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棟材

吳棟材

吳棟材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1936年8月出生,1957年2月入黨,高中文化。2013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上世紀80年代初,吳棟材以30萬元起家建鋼廠,並帶領永聯村村民走向富裕。為了讓更多民眾享受發展的成果,永聯村先後四次並隊擴村,並進土地9400多畝、人口9300餘人。如今的永聯村已是蘇南最大最富裕的村之一,成功踐行了“先富帶後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棟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
  • 出生日期:1936年8月
  • 職業:企業家
  • 主要成就:2008胡潤鋼鐵富豪榜(第10 名)
    2008胡潤百富榜: 第128名
  • 主要領域:鋼鐵
個人經歷,個人榮譽,主要成就,軼事典故,村企合一,金融危機,創業故事,評價,

個人經歷

吳棟材,漢族,1936年8月出生。國小畢業後輟學,14歲時去上海做鐵匠鋪學徒。1952年從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二年7月負傷,1954年傷愈歸隊後不久入軍校學習,1957年在軍校入黨,並於同年退伍返鄉,當過國小教師、磚瓦廠保衛幹事、生產隊長等。 1978年8月,他開始擔任江蘇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支部書記。 現任江蘇永鋼集團董事長、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

個人榮譽

2008年9月27日、28日,第八屆全國“村長”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鄭各莊村舉行,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棟材應邀參加。本次論壇,圍繞農村30年來改革、創新、發展的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以及新的歷史時期的目標任務作了交流和探討。論壇同時公布了“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永聯在全國村莊中發展指數排名第三,在“中國十大經濟強村”中列第六位。在9月27日晚舉行的“十大傑出村官”頒獎典禮上,吳棟材榮獲“十大傑出村官”和“百名優秀村官”稱號。
吳棟材同志1996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200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評為創業之星;2010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主要成就

吳棟材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把致富一方百姓作為畢生追求,30多年來,帶領全村幹部民眾艱苦創業,把長江邊一個貧困小村發展成為領跑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範,村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行政村前三甲。他將一個投資僅30萬元的作坊式小廠建設成為年銷售收入320億元、利稅20億元的大型聯合型鋼鐵企業,促進了一方經濟發展。他先後破除“以糧為綱”的產業禁錮、“農民不能辦廠”的思想束縛,挖塘養魚、創辦軋鋼廠、實行集體持股、與沙鋼聯合重組,以創新推動村里各項事業飛躍發展。雖年近耄耋,卻依舊為村里發展奔波勞碌,促進永鋼轉型升級、村企和諧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投資15億元建設現代化農民集中居住區,全村96%的村民實現城鎮化集中居住、96%的土地集中流轉、96%的勞動力就地就業、96%的農民享受到比城裡人優越的福利保障,基本實現居住方式城鎮化、生產方式產業化、就業方式多樣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規範化和收入方式多元化。永聯村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村黨委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軼事典故

村企合一

吳棟材認為:永聯村有“村企合一”的基礎,有“集體資本”的支撐,理應走在前頭,為全國新農村建設探路子,提供借鑑。為此,在新農村建設中,他們著重解決好“五個化”的問題。一是居住方式城鎮化。建設起了總投資15億元、可入住4500戶居民的“鋼村嘉園”。二是生活方式社區化。投資6000萬元建設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提高服務層次。從2004年始,他們就設立了“文明家庭獎”,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獎金,引導村民提高“文明素質”和享受現代生活。三是生產方式產業化。將全村土地流轉到苗木公司統一經營,使村民就地轉化為農業產業工人,拿工資,享受“土地分紅”。四是組織方式自治化。按社區管理體制,設立園區、樓道,並選舉產生園區長、樓道長,實施民主管理。五是收入方式多元化。這其中,老年人、老黨員、在校學生、享有農保和社保的人員可獲得福利性收入,少數困難村民家庭則可從“惠民基金”獲得救濟性收入。以上“五個化”的實現,將使永聯成為一座既不同於城市,又有別於農村的氣象一新的“農城”。
如今的永聯已是蘇南最大最富裕的村之一,全村總資產達40億元。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已達15005元。並榮獲了“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百佳生態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金融危機

“在經濟紅火之時,鋼鐵業是最興旺的行業之一;當金融風暴來襲,鋼鐵行業首當其衝,成為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以優質鋼材價格為例,最高價位達到了近7000元一噸,如今降到了3500元一噸左右,此次金融危機影響之大可見一斑。”提起此次全球金融風暴對鋼鐵業的影響,江蘇永鋼集團董事長吳棟材這樣告訴記者,“對於永鋼集團來說,此次金融風暴雖然受到了一些影響,但由於及早預防,謹慎投入,影響不大。” 兩個月來,永鋼集團開足馬力,力爭把高價位時期採購的原輔材料在最短的時間內消耗掉。“做法是,產品出手越快越好。因為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損失已是難免。只要等周轉期過後,就能進入盈利期。” 目前,永鋼集團還在銷售戰線上下足功夫,增加銷售網路。“在新一輪經濟低潮時期,用戶單位對貨物的需求特點多為小批量、多批次,因此,增加銷售網點,在當地建立直銷倉庫也是化解不利市場因素的有效措施。目前,正在徐州、合肥、武漢等地設立銷售點。” 當經濟處於高潮時,永鋼謹慎投資,不驕不躁。當金融危機來臨,永鋼處變不驚,沉著應對。2009年,永鋼計畫年產鋼420萬噸,在08年的基礎上略有增長。

創業故事

他,人生經歷豐富,參加過抗美援朝,任過教師,當過生產隊長,副業大隊長等。1978年,他被調到永聯村任黨支部書記。當時的永聯村是1970年春從長江里圍墾成陸的,在蘇南屬最小最窮的村子。 一 1978年8月,吳棟材同志到永聯上班第一天,鄰近的軍墾農場的同志就找上門來,乾什麼呢?原來人家捉到了三個小偷,全是永聯的,找他去辦“移交”手續呢。到這年底,永聯村民的年分配水平才68元,而集體負債卻高達6萬多元。吳棟材同志是作為第七任工作組長、第五任支部書記來到永聯的。到永聯後,他看到這一幕幕貧困的景象,內心不覺一陣酸楚:民眾的生活不能這樣苦啊!他在心裡一次次告誡和要求自己: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民眾拔掉窮根,過上像樣的新生活。吳棟材通過走訪和調查,認識到永聯地勢低洼,不如將窪地開挖成池塘養魚,將高地填高種糧,這樣就可以種糧養魚兩不誤了。於是,1978年底吳棟材發動250多名男女勞力,打響了到永聯後治窮致富的第一仗。那時,可正是數九寒冬,冰天凍地。每天,天還沒亮,吳棟材就帶領民眾來到了工地,他們就靠手、靠腳、靠腿、靠肩,一寸一寸地挖,一筐一筐地運,手磨破了,裹上布條接著挖;肩膀磨腫了,多墊兩層衣服接著挑;腳凍壞了,升盆火暖暖接著乾……經過五十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挑走了5萬多方土,終於挖出了90餘畝魚塘。辛勤的勞動贏得了豐厚的回報。1979年年底,永聯家家戶戶分到了魚,戶戶家家分到了口糧,全村民眾第一次歡天喜地過了個大年。
吳棟材吳棟材
二 通過挖魚塘,吳棟材以帶領民眾治窮致富的真誠情懷和頑強實幹的精神,感動了永聯民眾,也讓大家看到了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他找來村子裡的能工巧匠,因陋就簡,陸陸續續辦起了水泥預製品廠、水磨石廠、家具廠等七八個小企業。到1983年底,村集體已經積累了20多萬元的資金,永聯村一舉摘掉了後進的帽子。1984年初,蘇南一帶有些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建起了樓房,就是奔著為建樓房的農民生產鋼材的樸素想法,吳棟材心裡燃起了辦鋼廠的念頭。那時候,鋼鐵是國家的大工業,泥腿子也想辦鋼廠,豈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可是,吳棟材同志吃天鵝肉鐵了心。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忙碌,永聯軋鋼廠終於有模有樣了,然而實際的困難還遠比想像得多。為向銀行貸款,吳棟材請來一家銀行負責人到廠里去參觀。這位“財神爺”酒足飯飽之後,跑到廠子遛了一圈,只留下一句話:你這玩意要想賺錢,除非換了鋼材軋黃金。貸款的路就這樣給堵死了。為辦理軋鋼廠營業執照,吳棟材給主管部門打了一個申請報告。一位負責同志認為永聯一沒有資金,二沒有原料,三沒有人才,交通又很偏僻,不無幽默地在報告上批了八個字:無米之炊,不予批辦。為取得軋鋼技術,吳棟材派了10多個人到一家軋鋼廠去學技術,本來是說好了的,可是人到了之後,人家把大門一關,說:“你們只能站在大門外面看,進去不安全。”接踵而至的打擊,幾乎將吳棟材推入了絕境。他感到自己無力回天,有一刻曾想到了放棄、想到了逃避,但是他深深明白,作為一名黨的基層幹部,怎能遇難而退,半途而廢,辜負父老鄉親的殷情厚望,又怎能忘記自己許下的帶領民眾發家致富的錚錚誓言?吳棟材理清思緒,重又挺直腰桿,繼續為創辦鋼廠的事業揮汗奔波:他和鎮供銷社合作,既引來了15萬元資金,又批到了營業執照;他請來上海“星期天工程師”,解決了技術難題;他與華東造船廠聯姻,使生產原料有了充分保障……吳棟材用他的執著和智慧,開啟了永聯村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吳棟材吳棟材
三 正當永聯乾群滿懷豪氣求發展之時,更大的困難和危機又像山一樣壓在了吳棟材的肩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作為純軋鋼企業的永鋼,生產經營也似遭受到了十二級風暴。軋鋼原料告急,每年採購的鋼坯不足生產能力的50%;永鋼發展舉步不前,銷售收入連續四年在20億左右徘徊。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生產原料問題,永鋼就只有死路一條。可是如果上馬煉鋼項目,自己生產鋼坯,10多億元的投資,是靠自我積累發展起來的永鋼難以承擔的,況且2002年前後,全國各地都在大搞鋼鐵,產能過剩,上馬煉鋼項目的風險非常大。難道真的“不上是等死,上了是找死”么?吳棟材一次次在心裡考問著自己。這位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古稀老人,卻依舊為永聯的發展大業憂心操勞,嘔心瀝血;這位歷經了無數風浪,經受過多次生死考驗的共產黨人,再一次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抉擇。最終,吳棟材同志拍板:上煉鋼!那些日子裡,吳棟材飯吃得少了,面容憔悴了,身子削瘦了,頭髮也更白了,他心頭可是壓載著千斤重擔啊:這個項目如果上不好,這么多年吃盡的千辛萬苦不都付之東流了嘛?生活剛剛好起來的永聯百姓,不是一下子又失去盼頭了嗎?正是在這種巨大的壓力和複雜的情境中,吳棟材同志再一次開始了風險重重的創業歷程:春天“非典”襲來,他開創性地推進工作,工期一天也沒有耽擱。他以奮進不止的熱情和頑強實幹的精神,感動著每一位建設人員,也盡情地書寫著他人生新的精彩篇章……永鋼百萬噸煉鋼項目最終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投產,開創了同等規模鋼鐵項目建設的“奇蹟”,不僅從此結束了永鋼“找米下鍋”的歷史,還使公司實現了從單一軋鋼到聯合型鋼鐵企業的飛躍。
四 在著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吳棟材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積極為民眾辦實事、好事,大力投身黨的“富民福民”事業。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於地勢低洼,水質不好,永聯村民中不少人患了肝病。吳棟材決定從工業經濟中撥出幾十萬元,建設深水井,讓全村民眾用上自來水。那時,永聯村集體經濟積累很少,有的同志擔心拿出這么多錢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吳棟材同志深情地說:“千重要萬重要,都不如老百姓的健康重要啊。”他真心誠意地為民眾謀福利、辦實事:並村以來,吳棟材用於建設永鋼大道、永聯學校、永聯醫院等高標準的村鎮基礎設施及發放獎農補農金等,投入就高達3億多元;為激勵村民發家致富,吳棟材在村里設立了農業發展基金,2000年,他根據獎勵規定,一次性就給予了養菇大戶戴相平34.9萬元的重獎;為增加村民收入,將村民從繁忙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吳棟材將全村3700多畝可耕地,全部流轉到村集體,並每年為每位村民發放1200元的土地補貼;為促進全村精神文明發展,他每年拿出530多萬元,設立了“永聯村文明家庭獎”……每一件都是大手筆,每一樁也都是大實事。
敢破敢立 勇創大業
1978年8月,吳棟材擔任永聯第七任工作組長,點燃了這個全縣最小、最窮的村莊脫貧致富的希望。他破除傳統思想的束縛,敢闖敢幹,誓言挖掉“窮根”。當年底,他打破“以糧為綱”的禁錮,帶領民眾在冰天凍地中挖土5萬方,開挖50畝低洼地養魚,1979年底永聯民眾就第一次獲得了年終分配。“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吳棟材認識到要真正脫貧致富,必須走“以工興農”的發展道路。他找木匠,請漆匠,叫來泥瓦匠,因陋就簡,先後辦起家具廠、水泥預製品廠、枕套廠等七八個小型加工廠,逐步改變了永聯貧窮落後的面貌。村集體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吳棟材又開始實施更大的發展抱負。1984年春,他籌措30萬元資金,帶領一群“泥腿子”辦起鋼鐵“大工業”。由於經濟基礎差,條件不足,永聯軋鋼廠創辦之初不被人看好——辦生產許可證,冶金部門主管批覆:無米之炊,不予批辦;流動資金不足想貸款,銀行負責人說:除非你軋的是黃金,才有錢賺;派人去其他鋼廠學技術,也被人家拒於門外。吳棟材毫不氣餒,迎難而上,一一破解難題,軋鋼廠僅用四個月就建成投產。1985年,全村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萬元,永聯一舉成為全縣經濟強村。1993年底,以永聯軋鋼廠為核心組建成立“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永鋼成為全國冶金行業重要的建築鋼材生產基地。然而,2002年永鋼遭遇重大危機——坯料緊張、價格上漲,面臨兩難的抉擇:上煉鋼,因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可能“找死”;不上煉鋼,將因原料“無米下鍋”而“等死”。關鍵時刻,吳棟材再顯英雄本色,籌措10多億元資金,一年內建成包括大小數十個項目的百萬噸煉鋼工程,使永鋼實現了從單一軋鋼到聯合型鋼鐵企業的飛躍。如今,永鋼已成為擁有萬名員工、總資產100億元、年銷售收入達162億元的全國500強企業。一座現代化鋼城在蘇南鄉村崛起。
情系百姓 造福一方
吳棟材始終將民眾冷暖放心頭,讓村民過得更好是他這一生無怨無悔的追求。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水質不好,有些村民患了肝病。吳棟材決定撥出30萬元,建深水井。那時,永聯經濟剛剛起步,有的同志擔心拿出這么多錢會影響經濟發展。吳棟材深情地說:“千重要萬重要,都不如百姓的健康重要啊!”吳棟材參加過抗美援朝,九死一生。他常說:我這人膽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百姓吃苦頭。
2001年底,吳棟材到村民家走訪,看到原永新村村民老甘家平房四處漏風,老甘長年生病的妻子倦縮在潮濕昏暗的角落,不覺一陣酸楚:為什麼富裕的永聯還有這樣貧困的家庭?村民日子過得不好,我們的工作能算好嗎?他吩咐村幹部,由村里出資,為像老甘這樣的特困戶翻建新房,讓他們搬到新房裡過春節。不僅對本村民眾關懷備至,吳棟材對周邊百姓也傾注深情。永聯富裕後,吳棟材先後撥出資金幫扶周邊兩個貧困村,為他們修路、建廠,支付村幹部工資。為帶領周圍民眾徹底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1995年、2005年、2006年,在他主持下,鄰近的五個村全部或部分村民小組相繼並歸至永聯,近萬名民眾因此享受到永聯經濟發展的成果。1995年並村後,村里先後投入4億多元,建成高標準的永聯醫院、永鋼大道、永聯學校、農貿市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新併入的村民陸續享受到與老村民一樣的待遇,每位村民每年獲得的土地流轉金、文明家庭獎、老年生活補助等各種福利平均達3700多元,還可享受醫藥費報銷等各項待遇。永聯村民過上了好日子,吳棟材並不滿足。如今,他將新農村建設作為為民眾辦實事、好事的又一抓手,規劃投入15億元的“鋼村嘉園”等新農村建設項目相繼開工,永聯村民近幾年內將全部過上更舒適、美好的社區生活。有人提出“花這么多錢建新農村,不如發給大家”,吳棟材聽後,意味深長地說:“錢發給大家是一時的痛快,投入新農村建設可是長久的幸福!”
嚴以律己 無私奉獻
擁有40多年黨齡的吳棟材,就像春蠶一樣,無私奉獻,為他人編織著溫暖的生活。為給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的人員和孤寡老人、貧困學生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去年11月18日,在吳棟材的倡議下,永聯村正式成立“惠民基金會”,吳棟材個人捐資20萬元,注入啟動資金。同樣是11月,張家港市舉行“和諧港城,愛滿人間”慈善公益募捐活動,吳棟材又捐出個人20萬元積蓄。對一位身價不菲的老闆來說,幾十萬元也許並不算什麼,但吳棟材捐出的決不是吸引眼球的“光彩”,而是一份真情的付出和一顆赤誠的愛心,這樣的真情和愛心曾讓多少人和多少個家庭感受溫暖。前年夏天,永聯村陳秀芳的女兒王麗萍清華大學錄取,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報到時還缺1萬元錢,是吳棟材幫她家解了燃眉之急;33組的陳躍軍考上復旦大學,也是吳棟材慷慨解囊,使他欣然成行;甚至,南京姑娘小吳也是得益於從未見面的吳爺爺的捐助,才完成中學學業……吳棟材不僅奉獻著自己的愛心,還將子女的青春和事業,一起獻給了永聯。1985年,永聯軋鋼廠創辦不久,還不像樣子,吳棟材將在非常吃香的供銷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大兒子,“拉”到廠里搞經營、拓市場; 2005年,村企規模急劇擴大,為引進高端管理人才,吳棟材又將任過副師職幹部的二兒子,從杭州“拽”了回來,讓他當起“村官”……吳棟材奉獻了很多,為永聯集體和民眾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他對自己卻要求嚴格,從不貪集體一分一厘的便宜:1989年,吳棟材家做了一隻爐墊,他堅決要求經辦人員按斤重收費;他妹妹的兩個孩子,被廠里開除,妹妹找到他,他卻要妹妹按廠里規定辦;他到公司的賓館加工菜餚,都要叮囑服務員把賬記上;業務單位送的禮品、禮金等,他都及時交給公司……

評價

“中國第一鋼村”張家港市永聯村,是聞名全國的經濟強村,全村總資產達40億元。長期以來,以吳棟材為首的村黨委一班人,堅持走“以鋼興村、以鋼強村”的發展道路,大力發展村級經濟,造福一方民眾,村黨委先後被中央組織部等單位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基層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先進集體”等稱號,村黨委書記吳棟材也被人們讚譽為“民眾身邊的三個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