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賓

吳佳賓

吳佳賓,老磨坊的創始人,鍋品面吧品牌創始人,少校軍銜,全國模範軍轉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佳賓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大連陸軍學院
  • 主要成就:中央電視台“建國60周年52位優秀復轉軍人
  • 軍銜:少校
人物經歷,個人榮譽,

人物經歷

1993年,有著十六年軍旅生涯的吳佳賓從部隊轉業作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自願去農村當農民,夢想建立一個東北的“華西村”,成為全國第一個“少校農民”。1998年滿懷理想與憧憬的吳佳賓揣著八百元來到了喧鬧的大上海,先後創辦了“上海老磨坊豆業有限公司”、上海老磨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並在2006年成功推出了“鍋品面吧”品牌連鎖項目,走出一條用工廠化理念,打造民族快餐連鎖品牌之路。
吳佳賓是“老磨坊”的創始人。二〇〇六年十月,《經濟日報》用大篇幅的版面刊登一篇專訪鍋品面吧創辦人吳佳賓的文章。文章指出“1993年中國還沒有實現轉業軍官自主擇業的制度,觀念相對保守的軍官轉業時幾乎毫無例外的由政府安排工作。那一年全軍部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中發生了一個特大新聞---一個少校軍官自願放棄城市工作,到鄉下當了農民”,“如果不是轉業時他的那個決定,或許現在的他仕途走得很平穩,或許全國就不會有一個‘少校農民’,或許商界就會少了個農民企業家,或許上海就不會有一個‘鍋品面吧’的品牌”… …
吳佳賓,黑龍江人,軍轉幹部出身,1979年入伍,82年大連陸軍學院畢業,少校軍銜。
1993年有著十餘年軍旅生涯的吳佳賓轉業時作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自願到農村去當了農民,成為全國第一個少校農民。1998年吳佳賓隻身創上海,先後創辦上海老磨坊豆業連鎖機構,2006年成功推出了“鍋品面吧”麵館連鎖店項目,走出一條用工廠化理念,打造出民族快餐連鎖品牌之路!
“我當時的想法很天真,就是要在黑龍江搞出一個華西村!”吳佳賓說“其實這件事已經蓄謀已久了”。於是,在部隊宣布轉業時,他毫不猶豫的在轉業幹部登記表上寫上:“下鄉務農”四個字。當時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一片譁然,就連家人都感到突然和不理解。
經市里推薦,吳佳賓來到遠郊的一個偏僻小山村--長虹村。這是個極普通的小村莊,村裡有200多戶人家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農家生活。村里道路不好,沒有電話。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村旁有一眼長年流淌不息的山泉。為了顯示信心,他用自己的全部積蓄,買了一輛吉普車和大哥大,解決了辦企業的交通和通訊兩大難題,後來他索性把戶口也遷到村上,直到現在他的戶口和身份證仍然是長虹村的。
在他的帶領下,全市第一個農村股份會作制企業--長虹礦泉飲品有限公司成立了。當時村民們對股份制企業還不了解,同時對未來的企業發展信心不足。他把自家的住房抵押貸款,帶頭入股。在他的示範帶動下,村民都紛紛入股加入公司,很快就籌到了50萬元資本金。就這樣一個新興的企業誕生了!
但事情並沒有像預想的那么好,工廠開工並沒有馬上盈利賺錢,相反出現一大堆問題和困難。首先是管理上面的問題,接下來周轉資金開始存在嚴重不足。他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四處為企業找出路。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和北京的北冰洋大型飲料公司達成聯營。這是個絕好的機會,但當吳佳賓和對方簽約回來後大吃一驚,家裡股東們背著他把廠子給賣了。
就這樣頃刻間一場轟轟烈烈的華西村夢想破滅了。一個雨後的秋天,踏著灑滿落葉的馬路,吳佳賓背著行囊黯然地登上了南下的列車。買完了火車票,他的口袋裡僅剩800元錢了。
在上海下了火車後,望著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人地生疏的城市,他一臉茫然。在此後的日子裡,他開始幫助一個生產廚房用品的企業推廣產品過活。經過兩年多時間裡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成功的把產品打入上海市場,成為總公司的銷售樣板。後來由於公司投資房地產失敗導致全線崩潰,吳佳賓又失業了。
路還要繼續走下去,但口袋裡積攢下來的二、三萬元錢能幹什麼呢?一次電視上報導:一些地下黑加工點利用醫院外科手術用的石膏點豆腐,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傷害。吳佳賓突然產生一個靈感:如果開一個能讓顧客看得見生產過程的豆腐店肯定會有生意。那些天他整日泡在書店裡,終於一個以豆製品為素材的特許經營計畫書出爐了。但卻缺少一個關鍵性的東西---一個能夠現做現賣的一體化小型豆腐機。據說只有韓國和日本有那種機器,而且一台機器需要十三、四萬元。上那找這么多錢呀?他決定自己製造。一位韓國朋友寄來機器的照片和草圖,他依葫蘆畫瓢,自己設計圖紙、做模型、最後委託工廠根據自己設計圖紙製造機器。60多個日日夜夜過去了,第一台國產的自動化小型豆腐機出爐了。
憑著真誠和周密商業計畫書,還有那台絕無僅有的豆腐機,在沒有任何一家單店的情況下,他成功的說服了第一個加盟者。 那是2000年12 月的一天裡,在上海的一個菜市場裡,第一家老磨坊豆業加盟店開張了。從開業的那天起,小店的門前就出現了令人振奮的排隊景象,於是眾多加盟商紛至沓來,爭著把錢塞到他的手裡。就這樣吳佳賓很快的挖到了第一桶金,開始搬出地下室住上新樓房,也有了自己的車子。
截至到2006年底,“老磨坊”在全國已經有了四百多家加盟店,光上海市就有近一百家。還被上海市政府評為4050工程項目,“老磨坊” 也在上海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擁有自己的品牌,擁有這么大的網路,按道理這時的吳佳賓可謂是事業有成了。往後只要一門心思的往下發展,不斷擴大規模,最終把老磨坊做成大品牌就行了。但這時一心想做大一個民族連鎖品牌的吳佳賓開始把目光移向快餐業,他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通過自己的雙手打造一個麥當勞式的企業。“鍋品面吧”正是這個夢想的結晶。
吳佳賓果敢堅毅的軍人作風和勇於挑戰不斷創新的企業家特質,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現代的民族快餐品牌在不遠的未來即將普及神州大地!

個人榮譽

1996年,獲“黑龍江省勞模”稱號;
1996年,獲“全國模範軍轉幹部”稱號,受到國家重要領導人接見;
2003年,受到上海市市長韓正接見;
2003年,受到上海市政府表彰,市政協主席蔣以任接見;
2004年,被國務院總政治部授予《軍營中走出的時代驕子》光榮稱號;
2007年,被中國具有影響力雜誌《連鎖與特許》評為十大封面人物;
2008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2007年鄉約十大魅力人物”;
2009年,入選中央電視台“建國60周年52位優秀復轉軍人”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