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學美其身

君子之學美其身

此文是勸學名篇,論述了什麼是真正的君子之學。開篇以一組排比句從正面闡述了君子之學的表現。接著以小人之學的表現從反面加以論證。然後將兩方面進行對比,揭示了君子之學的根本目的在於美化自身,提高自身的修養。最後,從回答問題的不同表現加以比較,突出了君子之學的效果。文章說理全面而充分,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子之學美其身
  • 記載:《荀子·勸學篇》
  • 類型:勸學名篇
  • 相關:荀子
原文,翻譯,註譯,

原文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人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矣。(《荀子·勸學篇》)

翻譯

君子求學問,從耳朵進去,牢記在心,表現在行為,體現在舉止:說話語意精微,舉止文雅。都可以讓人當做榜樣。小人求學問,從耳朵進去,從口中出來,口耳之間不過四寸的間距罷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軀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古時求學的人是為修養自己的品德,現在求學的人是為取悅於他人。君子求學問,是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學問,是為了取悅於人,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說別人沒有問就告訴別人叫做心浮氣躁,別人問了一個方面而回答了兩個方面叫做嘮叨煩雜。心氣浮躁是不對的;嘮叨煩雜是不對的;君子回答請問學業的人,如聲音之迴響,問一答一。

註譯

君子之學美其身:身,自己
箸乎心:牢記在心。箸,通“著”,牢記。
布乎四體:表現在舉止上。布,表現。四體,即四肢。這裡指行為舉止。乎,在……上
端而言:說話語意精微。端,通“喘”。
蠕而動:舉止文雅。蠕,蟲類爬行的樣子。
曷足以美七尺之軀: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軀具有美好的品德呢?曷,何。美,作使動用法 使……有美好品德。
為人:這裡指“為取悅他人”,與上文“為己”(為修養自己的品德)相對。
法則:榜樣。
以為禽犢:以為,“以之為”的省略形式,把……當做。把它作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犢”作為饋贈他人的禮物,這裡比喻小人之學,不過是為取悅於人。
:指心氣浮躁。
:指嘮叨煩雜。
君子如:君子回答請問學業的人,如聲音之迴響,問一答一。響,迴響。
指要
本文闡述了荀子關於學習的觀點。文章運用“君子之學”與“小人之學”對比的方法,指出學習必須牢記於心,體現在行動舉止上,修養自身的品德,一言一動都合乎道德標準,“可以為法則”。同時論及接待求教者的態度,應該“如撞鐘”,如聲音迴響,對答有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