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貽弓,1938年12月1日出生於重慶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5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大木匠》。1963年,擔任劇情電影《兄妹探寶》的助理導演。1977年,開始擔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0年,執導劇情電影《巴山夜雨》,該片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1983年,憑藉劇情電影《城南舊事》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85年,執導劇情電影《流亡大學》。1990年,執導劇情電影《月隨人歸》。199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闕里人家》上映,他憑藉該片獲得廣電部優秀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同年,主導創辦了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1995年,擔任製作人的劇情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上映。1999年,擔任神話動畫電影《寶蓮燈》的藝術指導。2001年,擔任電視電影《第十三個名字》的編劇。2003年,吳貽弓擔任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2012年,吳貽弓獲得第15屆上海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2016年,吳貽弓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10屆榮譽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貽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市
-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1日
- 職業:導演、編劇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 代表作品: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
- 主要成就:廣電部優秀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第15屆上海電影節電影終身成就獎 - 妻子:張文蓉
人物經歷
個人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97年 | 《海之魂》 | 電影 |
1992年 | 《闕里人家》 | 電影 |
1990年 | 《月隨人歸》 | 電影 |
1987年 | 《少爺的磨難》 | 電影 |
1985年 | 《流亡大學》 | 電影 |
1984年 | 《姐姐》 | 電影 |
1982年 | 《城南舊事》 | 電影 |
1980年 | 《巴山夜雨》 | 電影 |
1980年 | 《我們的小花貓》 | 電影 |
1957年 | 《大木匠》 | 電影 |
助理導演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79年 | 《於無聲處》 | 電影 |
1963年 | 《兄妹探寶》 | 電影 |
1962年 | 《李雙雙》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1年 | 《第十三個名字》 | 電影 |
1997年 | 《海之魂》 | 電影 |
1995年 | 《大捷》 | 電影 |
1990年 | 《月隨人歸》 | 電影 |
1980年 | 《我們的小花貓》 | 電影 |
1957年 | 《大木匠》 | 電影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95年 |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 電影 |
藝術指導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99年 | 《寶蓮燈》 | 電影 |
參演電視劇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2 | 第3屆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 | ---- | 獲獎 |
2012 | 第15屆 | 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 ---- | 獲獎 |
1992 | ---- |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 闕里人家 | 獲獎 |
1992 | 第1屆 | 中國長春電影節銀鹿杯獎 | 闕里人家 | 獲獎 |
1992 | 第2屆 | 上海農民電影節金穗獎‘92年《當代電影》國產十佳影片獎最佳影片獎 | 闕里人家 | 獲獎 |
1984 | ---- | 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故事片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3 | 第2屆 | 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3 | 第14屆 | 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3 | 第3屆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3 | 第4屆 | 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影片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3 | 第10屆 | 基多城國際電影節二等獎(赤道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3 | 第14屆 | 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榮譽金牌獎 | 城南舊事 | 獲獎 |
1981 | 第1屆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 巴山夜雨 | 獲獎 |
1981 | 第1屆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 巴山夜雨 | 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