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仁

吳宏仁,化學纖維專家,長期從事化纖教學、科研和工程開發工作,是中國化纖專業教育的開創者之一。參與和主編了多本化纖專業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宏仁
  • 國籍:中國
  • 職業:化學纖維專家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吳宏仁-個人簡歷,吳宏仁-生平介紹,吳宏仁-主要論著,吳宏仁-主要貢獻,吳宏仁-生平介紹,吳宏仁-主要論著,吳宏仁-主要貢獻,吳宏仁-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吳宏仁,化學纖維專家,長期從事化纖教學、科研和工程開發工作,是中國化纖專業教育的開創者之一。參與和主編了多本化纖專業書籍。對紡織纖維材料的高分子結構及其性能、對化學纖維的紡絲成形理論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和歸納。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推動化纖生產工藝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吳宏仁吳宏仁

吳宏仁-個人簡歷

33年11月 出生在江蘇省嘉定縣黃渡鎮。
1946年9月-1949年7月 上海浦東市立洋涇中學讀國中。
1949年9月-1951年7月 上海紡織專科學校和上海紡織工學院預科班學習。
1951年9月-1955年7月 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染化系印染專業學習。
1955年9月-1960年4月 華東紡織工學院染化系化纖專業助教。
1960年5月-1963年11月 北京化纖工學院(原北京紡織工學院)化纖教研室教師。
1969年12月-1970年12月 下放江西省宜春專區分宜縣“五七幹校”勞動。
1971年1月-1978年3月 北京化工學院二系化纖教研室教師。
1978年4月-1986年4月 北京化纖工學院講師、副教授,化纖教研室副主任,院教務處副處長。
1986年5月-1993年11月 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現名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合纖所主任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3年11月 退休。

吳宏仁-生平介紹

吳宏仁,1933年11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黃渡鎮。1949年畢業於上海浦東市立洋涇中學國中部,隨後考入上海紡織專科學校;20世紀50年代初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進入華東紡織工學院染化系。1955年畢業,留校當助教,因工作需要由原學印染專業轉而投身於化纖專業的創建。當時化纖專業屬新興學科,國內無院校可供專業進修,他被送至當時國內第一家正在復建中的化纖廠——丹東化纖廠(原名安東化纖廠)邊乾、邊學。他通過刻苦學習,努力掌握化纖生產的各種知識。一年半後返回學校,參與學校化纖專業第一、第二屆學生的教學,並承擔籌建教研室和粘膠纖維紡絲試驗室工作。
1960年5月調至北京紡織工學院(後改名為北京化纖工學院)工作,在該校籌建化纖教研室,並為已進該校近一年的化纖專業學生做好專業教學的準備;1962年,與新調來的教師董紀震合作,為該專業的學生講授專業課程——化學纖維工藝學,負責講授其中的人造纖維部分;此外,他還主持或參與了畢業設計、下廠實習等教學環節的工作。“文革”中下放至江西省分宜縣幹校勞動,1970年底返回北京。當時北京化纖工學院與北京化工學院合併,化學纖維專業成為該學院的二系,他又重新走上了教學崗位。1976年,北京化纖工學院從北京化工學院分出並且有了新校址,1978年他返回北京化纖工學院執教。在化纖學院執教期間,他參與編寫了全國統一的化纖專業用工藝學教材——《合成纖維工藝學》,並曾先後擔任化纖教研室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等職。1986年調到紡織紡織科學研究院合纖所後,擔任該所主任工程師,並任國家科委重點攻關項目FDY科研組的技術總顧問,從事FDY紡絲技術的研究。項目獲紡織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隨後,他又投身於該項技術的生產開發,多次到生產現場指導開車、生產,給生產單位提供技術指導;在以後的數年中,該技術不斷在生產領域得到推廣。在該項目的研究過程中,他應聘擔任天津紡織工學院三名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併兼任該學院的客座教授。他還受聘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七、第十八屆理事、化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紡織工程學會第五、第六屆理事、化纖分會副主任、顧問等職。1992年起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底退休後,受聘於三聯紡織化纖工程公司擔任總工程師期間,用他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在指導、開發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紡絲機以及噴絲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功。2000年以來,他又積極參與化纖在新領域(如建築業)方面的開發和套用;此外,他還應邀參與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大字典》、《化工百科全書》、《化學化工大字典》中有關化纖條目的撰寫、審校工作以及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英漢化學纖維辭彙》(第二版)的審校工作等。

吳宏仁-主要論著

1.董紀震,吳宏仁,李繁亭譯.人造?>纖維廠裝備.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57
2.董紀震,吳宏仁,李繁亭譯.化學纖維生產分析檢驗手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2
3.吳宏仁,方佩穎譯.粘膠纖維生產中的安全技術.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3
4.李之工,吳宏仁編譯.新型粘膠短纖維.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4
5.董紀震,吳宏仁,陳雪英編著.合成纖維生產工藝學(下冊).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0
6.吳宏仁,吳立峰編著.紡織纖維的結構和性能.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3
7.吳宏仁,趙華山,羅增智譯.聚丙烯纖維的科學與工藝.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7
8.吳宏仁,趙國梁,丁其湄.滌綸紡絲過程的模擬及其求解.北京化纖工學院學報,1985(2)
9.吳宏仁,史小興等.滌綸原絲在低溫下拉伸的結構和性能.紡織研究院院刊,1987(4)
10.吳宏仁,陳時達.錦綸6長絲高速熔紡的特徵.紡織研究院院刊,1988(2)
11.吳宏仁.當前我國聚酯纖維生產發展的現狀和建議.石油化工動態,1998(1)
12.吳宏仁.對21世紀化纖發展的展望——兼談對100年來化纖生產發展的回顧.紡織研究院院刊,1998(9)

吳宏仁-主要貢獻

吳宏仁4分
開放分類:專家人物技術
收藏分享到頂[0]編輯詞條新知社人人網開心001新浪微博網易微博
目錄1 個人簡歷2 生平介紹3 主要論著4 主要貢獻5 人物評價6 參考資料展開全部1 個人簡歷 2 生平介紹3 主要論著4 主要貢獻5 人物評價6 參考資料收起
摘要請用一段簡單的話描述該詞條,馬上添加摘要。
吳宏仁
吳宏仁,化學纖維專家,長期從事化纖教學、科研和工程開發工作,是中國化纖專業教育的開創者之一。參與和主編了多本化纖專業書籍。對紡織纖維材料的高分子結構及其性能、對化學纖維的紡絲成形理論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和歸納。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推動化纖生產工藝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吳宏仁-生平介紹

吳宏仁,1933年11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黃渡鎮。1949年畢業於上海浦東市立洋涇中學國中部,隨後考入上海紡織專科學校;20世紀50年代初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進入華東紡織工學院染化系。1955年畢業,留校當助教,因工作需要由原學印染專業轉而投身於化纖專業的創建。當時化纖專業屬新興學科,國內無院校可供專業進修,他被送至當時國內第一家正在復建中的化纖廠——丹東化纖廠(原名安東化纖廠)邊乾、邊學。他通過刻苦學習,努力掌握化纖生產的各種知識。一年半後返回學校,參與學校化纖專業第一、第二屆學生的教學,並承擔籌建教研室和粘膠纖維紡絲試驗室工作。
1960年5月調至北京紡織工學院(後改名為北京化纖工學院)工作,在該校籌建化纖教研室,並為已進該校近一年的化纖專業學生做好專業教學的準備;1962年,與新調來的教師董紀震合作,為該專業的學生講授專業課程——化學纖維工藝學,負責講授其中的人造纖維部分;此外,他還主持或參與了畢業設計、下廠實習等教學環節的工作。“文革”中下放至江西省分宜縣幹校勞動,1970年底返回北京。當時北京化纖工學院與北京化工學院合併,化學纖維專業成為該學院的二系,他又重新走上了教學崗位。1976年,北京化纖工學院從北京化工學院分出並且有了新校址,1978年他返回北京化纖工學院執教。在化纖學院執教期間,他參與編寫了全國統一的化纖專業用工藝學教材——《合成纖維工藝學》,並曾先後擔任化纖教研室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等職。1986年調到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合纖所後,擔任該所主任工程師,並任國家科委重點攻關項目FDY科研組的技術總顧問,從事FDY紡絲技術的研究。項目獲紡織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隨後,他又投身於該項技術的生產開發,多次到生產現場指導開車、生產,給生產單位提供技術指導;在以後的數年中,該技術不斷在生產領域得到推廣。在該項目的研究過程中,他應聘擔任天津紡織工學院三名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併兼任該學院的客座教授。他還受聘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七、第十八屆理事、化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紡織工程學會第五、第六屆理事、化纖分會副主任、顧問等職。1992年起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底退休後,受聘於三聯紡織化纖工程公司擔任總工程師期間,用他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在指導、開發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紡絲機以及噴絲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功。2000年以來,他又積極參與化纖在新領域(如建築業)方面的開發和套用;此外,他還應邀參與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大字典》、《化工百科全書》、《化學化工大字典》中有關化纖條目的撰寫、審校工作以及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英漢化學纖維辭彙》(第二版)的審校工作等。

吳宏仁-主要論著

1.董紀震,吳宏仁,李繁亭譯.人造纖維廠裝備.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57
2.董紀震,吳宏仁,李繁亭譯.化學纖維生產分析檢驗手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2
3.吳宏仁,方佩穎譯.粘膠纖維生產中的安全技術.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3
4.李之工,吳宏仁編譯.新型粘膠短纖維.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4
5.董紀震,吳宏仁,陳雪英編著.合成纖維生產工藝學(下冊).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0
6.吳宏仁,吳立峰編著.紡織纖維的結構和性能.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3
7.吳宏仁,趙華山,羅增智譯.聚丙烯纖維的科學與工藝.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7
8.吳宏仁,趙國梁,丁其湄.滌綸紡絲過程的模擬及其求解.北京化纖工學院學報,1985(2)
9.吳宏仁,史小興等.滌綸原絲在低溫下拉伸的結構和性能.紡織研究院院刊,1987(4)
10.吳宏仁,陳時達.錦綸6長絲高速熔紡的特徵.紡織研究院院刊,1988(2)
11.吳宏仁.當前我國聚酯纖維生產發展的現狀和建議.石油化工動態,1998(1)
12.吳宏仁.對21世紀化纖發展的展望——兼談對100年來化纖生產發展的回顧.紡織研究院院刊,1998(9)

吳宏仁-主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發表的《第一個五年計畫發展綱要》中指出:要積極發展中國的化纖生產。為此,華東紡織工學院於1954年暑期開始招收化纖專業的學生。吳宏仁1955年畢業留校當助教後,在錢寶鈞和方柏容兩位老教授的指導下,參與籌建化纖教研室,為已入校的學生準備專業教學工作。他與董紀震、李繁亭等一起翻譯、出版了蘇聯多本化纖專業教材,為創建我國高等院校第一個化纖專業而盡力。
1960年5月調至北京紡織工學院,是到該校報到的第一名化纖專業教師。他參照在華東紡織工學院籌建新專業時的經驗,籌備、建立了北京紡織工學院的化纖教研室,積極投身於化纖專業的教學。在這期間,他白天從事各項教學工作,晚上學習和翻譯化纖專業的外文參考資料,並和董紀震、李之工等合作在北京籌組出版了專業期刊《化纖譯叢》。1964年、1965年暑期,該校第一、第二屆化纖專業畢業生順利走上了工作崗位。進入20世紀70年代,為適應學生在生產現場學習新引進技術的需要,他率先編寫出了《維綸生產工藝》和《腈綸硫氰酸鈉法生產工藝》的現場教學講義,隨後,又在80年代編寫了《合成纖維生產工藝學》。吳宏仁從事化纖教學工作31年,先後在華東紡織工學院(現名東華大學),北京化纖工學院(現名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化工學院(現名北京化工大學)任教和參與創建化纖專業。聽過他直面授課的學生累計有700餘人。主講過的課程有化學纖維工藝學(人造纖維部分)、化學纖維的結構及其性能、化纖工廠設計等。他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編寫了化纖工藝學教材——《合成纖維工藝學》(第一版)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附錄一、附錄二;專著有《紡織纖維的結構和性能》;參與翻譯、主持翻譯及審校的化纖專業用參考書有《人造纖維廠裝備》(俄譯中)、《化學纖維生產分析檢驗手冊》(俄譯中)、《粘膠纖維生產中的安全技術》(俄譯中)、《新型粘膠短纖維》(編譯)、《聚丙烯纖維的科學與工藝》(英譯中)、《高技術纖維》(英譯中)等。這些都曾是從事化纖專業人員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吳宏仁-人物評價

吳宏仁勤奮好學,善於將所學理論用於生產實踐,並堅持不懈,對我國紡絲技術的開發和套用起到了推進作用,並為開發和推動新的化纖生產工藝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在工作中敬業、嚴謹、重實踐,業務上精益求精,活到老、學到老,是年輕一代的師表。他對每一個試驗研究項目的主要實驗過程以及其後的生產開發過程都十分關注,有條件的話必定親臨現場進行仔細的觀察,並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認真思考,進行必要的理論探索分析。退休後,作為技術顧問,仍不斷地學習,並為開拓新的化纖領域發揮餘熱。如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為開發建築用纖維,他又學習了建築方面的有關知識,提出建築用纖維應有的性能和生產途徑。在自學的基礎上,寫出書面材料,讓生產者和使用者進一步了解建築用纖維應具有的結構和性能,以利於在建築業的推廣和套用。他一直是《紡織科學研究》期刊的主要審稿人之一,該期刊成為國家科技部認可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與他的嚴謹審稿是分不開的。常常為了文章中的一個數據,查閱好幾篇文章進行考證。吳宏仁一生致力於化纖教學、科研和工程開發,是中國化纖專業教育早期的創業者之一,為傳播化纖科技知識、培養化纖專業人才,竭盡畢生精力。他學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作風嚴謹,待人熱情;樂於接受新挑戰,善於解決新問題,在推動化纖事業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不居功。長期以來,為開發新材料,推廣新技術,總結新經驗,編寫新書籍,躬親辛勤,全國奔波而不辭勞苦。花甲之年還勇挑重擔,年屆古稀仍披閱案卷。只問任務,不問職務,接近民眾,不恥下問;是受人尊敬的長者,又是被人欽佩的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