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季

吳文季

吳文季(1918.03-1966.05),男,1918年3月31日生於福建惠安縣洛陽古鎮。中國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採集者和改編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文季
  • 外文名:Wu Wenj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惠安縣洛陽古鎮
  • 出生日期:1918年3月31日
  • 逝世日期:1966年5月1日
  • 職業:音樂家
  • 畢業院校:南京國立音樂學院
  • 主要成就:採集和改編民歌《康定情歌》
    首唱和領唱《英雄們戰勝大渡河》
  • 代表作品:《康定情歌》
人物生平,創作,情歌,坎坷,評價,

人物生平

吳文季從小聰慧樸實,工文能詩,熱愛民間文藝。1938年夏,他剛滿二十歲,為尋找抗日救國道路,毅然棄教前往武漢,幾經周折考入“戰乾團”。1941年吳文季考取了重慶中訓團音乾班。1943年又考取了國立重慶青木關音樂院聲樂班。在四川學習期間,他採集、整理、改編了《康定情歌》,成為唱遍中國,響譽世界的民歌。
吳文季先生吳文季先生
解放後,吳文季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文工團、總政文工團工作,任研究員、歌唱組副組長等職。1952年他在北京首唱和領唱《英雄們戰勝大渡河》,震動了中國樂壇。1953年12月,他因被懷疑有歷史問題遣送回家鄉進行勞動。
1966年5月1日,病逝於故鄉惠安

創作

吳文季一生採集並整理改編民歌兩百餘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特別是他在1946年采編髮表的《康定情歌》,幾十年來廣為傳唱,家喻戶曉,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民歌中最優秀的代表作。
他追求進步、光明,少年時接受“五四”思想,投筆從戎,北上抗日,在重慶、南京組織學生愛國運動。他一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醉心於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採集當地民歌,甚至是一片好看的樹葉都要採集回來留作紀念。在學生年代,他常四處奔波採集民歌,其中有一年就採集了100多首。
他一生根據惠安風土人情,先後譜寫和編導了《阿蘭》、《豐收之夜》、《八級浪》、《惠女頌》等許多優秀樂曲、舞蹈,多次進京參加全國會演,成為將惠安女搬上舞台的第一人,開創了現代閩南音樂作品。

情歌

1947年,作為南京國立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的吳文季到當時的西康省康定縣採集民歌,在那裡收集到“溜溜調”,寫成《跑馬溜溜的山上》。他回到南京後,找到當時該校的江定仙教授為這首歌編配。江先生寫出了鋼琴伴奏,並出版了五線譜的民歌集,把《跑馬溜溜的山上》改名為《康定情歌》。江先生當時還將民歌集送給了他的同學----後來享譽中外樂壇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喻宜萱,由喻宜萱演唱。《跑馬溜溜的山上》從康定“溜溜調”原型脫穎而出,成為膾炙人口的美妙樂曲。
《康定情歌》簡譜《康定情歌》簡譜
上世紀70年代,《康定情歌》代表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成為僅有的入選美國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國歌曲,並隨著“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在太空播放,贏得了“天籟之音”、“宇宙之歌”等美譽。90年代末,又作為僅有的一首中國民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首最具影響力的民歌”,被譽為“中國第一情歌”。

坎坷

吳文季一生儉樸,常常穿褪色的舊軍衣,抽的是當地土煙。1953年,吳文季因被有關部門懷疑有歷史問題,而被遣送回老家惠安洛陽。那時,吳文季正與一姑娘熱戀。回到家鄉後,吳文季的身心都承受著極大的創傷。為了不連累姑娘,吳文季忍痛與她分手。從此,與中國第一情歌有著不解之緣的他終生未婚。
吳文季身處逆境,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鐘愛的音樂藝術,而是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家鄉的音樂舞蹈,以一個藝術家特有的敏感和一個赤子的忠誠,率先以藝術的形式,熱情地謳歌了惠安婦女。他自編、自導、自己作曲的舞蹈《豐收之夜》晉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獻禮。有史以來,惠安女第一次以歷史主人的姿態登上舞台。
正如先生的墓志銘:“他一生坎坷,卻始終為自由歌唱”。
斯人已逝,情歌不朽。

評價

他終身為愛情歌唱,卻沒有得到真愛。(梁衡評,出自《你怎么就是得不到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