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挺墓

吳挺墓

吳挺墓,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城關鎮北關村,是南宋名將、武功郡開國公吳挺的墓葬。

吳挺墓及吳挺碑布局完整、結構規整清晰,以東西向為軸線,南北對稱分布,東西長約265米、南北寬約90米,占地面積約2.3萬平方米。墓園內遺存吳挺墓1座、牆垣遺蹟3段、門址1處、石刻21處、神道1條、神道碑1通,墓園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吳挺墓對研究宋史、續補宋史、研究吳氏家族抗金保隴衛蜀和軍事戰略有著重大價值。

2019年10月7日,吳挺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挺墓
  • 地理位置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城關鎮北關村
  • 所處時代:南宋
  • 占地面積:230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196-2-029 
歷史沿革,墓葬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南宋名將、利州西路安撫使、武功郡開國公吳挺去世,歸葬於成州(今甘肅省成縣境內)。
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宋寧宗趙擴為追念吳挺捍衛巴蜀之功,歷時6年為吳挺在成州營建陵園並親御翰墨,鐫刻了“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後追贈吳挺為少師、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武穆”。
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吳挺之子、南宋太尉、四川宣撫副使、陝西河東路招撫使吳曦投降金朝,此後吳挺墓園被朝廷廢棄。
2016年,甘肅省文物局考古所對吳挺墓進行了考古勘察。

墓葬格局

  • 綜述
吳挺墓及吳挺碑布局完整、結構規整清晰,以東西向為軸線,南北對稱分布,東西長約265米、南北寬約90米,占地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其遺存內容包括吳挺墓1座、牆垣遺蹟3段、門址1處、石刻21處、神道1條、神道碑1通。
  • 墓葬
吳挺墓為豎穴土壙石室墓,未經盜擾。其墓冢早年已殘敗,原封土為覆斗狀土丘,高約十多米,周邊約六十餘米。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田基建中被平毀。

文物遺存

  • 神道碑
吳挺墓神道碑由整塊巨大青石雕刻而成,高4.38米,寬1.92米,厚0.47米。碑體鑲嵌在高出地面1.85米,長3.25米,寬2.55米的四螭托碑碑趺上。碑身正面碑首篆額“皇帝宸翰”四字,碑刻中部兩豎行鐫刻宋寧宗趙擴御筆親書的“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下部為吳挺之子吳曦所書的《從恩表記》,計854字。碑身背面為吳挺墓表,篆額“世功保蜀功德之碑”,墓表全文7680字,詳盡記述了了吳挺的家世、為人和他參與的宋金隴蜀之戰以及保境籌邊、守衛西陲的功績。
  • 神道石刻
神道碑與吳挺墓之間的神道兩側,有石翁仲及其他石刻動物造型、石望柱等,大多損毀散佚,在神道碑以西25米處有兩尊望柱,96米處有兩尊石翁仲,以北88米有一尊望柱。西側望柱由青石雕成,北側望柱由青砂岩雕成,均為八面八稜柱形,柱頭為蓮花苞形狀頭。兩尊石翁仲位於神道兩側,深埋於地下,一尊半身露於地表,身著圓領官服胸垂綬帶,為文官裝束。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吳挺(1138—1193年)是吳璘第五子,生於其父駐節之武都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吳挺23歲時即從父禦敵,屢建戰功,曾參與秦州攻奪戰,駐防洮岷,後於德順(今靜寧縣)、瓦亭(今固原市)、隴州(現隴西縣)大敗金軍,後歷遷鄂州都統制,定江軍節度使,利州西路安撫使,武功郡開國公。其父吳璘死後,吳挺盡領其職,坐鎮陝甘以保巴蜀,因禦敵有功,備邊有方,為當朝所重,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吳挺因積勞病逝於今略陽,葬於成州,終年五十六歲。“詔加太尉,累賜太師,衛國公,謚武穆”,極盡尊榮。

文物價值

吳挺墓保存完整,碑文記敘翔實,對研究宋史、續補宋史、研究吳氏家族抗金保隴衛蜀和軍事戰略及研究宋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雕刻藝術、書法藝術有著重大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吳挺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吳挺墓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城關鎮北關村。
北關村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吳挺墓:從甘肅隴南站出發,路程大約123.7千米,約需1小時57分鐘。從成縣城區出發,路程大約1.9千米,時間約需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