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否定神學
概念說明,思想來源,
概念說明
否定神學negative or apophatic theology,並非因其系悲觀的、有缺點的、缺乏良好品質,及內容有問題,因而被「否定」。相反,所謂否定指的卻是「拒絕承認」;亦即將神學作為科學處理時所抱持的一種「拒絕」態度或思想程式。希臘文中與英文「否定的」negative相等之語彙為apophatic (apo-phanai, no-saying);因此「否定神學」除在英文中稱negativetheology外,亦稱apo-phatic theology,也就是在論及神學時,寧持拒絕而非肯定方式;亦即一種帶有拒絕、沉默方式之神學。其相對語應為「肯定神學」affirmative or kataphatic (希臘文:kata-phanai, yes-saying) theology
思想來源
否定神學基於「三項相互關聯理由」:
(1) 神學系對人類之間無限的、絕對的、神聖的愛之奧秘作有限、科學及系統的討論。此一討論(希臘文為logos)一方面有如真欲成為有關天主的言語,但另一方面,則感覺在談及天主之奧秘時,實有深沉之不適切性、缺陷及無力感;因之它往往傾向於使用「拒絕方式」。
(2) 在對三位一體天主之無限奧秘作有限之討論時,至少在天主教神哲學傳統上包括「類比」之三種步驟,亦即肯定、否定及卓絕肯定(參 698)。類比之第二項系否定,亦即對受造物在其演變過程中的有限、弱點、缺陷及不完美所作之否定;換言之,在感官經驗範圍內之實際事物(例如個人、父職、變更),在適用於討論天主之無限及絕對完美奧秘時(例如天主聖三並非如人間三個斷然個別存在之個人;天主是所有人的父親,但不涉及人類之婚姻或性行為生育;在天主方面不可能有自不完美而逐漸臻於完美之情形),必先將其有限、弱點、缺陷、及不完美加以淨化。
(3) 由於甚多歷史原因,若干文化(例如佛教、中國、馬來)在討論宗教實際問題時,寧願選擇否定方式;換句話說,他們寧願選擇「沉默」方式的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