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珊

吳修珊(1873年—),字獻卿,號修珊,諱廷英,是湖雷石坑人。吳勝的生父,革命先烈阮山的姐夫。永定紅色老中醫,他醫術高明,富有同情心,經常無償為鄉鄰治病,為人正派,樂善好施。曾在1929年為毛澤東治好惡性瘧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修珊
  • 國籍中國
  • 籍貫:湖雷石坑
  • 出生日期:1873年
  • 職業:醫生
生平,評價,

生平

吳修珊,太學生,師範畢業生。生於同治癸酉年(1873年),與族中父老先生勸辦囯民學校,紹岐黃之術,研究傷寒金匱。鄉里稱之,民國三年,詣廣西蒙翰林院王長安司賴,獎業精岐黃。本邑縣長楊獎妙手回春。在1929年9月他奉阮山之命,不顧危險,多次前往金豐大山的“牛牯撲”為毛澤東治瘧疾,使得毛澤東的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轉。
在風雲變幻的1929年,7月20日至29日,毛澤東在上杭文昌閣指導閩西第一次黨代表會。但是,會議後期,毛澤東得了“打擺子”(瘧疾)病,時冷時熱,時好時壞。經閩西特委同紅四軍一、四縱隊領導商定,讓毛澤東裝扮成“教書先生”,轉移到永定的偏遠深山中隱蔽起來,繼續治病休養。由一縱隊的粟裕連護送,幾經輾轉,於8月21日轉移到永定縣城東南30公里的金豐大山“牛牯撲”,以“楊子任”化名在這裡治病及工作。據粟裕回憶,毛澤東“住在一個半山坡上,我們就在駐地附近活動。毛澤東由於過度疲勞身體不好,他在這裡養病、寫東西,堅持鬥爭。我們常常看到他屋內的燈火經夜不滅”。
深山老林的“牛牯撲”空氣雖好,但缺醫少藥條件惡劣,加上毛澤東為革命工作的操心和勞累,惡性瘧疾時好時壞。由於訊息走漏,9月17日當地敵陳維遠和反動民團頭子胡道南、林蔚民、呂敬齋糾集各鄉民團及從廣東雇來的保全隊共700餘人,直奔金豐大山,意欲抓捕毛澤東。毛澤東的安全受到威脅,急需迅速轉移。不巧,毛澤東瘧疾發作,體溫達39度以上,發冷發熱,行走十分困難。村民陳添裕、陳奎裕、陳榮裕、陳萬裕等4人自告奮勇,把毛澤東抬上擔架,立即轉移。
9月下旬,身患惡性瘧疾的毛澤東由赤衛隊員擔架護送,輾轉來到上湖雷,在黃沙坑的“興福庵”居住。毛澤東疾病變成了惡性,幾乎不省人事,手腳都不能抬起來,急得賀子珍團團轉。得知毛澤東病情加重後,永定縣委和縣黨委主要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專門研究如何給毛澤東治病,一致認為吳修珊合適。吳修珊聽說是給“楊先生”治病,非常樂意,立馬提著藥袋,跟著阮山等人到了上湖雷黃沙坑的“興福庵”給“楊先生”(毛澤東化名)看病。賀子珍見他衣衫襤褸,還抽著鴉片,又擔心毛澤東的病情,便問阮山:“他能看好病嗎?”阮山答到:“試試看”,並囑咐姐夫務必認真看病。吳修珊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根據前面幾次給毛澤東治病的過程,針對性地用藥,並囑咐阮山給毛澤東服藥後,如果手能夠抬起來,馬上叫他。結果毛澤東吃了中藥後,下半夜就大為好轉,手能夠抬起來,賀子珍很高興,急忙再讓吳修珊來施藥。接下來的10餘天吳修珊一直跟隨毛澤東,在這段時間裡,毛澤東召集地方黨組織負責人開會,聽取他們的工作報告,指導地方政權建設,慰問革命烈士家屬。此時,由於有毛澤東的精心指導,永定各地土地革命鬥爭蓬勃發展,全縣先後建立了12個區、113個鄉蘇維埃政府。到了10月26日,永定建立了縣級蘇維埃政府,各項建設緊鑼密鼓地開展。吳修珊在毛澤東恢復健康離開合溪去上杭後才返回家中。

評價

吳修珊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完全不顧個人安危,默默無聞地為毛澤東治病,能夠保守秘密,不記得失救死扶傷的精神,可贊可頌。他的醫術和醫德也得到賀子珍和毛澤東的好評,為革命作出了特殊貢獻,毛澤東稱讚他“妙手回春”。遺憾的是,1949年以後,這位紅色老中醫的事跡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