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兜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鎮中南部,三面環山,故名吟兜。東臨大白石村,西臨石門村,北臨石埕村積美社,西北鄰園東村,南與後許村寮下社交界。村境位於東經117°53’至117°54.6’,北緯24°30’至24°31’之間。
基本介紹
政區沿革,姓氏分布,經濟狀況,基礎設施,名勝古蹟,
政區沿革
吟兜村清代屬漳浦縣十七都石門上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佛曇鎮吟兜保。解放初屬第五區(佛曇區)新厝鄉。1958年9月成立吟兜生產大隊,隸屬佛曇人民公社佛曇管理區。1984年9月實行鎮建制,改為行政村。轄吟兜、埭頭、下樓三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面積2.5平方千米,全村有513戶,人口總數1955人。
姓氏分布
吟兜村除下樓社部分姓王(源自後許村寮下社)外,戶主皆為佛曇楊氏長房後裔。
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1119畝,其中水田529畝,農地590畝,吟兜埭田毗鄰大白石灘涂,屬海灘田,不宜農耕,已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闢為“港養區”,建灘涂養殖基地,有100多畝。主要養殖對蝦、魚類、青蟹、花蛤等。農作物以水稻、甘署、花生、蘆筍為主。埭頭社蔬菜種植業形成規模。
主要企業有“通達板材廠”、“佛曇加油站”等民營企業。私企還有機磚廠二家。食品加工場一個,煤場2個,建築隊5個等,全村外出務工500多人,多從事烹調業,素有“廚師村”之美稱。
全村經濟總收入1964萬元,人均純收入8375元。
基礎設施
主要街道皆為水泥路面。“環村路”,長1300米,自吟兜村下樓廟至城外,建於2009年,“鴻江南路”,長約一公里有餘,連線鴻江大街橫穿吟兜村直通後許村、軋內村至赤湖鎮。省道漳東線途經吟兜村西面直通漳詔高速趙家堡互通口。
1999年建村委辦公樓,斥資16多萬元,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有民辦幼稚園1所,村醫療衛生室3所。
村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中心設在原“吟兜國小”。
吟兜村1956年與石門村合建國小,1973年始分開建吟兜國小。校園面積3164平方米,建築面積747平方米。2011年因生源不足撤併於石埕國小。
1984年全村通電照明。現電視機,電話機及冰櫃、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已基本普及。
名勝古蹟
“廣惠王公廟”,原舊址叫鎮南宮,建在吟兜村東南蕭山上,清末遷址吟兜社內始稱“廣惠王公廟”。
“古寨遺址”址在吟兜村南面寨山上,故又稱“寨仔山古寨”。
“紫繞宮”,祀“玄天上帝”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908年5月重建,址在埭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