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舍離

吠舍離

Vaiś&amacron;li,又作毗耶離,鞞舍離,維耶,維耶離,鞞舍隸夜。新雲吠舍厘。國名。譯曰廣嚴。中印度也。維摩大士住此國。又,佛滅一百年,七百賢聖為第二結集之處。此國內之種族曰離車,亦曰跋闍子(此國城之鼻祖名離車,當時有三城郭,開擴莊嚴,名毗舍離,詳說於善見律中,載離車之部),後為阿闍世王所並。吉藏維摩經疏一曰:‘毗耶離城,亦云毗耶離國。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十六大國中一大國也。毗耶離,或雲毗舍離,或雲鞞舍離。此雲廣博嚴淨,亦云好稻,復雲好成。’西域記七曰:‘吠舍厘國,舊曰毗舍離國,訛也,中印度境。’四分戒疏二上曰:‘毗舍離者,多論雲廣嚴城也。’玄應音義四曰:‘毗耶離,或作毗舍離,或雲維耶離,亦云鞞奢隸夜,皆梵言訛轉也。正言吠舍厘,在恆河南,中印度境,七百賢聖於中結集處所也。’即今印度恆河北岸,乾達克河東岸。今譯毗薩爾。

毗舍離(Vaishali),又譯為毗舍離、吠舍離,意為廣嚴,位於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北邊。為釋迦牟尼時代著名的大城市,佛陀在此城預言自己即將入滅。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居住在這個地方。
在佛陀滅度後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長老,進行了第二次經典結集(又稱七百集結、毗舍離集結),造成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開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時期。
吠舍離佛說法處吠舍離佛說法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