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貽

吳祖貽

吳祖貽(1914-1946),曾用名吳魯生,化名吳毅,河南開封人。

1914年出生於山東曲阜外祖母的封建家庭。吳祖貽天資聰穎,從記事起祖父便教他讀書識字,7歲入私塾,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10歲時進入南京一小讀書,讀完國小後考入濟寧的省立中學。1931年吳祖貽轉學到天津,並考入南開中學,1935年參加並組織領導開封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4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暑假考入私立光華大學,並在上海全國學聯工作。1937年6月,組織決定吳祖貽離開上海,經北平回到河南大學借讀。繼續領導開封學生的愛國救亡工作。8月,北平、天津流亡到開封的愛國學生成立“天津流亡同學會”,祖貽為負責人之一。

1937年9月,吳祖貽在開封由王靜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作為河南代表,吳祖貽出席了在延安召開的西北青救第二次代表大會。1939年9月,吳祖貽到湖北參加李先念領導的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工作。1944年他隨陳少敏在大悟山根據地禮山縣安來中心鄉進行政權建設的試點工作,1946年6月調任幹部旅擔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8月吳祖貽奉命經寧陝縣去西安談判,行至寧陝縣江口被胡宗南密令部下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祖貽
  • 別名:曾用名吳魯生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曲阜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1946
  • 性別:男
求學經歷,親職教育,學校教育,革命活動,

求學經歷

親職教育

吳祖貽,曾用名吳魯生,化名吳毅。1914年出生於山東曲阜外祖母的封建家庭,後過繼四叔為子而入河南開封籍。祖父是前清舉人,父親是小職員。祖貽幼年天資聰穎,面目清秀,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深得家中寵愛。祖父給孫子取名“祖貽”,就是要他至少成為舉人式的人物,光宗耀祖。因此,從祖貽記事起,就教他讀書識字。祖貽的母親是名門閨秀,能吟詩作畫,頗通經書。祖貽放學回家,母親常教他算術,還講木蘭從軍岳母刺字戚繼光鄭成功抗敵的故事給他聽。

學校教育

吳祖貽七歲時進入私塾讀書,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祖貽10歲時,母親便把他送進南京市一所國小插班讀三年級,讀到六年級時,祖父病故,母親將他和兩個姐姐寄養到山東濟寧城一位堂叔家裡。嚴格的家教,使他從小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讀完國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濟寧一所省立中學。課餘時間,吳祖貽積極尋求進步書刊,如饑似渴地閱讀,進一步接受到新文化、新思潮。吳祖貽在一篇名為《我的童年時代》的作文中寫道:自己的童年是“咬著牙、含著淚”度過的,通篇燃燒著反抗的烈火。這篇作文在同學中爭為傳誦,也博得教師的讚賞評為98分,貼在學生成績欄上。學校老師根據他的才華,勸他到天津求學,母親下決心賣掉繼承祖父唯一的20畝地,將錢存入一家私人銀號里,用利息作為求學費用。1931年吳祖貽轉學到天津,順利考入南開中學。不久銀號倒閉,母親無奈,為讓兒子繼續上學,從山東濟寧投奔到河南開封的叔父家。叔父家境比較寬裕,但人丁不旺,吳祖貽便過繼到他家作螟蛉之子,由他家供給上學。1936年吳祖貽到上海考入私立光華大學。

革命活動

1935年吳祖貽參加並組織領導開封“一二·九”學生運動,任南開中學學生自治會主席,12月18日帶領600餘名學生到天津西站臥軌攔截火車赴南京請願。幾經周折,終於把學生匯合到了南京。1936年4月,吳祖貽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當年,到上海考入私立光華大學,並在上海全國學聯工作。1937年6月,組織決定其回河南大學借讀,繼續領導開封學生的愛國救亡工作。8月,北平、天津流亡到開封的愛國學生成立“天津流亡同學會”,祖貽為負責人之一。
1937年9月,吳祖貽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中共開封市委的領導工作。開封淪陷後,轉到洛陽、竹溝,並擔任中共豫西特委青年部長和河南省委青年部長職位。
1938年祖貽作為河南代表,出席在延安召開的西北青救第二次代表大會。1939年9月,吳祖貽到湖北參加李先念領導的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工作。11月擔任邊區黨委常委、民運部長。按照邊區黨委的統一部署,他相繼主持召開了邊區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工會、兒童團的代表大會,訂立了組織章程,布置了邊區生產、冬學運動和擁軍優屬工作。1944年6月調任幹部旅擔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8月奉命經寧陝縣去西安談判,在江口被胡宗南密令部下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