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祺

吳文祺

吳文祺( 1901- 1991),男,語言文字學家、文史學家。原姓朱,字問奇,筆名朱鳳起、吳敬銘,因隨母親的姓而改姓“吳”。浙江海寧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文祺( -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海寧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91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浙江師範講習所
  • 代表作品:《整理國故問題》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語言文學,文史學,社會評價,生活狀況,發表文章,

人物生平

吳文祺,1916年畢業於浙江師範講習所,1917年金陵大學肄業。曾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國文函授社教師、武漢中央軍政分校政治教官、商務印書館館外編輯、北京師範大學講師、燕京大學講師、中央大學講師、上海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和文學院院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兼語言研究室主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和學報編委、《辭海》編委會副總主編和語言文字分科主編、《漢語大詞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上海語文學會副會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和全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學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和上海市委副主任、上海市第七屆人大常委、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屆政協常委和第六屆政協副主席等。

個人作品

語言文學

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傳統語言學的文字、音韻和訓詁方面,具體表現在:
(1)協助其父朱起鳳編纂《辭通》,並為《辭通》的出版做推介工作。著有《整理國故的利器——〈讀書通〉》(1922年,因《辭通》最初名為《蠡測編》,後更名為《讀書通》,其後又更名為《新讀書通》,最後定名為《辭通》)、《介紹朱丹九先生的〈辭通〉》(1933年)。
(2)在訓詁學方面,著有《侯方域文選注》(1931年)、《曾鞏文選注》(1931年)、《資治通鑑選注》(1932年)、《春秋左傳集解》(1977年)等隨文釋義類著作,為它們分段落、加標點、校正誤字。
擔任《辭海》和《漢語大詞典》兩部大型辭書的副主編,同時兼《辭海》語詞分冊的主編,做了大量的工作。
(3)在其父所做工作的基礎上編纂《辭通補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由他任主編,吳君桓、鐘敬華編撰的《辭通續編》,這是對我國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及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大重要貢獻。
(4)傳統語言學研究的部分成果中充分顯示了他在這方面的較深的造詣。著有《‘聯綿字’在文學上的價值》(《責任》1923年,《小說月報》1923年第14卷第3期)、《關於校勘》(《時事新報·學燈》1946年6月14日)、《關於〈馬氏文通〉》(《復旦》月刊1959年第3期)、《〈語言文字研究專輯(上)〉前言》(《中華文史論叢》增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關於傳統語言文字學的問題》(《語文論叢》第2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古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等。

文史學

作為語言文字學家,他同時又是一位文史學家。這從他的許多兼有語言和文學研究內容的著作中可見一斑。著有《整理國故問題》(1922年)、《駁〈旁觀者言〉》(1922年)、《駁〈又一旁觀者言〉》(1922年)、《重新估定國故學的價值》(1924年)、《對於舊體詩的我見》(1921年)、《論文字的繁簡》(1934年)、《近百年來的文藝思潮》(其中王國維、章炳麟兩章論述了語言學中的辭彙問題)(《學林》開明書店1940年第1-3輯)、《王國維學術思想評價》(《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第1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等。

社會評價

生活狀況

吳文祺先生的子女多,共有10個子女,所以儘管解放初期大學教授工資不低。但吳先生還一直處於窮困之中,每到月底,常常要向別人借錢來打發日子,他自身的衣服也穿得皺巴巴的。

發表文章

當時,稿費標準較高,發表一篇長文章,就可添置大家具,出一本書,就可購買房子。當時是有些靠作致富的人,而吳先生卻不為所動。他雖然在語言上很有自己的見解,但文章卻寫得很少。解放後30年間,他總共才發表過7篇文章。文革結束後,他已是望八之年了,卻“老夫聊發少年狂”起來,在短短几年之內,不但連發了10多篇文章,而且還在其父朱起風遺留下的卡片的基礎上,整理出70萬字的《辭通續編》來。究其原因,實在是解放初的政治變幻莫測,吳先生以少說話來保全自己。可見當初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