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通明

吳通明,苗族,黃平縣山凱鄉抱腳里村人,1940年至1949年在黃平縣牛島、苗隴、山凱等地任國小教員、校長、國民黨山凱鄉鄉長。1949年11月任山凱鄉鄉長,1950年任谷隴區副區長、區長,1952年7月任鎮遠專署副專員,1956年任省司法廳副廳長,1959年11月任省政府副秘書長,1974年任省政協副秘書長,1980年1月任省政協副主席,1983年4月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介紹

  • 本名:吳通明
  • 民族族群:苗族
  • 出生地黃平縣山凱鄉抱腳里村
  • 去世時間:1985年4月25日
  • 主要成就: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吳通明幼時在本村讀私塾,後人谷隴國小。畢業後,做過短期私塾教師。1939年赴貴陽省立師範進修,因家庭貧困未畢業。1940年後在黃平縣牛島、苗隴、山凱等苗族聚居地區任國小教員、校長和山凱鄉鄉長,兼中心國小校長,組織民眾反對抓兵派款、苛捐雜稅。

人物經歷

1949年11月,黃平縣解放前夕,國民黨鎮遠專署獨立營營長孫紹武到山凱,要通明同上雷公山“打游擊”,通明設法擺脫孫紹武控制,離開谷隴,躲進山林。1949年11月14日,黃平縣全民政府宣布成立,通明回響政府號召返回家鄉,出面邀約本區的開明紳士和舊職人員40餘人,聯名寫信給中共黃平縣委,要求解放,成立谷隴區政府,通明在信中為首簽名。黃平縣委根據各界人士的意願,成立谷隴區人民政府,任通明為山凱鄉鄉長。在他管轄的山凱鄉村,土匪深入一些村寨串聯民眾為匪,由於通明態度明朗,教育民眾跟共產黨一路,決不為匪,並要哥哥吳通德組織了320餘人槍的農民自衛隊,堅決與土匪鬥爭達七個多月,直到取得剿匪鬥爭的勝利。
1950年春,通明被任命為谷隴區副區長,不久擔任區長。谷隴加巴鄉匪首楊勝武煽動民眾到區倉庫搶糧,聯絡各地土匪向谷隴區政府進擊,形勢十分危急。通明按縣委通知精神率區機關撤出谷隴向縣城轉移。
1950年5月,解放軍的一個排和區機關武裝進擊谷隴土匪,因兵力不足,未克。撤退時,一位區委負責人腳扭傷,通明不顧個人安危,背這位同志脫險境。5月6日一五。團一營二連、三營以及縣大隊、縣機關幹部等1000餘人,分左、中、右三路長途奔襲。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右路由吳通明帶路,一舉打垮了盤踞在谷隴大寨的孫紹武匪部。土匪敗後,對通明進行拉隴恐嚇,逼其脫離共產黨,聯合“上山打游擊”,否則,要禍及全家,通明不為所動。土匪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放出謠言:說通明暗地給土匪送去的槍枝彈藥已如數收到。還將類似內容的信有意丟在區委住地附近,企圖陷害。通明光明磊落,主動將拾得的信交給區委,得到區委的信任。通明在清除匪患時,不辭勞苦,不畏艱險,深入到谷隴區各鄉村發動民眾,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為解放軍帶路一同參加戰鬥,消滅了自稱“加巴縣長”的匪首雷國祿和爐山縣、黃平縣邊區土匪“司令”楊勝武。匪患平定後,通明又積極參加土地改革運動。工作積極負責,立場堅定,被評為全區工作模範。
1952年7月通明升任鎮遠專署副專員,在抗美援朝運動中,首先動員侄兒參軍,給民眾做出榜樣,推動了谷隴區徵兵工作的開展。 1954年通明參加第三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耳聞目睹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國後,足跡遍及鎮遠專區12個縣城,24個區鄉,往返兩千餘公里,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向27萬聽眾宣傳抗美援朝的偉大功績,鼓勵家鄉人民支援志願軍,打敗美帝侵略者。
1956年通明在擔任省司法廳副廳長期間,回響黨中央關於幹部下放勞動鍛鍊的號召,到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羅甸縣當公社社長,穿上草鞋,與民眾一塊幹活,同吃同住,受到當地民眾的好評。
1959年11月,通明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1965年初,下鄉搞“四清”工作,一日深夜所在的生產隊牛棚著火,附近無水,為搶救人民財產,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跳入糞池,用糞水撲滅烈火,民眾深受感動,受到了當地幹部和民眾的好評。
1974年任政協貴州省委員會副秘書長。
1980年,參加在貴陽召開的首屆全國民族討論會,通明給台灣高山族同胞寫信,盼望台灣早日回歸祖國。1980年1月通明任省政協副主席。
1983年4月,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從1953年起,相繼選為全國第一屆至第六屆人大代表。
1985年4月25日,在貴陽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