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

吾是一個漢字,讀音為wú ,上下結構,部首為口。從五從口。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口指生命。吾,施身自謂也,自稱;我;我的意思;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吾
  • 外文名:i, my, our; resist, impede
  • 拼音:wú,yù
  • 結構:上下結構
  • 筆畫數:7
  • 部首:口
  • 筆順編號:1251251
  • 五筆:gkf
  • 詞性:名詞,動詞
  • 造字法:形聲
  • 倉頡:mmr
  • 鄭碼:bixj
  • 四角號碼:10601
  • CJK統一漢字:U+543E
詳細解釋,相關詞語,字源字形,古籍解釋,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吾wú
【代】
形聲。從口,從五,五亦聲。“五”在九個個位數中位置居中。“五”與“口”聯合起來表示“位置居中的”、“中立的”、“介於兩者之間的”。
本義:中立的。
引申義:在你、我、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你”和“他”之間的人,即“我”。
同引申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常清靜經》
吾,我自稱也。——《說文
吾,我也。——《爾雅·釋詁》
願吾子之教之也。——《儀禮·士冠禮》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詞·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不吾知也。
吾其為民傭者乎。——《民傭石瑤臣》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同列為縮項。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
特書以志吾愧——明 王時敏《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袁可立子)》
按,在上古時代,“吾”和“我”在語法上有別,吾不用於動詞後作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齊物論
又如:吾儕(我等,我輩,我們);吾當(我);吾儂(我);吾誰與歸(我將從誰);吾愛(我所愛的人);吾兄(對朋友的稱呼;稱自己的兄長);吾祖(我的祖先);吾與(我的同伴、同夥);吾廬(我的住所);吾黨(我的同鄉;吾輩)
我們〖we〗。如:吾匹(我類);吾曹(吾輩,吾儔,吾儕,吾等。我們);吾屬(我等);吾倫(我輩);吾們(吾人。我們)
吾Wú
【名】姓。
吾yù
【動】
通“御”。抵禦〖resist〗
厚攻則吾,薄攻則薄吾。——《墨子
父母吾不能,民賊吾不敢。——《民傭石瑤臣》
吾輩wú bèi
〖we〗我們
何以見得吾輩不能分憂。
吾儕wú chái
〖we〗我輩;我們這類人。
吾儕同說書者。——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吾儕悶來村店飲村酒。
吾人wú rén
〖we〗我們
吾人視覺。——蔡元培《圖畫》
吾人理想。——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吾人彭聃之壽。——〖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吾屬wú zhǔ
〖we〗我們這些人。屬,通假字,類。
吾屬今為之虜矣。——《史記·項羽本紀
吾子wú zǐ
〖you〗古時對人的尊稱,可譯為“您”。
今吾子有。——《國語·晉語》
嘉吾子之賜。
吾子自京師來。——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劉基《賣柑者言》

相關詞語

左支右吾
騶吾
注吾
真吾
支吾
支支吾吾
張吾軍
支吾其詞
余吾
伊吾
徐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吾
吾儂
吾兄
奚吾
吾家龍文
吾子
吾人
吾儔
吾生
吾屬
吾科
吾膝如鐵
吾徒
吾愛
吾道東矣
吾等
吾公
吾當
吾輩
吾儕
吾僚
吾黨
吾仗
吾自有處
吾宗
吾伊
吾吾
吾家先生
吾倫
吾誰與歸
吾山
吾土
吾丘子
吾家
吾家千里駒
吾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吾
字形對比:
吾
異體字
吾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吾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注》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注》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御也。《注》應劭曰:執金革,以御非常。
又《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御非常也,以銅為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又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又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注》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锺吾,國名。漢為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锺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逾漳,據番吾。《注》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注》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喔聲,亦作咿唔。
又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為氏。锺吾,昆吾以國為氏。由吾,由余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為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注》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注》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注》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注》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方言集匯

◎ 粵語:ng4
意為“不”,現常寫“唔”
◎ 客家話:[客家日常口語]nga1 [梅州腔] ng2 [台灣四縣腔] ng2 nga2 [客英字典] ng2 [陸豐腔] ng3 [客語拼音字彙] ng2 nga1 [海陸豐腔] ng2 [nga2] [東莞腔] ng2 [寶安腔] ng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