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悌

吳悌

吳悌(1502~1568),字思誠,號疏山,學者稱“疏山先生”,江西金溪(今琅琚鎮疏口村)人。明代哲學家、學者。官至南京刑部侍郎。著有《疏山遺集》五卷、《易說》十卷、《表章古文孝經》一卷,並曾刊行《皇明輿地之圖》。

(概述內圖片來源:《吳疏山先生遺集》作者小影)

基本介紹

  • 本名:吳悌
  • 別稱:疏山先生
  • 字號:字思誠,號疏山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金溪
  • 出生時間:1502年
  • 去世時間:1568年
  • 主要作品:《疏山遺集》
簡介,生平,幼年,仕途,著作,

簡介

吳悌(1502年~1568年),字思誠,號疏山,學者稱“疏山先生”,江西金溪(今琅琚鎮疏口村)人。嘉靖進士。授樂安知縣,調繁宣城,授御史。嘉靖十六年(1537年),應天府進試錄考官評語失書名,諸生答策多譏時政,帝怒逮考官。悌為舉子求寬,坐下詔獄。出視兩淮鹽政。及嚴嵩擅政,悌惡之,引疾家居近二十年。嵩敗,起故官,累遷至南京大理卿。與吳岳胡松毛愷並稱“南都四君子”。隆慶元年(1567年),遷刑部侍郎。次年卒,鄉人建祠,與陸九淵吳澄吳與弼陳九川並祀,曰“五賢祠”。吏部尚書孫丕揚稱悌為“理學名臣”,遂贈賜禮部尚書,諡文莊。吳悌為王守仁學,但清修果介,反躬自得者為多。

生平

幼年

從小聰穎持重,崇尚象山之學,拜陸象山後學黃直(號卓峰)為師,學問日深。
嘉靖十一年進士。除樂安知縣,調繁宣城,征授御史。十六年,應天府進試錄,考官評語失書名,諸生答策多譏時政。
帝怒,逮考官諭德江汝璧、洗馬歐陽衢詔獄,貶官,府尹孫懋等下南京法司,尋得還職,而停舉子會試。悌為舉子求寬,坐下詔獄,出視兩淮鹽政。海溢,沒通、泰民廬,吳悌先發漕振之而後奏聞。尋引疾歸,還朝,按河南。
伊王朱典楧驕橫,憚悌,遺書稱為友。悌報曰:“殿下,天子親籓,非悌所敢友。悌,天子憲臣,非殿下所得友。”王愈憚之。夏言嚴嵩當國,與悌鄉里。嘗謁言,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言問故,徐曰:“俟談少間,當以政請。”言為改容。及嵩擅政,悌惡之,引疾家居垂二十年。
嵩敗,起故官,一歲中累遷至南京大理卿。時吳岳、胡松、毛愷並以耆俊卿貳,與悌稱“南都四君子”。

仕途

隆慶元年(1567年)遷南京刑部侍郎。次年,在與人講談孟子養性章時,痰疾發作,醫治無效而卒。萬曆中,子吳仁度(字君重,明後期古文家。官至工部左侍郎)請恤。
吏部尚書孫丕揚曰:“悌,理學名臣,不宜循常格。”遂用黃孔昭例,贈禮部尚書,諡文莊。鄉人建祠,與陸九淵、吳澄、吳與弼、陳九川並祀,曰“五賢祠”,學者稱“疏山先生”。事跡具《明史·儒林傳》。
吳悌為王守仁學,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為多。里居二十年,布袍疏食,涵養益粹。與四方名士相切磋,所得日深。無日不以正學自力,躬行心得,誠孚於物而介節凜然,故其當官立事皆切於民生國計。
悌卒後,吏部尚書孫丕揚稱悌為“理學名臣”,其師黃直稱他為“實踐之儒”,羅汝芳謂其“學繼象山”,徐階則稱其“真古君子”,江西布政司右參議崔都甚至說:“得罪權貴止於不為官,得罪疎山則不可為人。”(見《同治金谿縣志·卷一九·吳悌傳》)
《同治金谿縣志·吳悌傳》的記載《同治金谿縣志·吳悌傳》的記載

著作

著有《疏山遺集》五卷、《易說》十卷、《表章古文孝經》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