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寒西

吳寒西

吳寒西於一九四七年出生在歙縣昌溪的一個書香門第,望族世家。叔祖父吳承仕為清末狀元,一代經學大師。寒西先生自幼秉承家學、耳濡目染,十餘歲即師從族人吳逸濱學習書畫和古詩文,其師既精書畫又富收藏,使他有機會欣賞到明清畫壇名家諸多精品,充實了眼界,從而也堅定了他對書畫藝術的不懈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寒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7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藝術特色,藝術道路,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

吳寒西
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
中聯國興書畫院安徽分院藝術顧問

人物生平

文革動亂,寒西先生屢受衝擊,懷才不遇,無路請纓只能教書為生。從教之餘,寒西先生一方面博覽經史子集,與文友相聚切磋;一方面刻苦演習中國畫傳統技法,並常去登黃山、訪古建對景寫生,從而打下紮實的功底,無論字畫創作和文學鑑賞,亦或是為人作派,在朋友圈裡,在業界都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讚譽。
吳寒西
寒西先生剛交不惑之年時,與寓居蘇州的著名書畫家、九旬老人吳進賢結為忘年之交,深受教益,並聯袂工書做畫,書精畫美,一時傳為佳話。進賢老人特意為寒西先生做的藏頭聯“寒窗梅俏詩書妍,西閣風微翰墨香”,正對寒西先生平日為人及作品的肯定。
提早退休後,寒西先生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水倉山房”(取自故鄉昌溪滄山源,表心繫故鄉山水之意),深居簡出,將全部身心投入在書畫創作上,他的書畫造詣也達到了新的境界。寒西先生的畫,畫面很簡約,或是一頁輕舟,一黛遠山,更多的是留白,窄窄的一條,看似只是畫畫的邊角上面隨意的塗鴉,卻是水霧輕煙,非常的飄逸,國畫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言已盡,卻意無窮”,這盡能在寒西先生的作品中表現出來了。寒西先生書畫嚴謹,他認為書、畫不可分家,書為畫之根本,無論是點線筆畫,還是款識,書法必須要有深厚的功底。

藝術特色

寒西先生勤奮好學,四十餘年的刻苦磨礪,外師造化,終有所成。他能書、善畫、擅詩、古玩鑑賞也有所涉獵。他的行書,恰如行雲流水,筆力遒勁,圓潤自如。他的水墨畫,點皴墨染,技法老道,幾於黃賓虹亂真,而相對於古人,寒西先生的作品又有了自己的特點,沉穩卻不失靈動,所繪山水用筆嚴謹、線條流暢堅挺、墨韻潤厚、筆筆有致,簡而豐盈,味正韻足,古意盎然,尤其對水、雲的刻畫更有特色,輕盈流動,變化豐富,給人以一種涇渭分明,氣韻生動之感。他筆下的花卉清逸俊朗而又有所寄託,梅、蘭、竹、菊形態各異,高潔秀雅,堅毅剛強;其古典詩詞格律嚴謹,深入淺出,靈性飛揚,極富感染力。寒西先生的書畫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吳寒西
吳寒西
寒西先生率真、自得,對中國畫、中國藝術執著而情有獨鐘,他甘於寂寞、不求名利,只唯藝術,遠離浮澡虛華,長期臥遊于山水,筆耕不輟。吳寒西先生是徽文化的傳承者,也是發揚光大者。只是在這個浮華和功利的社會裡,繁華富貴如過眼雲煙,他淡泊入世,坎坷簡約,只有用對藝術的熱情延續著家族曾經的輝煌和夢想。他的《靜思有感》表達出他的寧靜心境“紅塵看破鬢飛絲,逐利追名淡薄時。似水流言何足懼,如刀白眼且由之”。不過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浪淘沙,歷史終會點津。
吳寒西

藝術道路

《人民政協報》曾轉載介紹他的畫作。1995年安徽電視台也以《教師畫家----吳寒西》為題做了專題報導。2001年《香港大公報》以《黃山畫家吳寒西印象》為題作了專訪。他的《雨後黃山》被編入《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與海外友人也有諸多合作,還有許多作品被海內外友人收藏。但寒西先生仍然平淡如水,孜孜不倦地去探求更高的藝術境界。他曾有詩云:“日日臨池學二王,朝朝研墨撫荊關。而今廢棄三千紙,展卷依然自汗顏。”傾心傾情繪畫藝術,數十年如一日,正是這種不滿足的精神促他不斷進取,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