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山吳氏祠(吳氏祠)

陡山吳氏祠

吳氏祠一般指本詞條

陡山吳氏祠,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八里灣鎮陡山村,占地面積3000平米,其中建築面積達1410平米。

陡山吳氏祠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歷經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擴建後,形成現存建築格局,為鄂東地區鄉土建築的代表作。陡山吳氏祠以它保存的完整性和較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鄂東第一祠”。

1992年,陡山吳氏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陡山吳氏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陡山吳氏祠
  • 地理位置: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八里灣鎮陡山村
  • 所處時代:清
  • 占地面積:3000平米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6-669-3-372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結構,特點,主要建築,牌樓,觀樂樓,觀樂樓戲台,拜殿,正殿,天井,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指引,

歷史沿革

陡山吳氏祠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後來毀於火災。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重修陡山吳氏祠,後不幸再次失火。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陡山吳氏祠,歷時兩年建成。

建築格局

結構

陡山吳氏祠坐南朝北,磚、石、木結構,三進院落,占地面積3000平米,其中建築面積達1410平米。陡山吳氏祠主體建築由前幢觀樂樓、中幢拜殿、後重寢殿組成,前、中、後三幢之間,有庭院間隔,廊廡相連。

特點

陡山吳氏祠三幢屋頂上均建有龍頭魚尾式飛檐,檐口掛碗口大銅鈴,其他建築構件或彩繪、陶塑、木刻、石雕,其題材廣泛,系當地民間藝術流派“黃孝幫”的得意之作,有“湖北民間工藝寶庫”的美譽。
陡山吳氏祠建築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各種古建築裝飾工藝技法齊全,題材廣泛,且製作精良是徽派古建築藝術磚、石、木雕的寶貴遺產。

主要建築

牌樓

陡山吳氏祠的牌樓是一座龍頭魚尾式的三層飛檐建築,屋檐上還懸掛著銅鈴,正中的匾額上書寫著“陡山吳氏祠”這三個大字。步入大院,大院中還有兩株清同治年間種植的桂花樹,仍然枝繁葉茂。

觀樂樓

觀樂樓正面為重檐歇山牌坊式門樓,大門兩側設圓形石鼓,柱坊之間用赤紅石浮雕“文王訪賢”“大禹耕田”“二十四孝”等先賢人物故事。橫樑陽刻隸書橫匾“家承賜書”,其正上方有陰刻楷書豎匾“吳氏祠”。觀樂樓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後台,前台為單檐歇山灰瓦頂,後台為單檐硬山灰瓦項;明間屋頂高出次、梢間2.5米,分上、下層。

觀樂樓戲台

陡山吳氏祠前幢進深6米,分上下兩層,明間上層向院內伸出,形成一面積約40平方米的戲台,戲台與兩側鐘鼓室,後台連成一體,呈凸字形,由門道乾牆和16根圓柱支撐。正中有屏風、旁開上、下場二門,戲台正上方有八角形藻井,彩繪“太極八卦”等圖案。其下檐正中豁出,鑲“觀樂樓”金字橫匾。柱間有大枋、懸枋,大枋與懸枋間有券柵。戲樓正面與正殿相對,兩側有迴廊,戲台配房與迴廊有過道相通,迴廊有台階與正殿相連,中間形成院落。迴廊既作通道,亦可作為看樓使用。觀樂樓戲台前沿橫枋通長8米,高0.5米,採用浮雕與鏤空雕技法展現了武漢古鎮的壯美景致和繁華景象。

拜殿

陡山吳氏祠的拜殿是宗族議事之處,分為上殿和下殿,裡面供著吳氏列祖列宗牌位。

正殿

中幢正殿,原為吳氏族人供奉先祖,處理族中事務之所,由三十根圓柱支撐,進深約12米,殿前有石制欄桿,柱頭雕刻瑞獸,欄間浮雕先賢故事。殿中後部有一木製屏風壁,應為擺放祭台之處。殿內遍布各種不同內容的彩飾、雕飾。

天井

繞過中殿屏風,及至後幢寢殿。兩殿間有天井,內有一對石砌花台,種植梅樹,兩側各廂房兩間,雕花隔扇門窗,分別鐫刻“魚”“樵”“耕”“讀”四字,以鳳首龍紋為筆畫,構思奇特,筆畫流暢。隔扇上浮雕“西廂記”之類戲曲故事,寢殿進深約10米。正門為通排高5米有餘的雕花隔扇門,其內由六匹龍門梁架支撐。門額、立規、柱枋均由上好下江石條砌築,柱枋之間用赤紅石塊浮雕“文王訪賢”“大禹耕田”“二十四孝”等先賢人物故事。

研究價值

陡山吳氏祠建築規模宏大,結構精巧,裝飾極富地方特色,是湖北鄉土建築中的寶貴遺產。陡山吳氏祠現存建築格局,為鄂東地區鄉土建築的代表作,以它保存的完整性和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鄂東第一祠”。

保護措施

1992年,陡山吳氏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陡山吳氏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陡山吳氏祠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八里灣鎮陡山村。
吳氏祠

交通指引

紅安縣人民政府距離陡山吳氏祠32千米,可自駕前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