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焜

吳焜

吳焜,又名吳琨,1910年出生於四川省萬縣(今屬重慶市萬州區)一個僱農家庭。1926年入軍閥楊森的部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11月,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33軍,吳焜先後任營長、團參謀長,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1935年參加長征。1938年初,吳焜任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副團長。1938年5月,和團長葉飛奉命率部進入蘇南茅山地區。因作戰勇敢被稱為“虎將”。

1939年5月,吳焜任江南抗日義勇軍指揮部副總指揮兼二路司令,與總指揮葉飛一起指揮部隊東進,在江陰、無錫等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6月24日晚,吳焜率部夜襲蘇州滸墅關火車站,全殲日軍55人和偽軍1箇中隊,炸毀鐵軌,致使日軍重要的交通線寧滬鐵路停運3天。

1939年9月,吳焜率江南抗日義勇軍6團撤離東路地區。途中遭到“忠義救國軍”的突然襲擊。吳焜在指揮戰鬥時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焜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1939年9月
  • 又名:吳琨
生平事跡,虎將懾敵膽,鐵骨也柔腸,吳焜真戰士,紀念緬懷,

生平事跡

吳焜,1910年出生於四川萬縣一戶窮苦人家,父母早年病故,兩個哥哥也先後夭折。為了填飽肚子,他做過放牛娃,當過縴夫。他幹的是牛馬活,吃的是豬狗食。吳焜內心充滿了憤怒,長期的隱忍終於爆發成對自由和幸福的強烈渴望。1930年,他參加了紅軍川東遊擊隊,同年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游擊隊改編為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吳焜歷任營長和團參謀長。1934年10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吳焜所在部隊被編為十七師五十團,吳焜任團長。長征途中,他帶領部隊打了不少惡仗,歷盡艱險,終於到達陝北。
吳焜
吳焜像(新華社發)

虎將懾敵膽

1937年底,吳焜調到新四軍工作,任第三支隊第六團副團長。1938年10月,第六團東進蘇南敵後,協同團長葉飛在金壇、鎮江等地進行了一系列戰鬥。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臨危不懼,常常親自吹響衝鋒號率部重創敵人。
1939年4月,第六團向蘇常太、澄錫虞地區挺進,開闢東路抗日戰場。5月初,與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會合,成立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第六團被編為“江抗”第二路。吳焜任“江抗”副總指揮兼第二路司令員。5月31日,他率“江抗”第二路進至江陰黃土塘與下鄉“掃蕩”的日軍遭遇。吳焜選取有利地形應戰,激戰2小時,斃傷日軍30餘人。
別看吳焜沒讀過書,行軍打仗卻毫不含糊。他每到一地,都要帶領營連幹部、參謀人員,到主要警戒線一面實地察看地形,一面醞釀作戰計畫。一切可能發生的事,他都要估計、衡量、預測,擬好對策。名揚海內外的“夜襲滸墅關火車站”、“襲擊虹橋飛機場”等戰鬥的勝利,都有他的一份功勞。
他的頑強與潑辣也是出了名的。有時碰到難纏的敵人,戰鬥慘烈,僵持不下的時候,他便親臨前線指揮,兩隻眼睛噴射出火焰般的光芒,沙啞的喉嚨發出戰鼓般震耳的吼叫,以浸透整個身心的戰鬥狂熱,鼓舞起全軍戰士的勇氣。
經過幾天幾夜急行軍,隊伍又困又乏。這天晚上部隊駐進一個小村休息。吳焜查完兩次崗哨,剛睡下就被狗吠聲驚醒。他覺得情況異常,起身往視窗望去,原來是被敵人包圍了。他急中生智,手提快慢槍,頭頂被子,率領戰士猛衝出去,結果把敵人打得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吳焜有個綽號叫吳老虎。江南的敵偽和頑固分子從無數次挫敗中認識了他,“吳老虎”的名頭因而不脛而走。一次,我軍駐顧山山南的一支小部隊,遭到裝備精良的“忠義救國軍”的進攻,形勢危急。吳焜聞訊趕到,他腰束手榴彈,肩背大刀,一手舉旗,一手持槍,率領突擊隊員猛攻上山。頑軍見了,驚呼“吳老虎來了!”立即狼狽逃竄,潰不成軍。

鐵骨也柔腸

也許是機緣,吳焜從延安到新四軍軍部的路上認識了楊瑞年。那是在由漢口去九江的船上。吳焜因為發燒、暈船而嘔吐不止。楊瑞年知道吳焜參加過長征,又多次負傷,心生敬佩,於是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直至退燒。第二天,吳焜走到她面前,舉手敬禮,感激地說:“謝謝,昨晚辛苦你了。”
到了南昌後,吳焜總是惦記著楊瑞年對他的照顧之情,便大方地約楊瑞年同游南昌百花洲。兩個人的交往,無私且無邪,但卻被看作是觸了高壓線。原來新四軍中有一個規定,結婚要符合“二五八團”的條件,即必須要有25歲、8年軍齡,是團級幹部,否則不允許談戀愛。為此,吳焜被項英叫去狠狠批評了一通,本來到新四軍後是要當團長的,結果被降為副團長。臨出發前,吳焜托人捎給楊瑞年一封信,認真而誠懇地向她道歉。楊瑞年此前受到了批評,十分委屈,收到吳焜的信後便交給了組織。
然而分別後,吳焜仍忘不了楊瑞年對他的精心照料,印象中只有孩提時媽媽才對他這么關愛過。他隨身珍藏著她的照片,照片上的楊瑞年,穿著一身軍裝,嫵媚中透著剛毅,十分可愛。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戰火紛飛的非常年代,通過書信互相勉勵,心越靠越近。但吳焜給楊瑞年寫信是有顧慮的。他知道楊瑞年讀過大學,而自己卻沒什麼文化,生怕自己寫得不好被人笑話。一次,吳焜特地找時任“江抗”秘書長的陳同生幫他把信修改修改。陳同生讀完他的信,對他說:“你的信寫得很好。沒有風花雪月,但洋溢著真實的感情,她看了一定會更愛你。‘相知貴道義,結交豈論文。’我看小楊是很有見地的,她不在上海的家過溫暖日子,跑到抗日部隊來,她不愛那些文人學士,而愛上了你這個長征英雄。你們的前途一定美滿、幸福。”陳同生為他改了幾個錯字,刪去一二處語法上顯然有毛病的句子,便把信還給他,並說:“改多了便失去你的原意,失去你說話的味道,現在這樣便很好了。”
吳焜把信重抄了一遍,寄出了。但戰事頻繁,這飽含著真摯情感的信,是否飛到了小楊手裡,不得而知。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吳焜和楊瑞年既然選擇了革命,就不得不接受不再聚首的現實。

吳焜真戰士

剛調到六團時,吳焜和個別戰士相處得並不和諧。原來,由於閩東紅軍游擊隊長期堅持山區武裝鬥爭,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狀態,對外來的幹部不大信任。吳焜是四川人,又是八路軍派來的,找幹部戰士談話,常常因語言障礙而產生隔閡。吳焜對此並不灰心。他在訓練中吃苦在前,以身作則,在戰鬥中指揮靈活,奮勇殺敵,逐漸取得了戰士們的信賴和支持,威信日益提高。特別是吳焜豪爽、不拘小節的性格,使得大家都喜歡和他在一起。有個警衛員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中入伍的紅小鬼,從吳焜到六團工作時就跟隨吳焜。他平日做勤務工作稍有差錯,吳焜就會毫不留情地狠狠批評他,但他對吳焜卻始終忠心耿耿,連背後的怨言都聽不到一句。人們都感覺奇怪,直到顧山戰鬥中,這個年輕的警衛員被敵人的槍彈奪去生命,吳焜抱住他的屍身,在月光下整整痛哭了一夜,第二天眼睛都紅腫得睜不開了,大家這才恍然了解他對部下的摯情。吳焜親自掩埋了戰友的屍體後,含淚發誓:“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
1939年9月,我軍為避免與“忠救軍”摩擦,減少消耗和損失,遂向江陰方向轉移。不料,途經江陰馬鎮鄉湖塘里一帶時,突遭頑軍二部側擊,吳焜頭部中彈,未及留下片言隻語,便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獻出了生命。得知噩耗,從戰士到幹部,無一例外全都痛哭失聲。

紀念緬懷

江陰之戰,葉飛四天連折劉飛、吳焜兩員虎將,悲憤難抑,決定隆重安葬吳焜。葉飛交代“江抗”三路武南辦事處主任張志強承辦吳焜後事,顫聲對他說:“要厚葬!不能虧待他!”張志強到朱家灣一戶地主家,買了一口油漆多年的大壽材,精心裝殮了吳焜。當日,“江抗”在馬鎮周莊定山中庵東南山坡上,為吳焜隆重舉行安葬儀式。葉飛主持儀式,警衛班鳴槍向吳焜致敬。壯志未酬的一代虎將,枕著萬里長江澎湃的濤聲,融入江南的青山綠野。
“江抗”總指揮部參謀長、開國少將喬信明,回憶吳焜犧牲時寫道:
當年,我把追悼和安葬的事辦好後,立即叫電台架線,向陳毅司令員報告,同時作了檢討並請求處分。我怕葉司令員悲憤傷身,想勸他早點休息,看他倒在床上,以為他睡了。我也倒在床上睡著了。等我醒來,看他坐在桌邊寫什麼,眼睛紅腫。警衛員悄悄告訴我,首長哭了一整夜。
吳焜犧牲和劉飛負傷震動了新四軍軍部。新四軍二團團長王必成率部趕赴江陰增援接應,與“江抗”主力會師。“江抗”總指揮部報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擬於拂曉前發起反擊。陳毅電令葉飛和王必成停止行動,繼續西撤。葉飛悲憤地說:“要撤,也要決一勝負再撤!”眼看一場大戰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項英連電陳毅:“江抗”不能打!
陳毅為顧全抗戰大局,緩和事態,相忍為國親赴國民黨江南行署談判,實現前線弭兵。隨後帶一個特務連,晝夜兼程趕到周莊定山灣,傳達中央和新四軍關於發展蘇北的指示,“江抗”轉至澄西西石橋整編。此間,“江抗”舉行吳焜烈士追悼會,陳毅親自致悼詞。他對吳焜的英勇犧牲表示萬分悲痛,號召大家學習吳焜的好作風,同時也要記取烈士犧牲的教訓。
王於畊等人獲悉聞名新四軍的“中國夏伯陽”吳焜,激戰中被“一顆可詛咒的子彈”擊中的訊息,已是1939年11月。新四軍作曲家何士德和詞作者羅漠,創作了《反“掃蕩”》歌,開頭是:“反‘掃蕩’!反‘掃蕩’!延陵大捷,血戰繁昌!英勇犧牲的革命戰士,壯烈殉國的吳副團長!他們的鮮血噴滿敵人的胸膛,他們的戰績發揚了民族的榮光……”
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副團長、開國後任過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的徐平羽(白丁),為吳焜寫了《真的人,真的戰士》的悼文。新四軍作家邱東平寫了散文《用戰鬥的頑強性……》,發表在大後方《七月》雜誌上。
吳焜奪取的38式重機槍隨部隊轉戰大江南北,參加了抗美援朝,被官兵們譽為“老黃牛”,新中國成立後入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57年春,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飛,找到在南京的“江抗”老戰友劉飛、廖政國、喬信明和張志強商量,把吳焜從江陰遷葬南京雨花台。葉飛領銜給江蘇省委寫了報告,時任江蘇省農林廳長的張志強具體承辦,是年,吳焜遺骸遷至雨花台望江磯。在江陰定山灣吳焜原葬地留有衣冠冢,並建立紀念碑。葉飛為紀念碑題寫了碑名,以志紀念和教育後人。
2014年8月29日吳焜被國家民政部列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