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涼殿

含涼殿

含涼殿是唐代長安大明宮太液池南岸的一組宮殿建築,宮殿依水而建,夏天涼爽宜人。

唐大明宮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主殿在紫宸殿北,為蓬萊殿,殿後又有含涼殿,北臨太液池。蓬萊、含涼二殿之左右又有若干次要殿,與之東西並列,自成院落。這樣,南起紫宸門,北至含涼殿,包括東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宮牆圍繞,形成宮中的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含涼殿
  • 地理位置:西安市大明宮遺址太液池南岸
  • 記載:唐朝
  • 特點:消暑
建築配置,避暑場所,歷史事件,建築位置,

建築配置

含涼殿依水而建,夏天非常涼爽,不但如此,這座宮殿中還配備了“綠色環保”的“空凋裝置”。
含涼殿鳥瞰含涼殿鳥瞰
根據史料記載,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這種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於此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
據《唐語林》卷四記載:“玄宗起殿,……時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由此可見,這種製冷設備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張仲素《宮中樂》詩云:“甘泉將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對涼殿消暑的讚譽。

避暑場所

據史料記載,唐代長安的夏天也是赤日炎炎,酷熱非常。那些帝王貴戚,為了
含涼殿正面含涼殿正面
消暑避夏,在京城附近修建了許多離宮別館。位於麟遊縣附近天台山上的九成宮,就是著名的一座。唐代九成宮所處的地理環境樹木滴翠,清泉潺流,風清月影,環境清幽。《九成宮禮泉銘》中寫道“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闌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珠璧交映,金碧輝煌,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足見這座離宮景色之美麗,建築之奢華。另外,還有環翠微宮、玉華宮等供皇家消夏之用。不僅如此,在大明宮裡還建有含涼殿,這座殿位於宮城北門、蓬萊殿後。據《唐會要》載:“龍朔二年(公元662年)睿宗生於含涼殿。”含涼殿室內和殿宇四周有水力轉動的風扇,四檐裝有引水的管子把水引上屋檐,而那不停轉動的風扇則把水激成水霧吹進殿內,這樣滿室清涼,專供皇帝納涼避暑。據學者考證,這組建築具有西亞建築的特點。音樂史上曾有一段“小忽雷的故事”,主人公是唐文宗時一個多才多藝的宮女鄭中丞,而唐文宗初見鄭中丞之地,就在含涼殿。
在長安,不少皇族貴戚都擁有私家園林別墅,在他們的別墅里綠樹成陰、亭台水榭、鳥語花香。每逢盛夏,他們就在別墅里過著消閒安逸的生活,然而這一切還滿足不了他們的奢欲。有些貴戚甚至在私家院裡修建自雨亭,藉以避暑。如當時管理長安的最高長官京兆尹王�p就在長安城西街太平坊的宅子裡修建了一座會下雨的亭子,在這座亭子的檐上,水流四注。盛夏居之,就像深秋一樣涼爽。
含涼殿含涼殿
唐長安的避暑建築,既反映了皇族貴戚生活之奢華,也反映出盛唐建築的多彩多姿,更反映出唐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歷史事件

唐代
含涼殿是後宮寢區中一座非常重要的宮殿。公元662年六月,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後來成為唐睿宗的李旦就出生在這座宮殿之中。

建築位置

唐大明宮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主殿在紫宸殿北,為蓬萊殿,殿後又有含涼殿,北臨太液池。蓬萊、含涼二殿之左右又有若干次要殿,與之東西並列,自成院落。這樣,南起紫宸門,北至含涼殿,包括東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宮牆圍繞,形成宮中的寢區。
今天的含涼殿位於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太液池南岸的一片草地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