的幫助下,呂調卿經過短暫努力,使啟明書店打開局面,1947年春節接長子伯煌長女紫蘭去台灣讀書。1947年台灣“二·二八”政變後,范壽康離開政界,在台灣大學任教,以後兩人在台關係密切,逢年過節,以親人相聚,並發起成立上虞縣台北同鄉會,推范壽康為會長,呂調卿協助辦之,聯繫團結上虞籍在台人士愛國愛鄉。呂調卿先生晚年隨長子伯煌定居美田納西洲,仍與范壽康保持聯繫。1982年4月范壽康轉美回國前夕,曾與呂調卿聚首進餐。得悉范壽康歸國後,得到黨和政府和禮遇,甚是欣慰。范壽康不幸謝世,傳到呂調卿耳里,甚為悲痛,特電電告次女羅蘭,次子伯侯為代表前去豐惠奔喪,以示哀悼。呂調卿因故身在異國他鄉,愛國愛鄉矢志不渝,念念不忘根在上虞,不僅團結聯絡在台上虞籍人士成立同鄉會,而且鼓勵長女紫蘭出任同鄉會會長,推動上虞籍在台人員與故鄉的溝通聯絡。呂紫蘭不負父望,遵父命出資硬化呂家埠村道路,由服務桑梓、兩塊公德碑為證。熱心同鄉會工作,在溝通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盡綿薄之力,應聘擔任紹興市海峽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特邀顧問,並出席成立大會,受到紹興市有關領導接見。1997年、2002年兩次應邀參加上虞撤縣設市5、10周年紀念活動。呂調卿90高齡旅美期間,得悉次子伯侯連任兩屆上虞縣政協委員,特致函肯定在政治上開始進步。告誡其在言論上必須符合國情,避免過激。在儀表上要雍容,信中提到他一生無黨無派,致務於文化事業,各黨派中都有朋友,諸如胡念之,鄒韜奮……可惜不在人世,否則對伯侯定有幫助。已是95高齡的呂調卿病重期間,自知回故土無望,對侍候在側的長子伯煌,長媳黃曼麗,長女呂紫蘭和孫輩立下遺願,要在故鄉建衣冠冢於呂氏陵園。
1995年4月14日呂調卿先生病逝美國田納西州居所,大陸居住子女因故未能奔喪,後經海內外子女磋商,並報請有關部門認可,擇於周年忌日1996年4月14晶在故鄉舉行上葬禮。從4月11日起,呂調卿豪宅,按呂氏風俗,設立靈堂,接受弔唁,男女子孫輪流守靈三晝夜,4月14日出殯,葬於東家呂氏公墓,2000年殯喪改革時,經政府批准,書有知難而進墓碑的陵園保存完好。總算實現了呂調卿的遺願,魂歸故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