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經典:梭羅散文精選》內容簡介:你們有些人很窮,覺得生活難以為繼,有時候甚至連氣都喘不過來,這些我們全都知道。我毫不懷疑,有些讀者飯是吃了,卻付不起飯錢;有些人身上穿的衣服、腳上穿的鞋子正在破損,或者已經破舊不堪,卻沒錢換新的,儘管如此,你們還忙裡偷閒,來翻上幾頁,而這時間還是從債權人那兒偷來的。很顯然,你們許多人過的是多么卑賤低微的生活啊!因為經驗已經磨亮了我的視力。你們總是進退維谷,想做點生意來還債,卻不知這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沼澤,拉丁文稱之為aes alienum,即別人的銅錢,因為有些錢幣是用銅鑄就的。你們就在別人的銅錢中生存、死亡、埋葬;你們總是答應還債,答應明天就還債,但是直到今天死了,債還沒還清;你們曲意逢迎,想盡辦法,為的就是逃避監獄的牢罰;你們撒謊、奉承、選舉,將自己縮進一個彬彬有禮的硬殼裡,或誇誇其談,表現出一副稀薄如雲霧般的慷慨,從而使你的鄰居相信你,讓你為他做鞋子,制帽子,裁衣服,或為他造馬車,或為他代買食品。你們將錢藏在舊箱子裡,或抹上灰泥的襪子裡,或更保險一點,將錢藏在庫房的磚頭縫裡,無論多少,也不管在什麼地方。你們想攢點錢,以防生病,沒想到反而使自己病倒了。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散文經典:梭羅散文精選
- 譯者:王光林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467447
- 作者:亨利·戴維·梭羅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16
- 品牌:長江文藝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亨利·戴維·梭羅,19世紀美國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哲學家,美國超驗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主流社會思潮的棄兒,150年來,他的思想激勵了尋求返璞歸真的人。2006年,梭羅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
圖書目錄
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
閱讀
聲音
孤獨
訪客
豆田
村子
湖
貝克農場
更高的法則
禽獸為鄰
室內取暖
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訪客
冬天的禽獸
冬天的湖
春天
結束語
序言
1841年,梭羅應邀到他的鄰居,朋友兼師長愛默生(Ralph WaldoEmerson)家幫忙。當時愛默生已經是一個有名的美國哲學家和文人。通過與愛默生的接觸,梭羅有心成為一名作家,雨愛默生也幫他在超驗主義的雜誌《日晷》上發表了一些詩歌和散文。在此期間,愛默生也曾安排他去跟紐約的出版商進行接觸,但是梭羅很快發現城市的環境難以容忍,於是重又回到康科德。
1845午,梭羅得到愛默生的許可,在瓦爾登湖濱擁有了一小塊地,建造了一間小屋,並於7月4日搬了進去。他搬到湖濱的主要目的是想寫《康科德與梅里馬克河上的一周》一文,以紀念感情彌篤、業已去世的兄長約翰,並進行經濟試驗,看看是否能工作一天,休息六天,改變美國人一周工作六天的習慣。1846年2月4目,梭羅到康科德鎮的演講廳向他的同胞們作了一個報告,主題是“托馬斯·卡萊爾及其作品”。演講結束後,聽眾們提出,他們更想聽一聽他在湖邊的生活經歷,於是他準備了一個講座,題目就是“我的經歷”,於1847年2月10日在康科德演講廳作了這個演講,結果大受歡迎,於是他開始著手,將這個講稿整理成一本書,這就是《瓦爾登湖》。
在梭羅的作品中,有一個思想貫穿始終,這就是人生的目的與達到目的的方式之間的關係。梭羅認為,大多數人都在拚命地追求著各種生活方式,但卻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用在生存這部機器上,那么留給生活本身的又是什麼呢?一個好的生活需要多少生活方式?當然,人們對生活的觀點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許多人並沒有真的生活,很明顯,大多數人只是在花費時間與思想來獲得衣、食、住所,而不是精神上的慰藉。
那么,如何合理地運用時間呢?懶散與閒暇的區別又在哪兒呢?人們怎樣才能獲得健全的思想,又如何保證正確地認識現實呢?這些都是與生活的目的與手段有關的問題。在梭羅看來,閒暇不同於懶散,閒暇是自由的一種表現,人們要想正確地認識現實,就必須對自然進行詳細觀察。梭羅來到森林,為的就是探索自然,探索自然也就是為了探索自己,發現自我的價值崇尚自然,追求自由,這是梭羅的作品中兩個十分明顯的特點。梭羅自小就表現出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在哈佛大學讀書期間,他非常喜歡希臘和羅馬詩歌,東方的哲學和植物學。他熱愛自然,不斷探索森林和湖濱,觀察植物和動物。他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就曾說過:“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就是完全自由——思想自由,行動自由。”因此,在《瓦爾登湖》中,他再三強調了這一點:所謂真正的美國,就是你能‘夠在這個國家,無羈無絆地追求自己的生活。他關注的要點就是美國人心靈的空虛與精神的匱乏。他認為,只有從自由著手,才能寫出最好的作品。他認為自己的最大財富就是自由,物質需求則退居其次。1845年7月4日,他離開康科德鎮,來到附近的瓦爾登湖,這一天剛好是美國獨立日,於是有人認為,梭羅之所以選擇這一天,就是想向世人發表他的個人獨立宣言,獨立於社會。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他去世的哥哥約翰。不管如何,他邁出了這意味深長的一步。住在湖邊,他可以無羈無絆,自由地觀看日出,日落,到了晚上,他也可以孤身一人,鳴笛賞月。他還可以描述鳥兒的歌聲,追求一種完美的形象。
梭羅熟諳古代經典,深受古代東西方思想家的影響,而新英格蘭的超驗主義思潮又給他提供了充分的養料。梭羅一開始就說,他到瓦爾登湖既不是為了生活得便宜,也不是為了生活得奢侈,而是從事自己的私事,這種私事就是認識自我的價值。認識自我,爭取自由,享有個性。這在《瓦爾登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作者質樸、真誠的描述下,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4月29日,我在九畝角橋附近的河岸釣魚,當時,我正站在搖曳的小草和麝鼠埋伏的柳樹根上,就聽到一聲奇特的咯咯聲,有點像孩子們手指敲木棒的聲音,於是我抬頭望去,看到了一隻小巧,優美的鷹,猶如夜鷹,一會兒像水波,扶搖直上,一會兒又飛身而下,俯衝一兩桿遠,向人展示自己的羽翼,陽光下,羽翼閃閃發光,猶如一根緞帶,又像貝殼裡的珍珠。這一景象使我想起了獵鷹,這一項運動不知道塑造了多少高貴,引發出多少詩歌。我覺得這隻鷹可以稱作灰背隼,不過我對它的名字並不在乎。這是我見過的最為飄逸的一次飛翔。它不像蝴蝶那樣翩翩起舞,也不像老鷹那樣搏擊長空,而是在田野上空,驕傲地翱翔,縱橫嬉戲,它一會兒振翅高飛,發出古怪的叫聲,一會兒又翻身而下,做出瀟灑而優美的姿態,它就像是一隻風箏,上下不停地翻騰,然後,又從高空翻騰中恢復過來,仿佛它的腳從未落地。它在宇宙中似乎沒有什麼伴侶,——獨來獨往,嬉戲遊玩——但是它不需要伴侶,只需要清晨和天空,供其玩耍。它不孤獨,相反,倒使整個大地為之感到孤獨。”在這裡,自然與自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然使人擺脫束縛,擯棄一切欲望。這是一種自然之美,荒野之美。
《瓦爾登湖》體現的是作者對非人類為中心的倫理道德的持久探索。梭羅再三強調非人類自然的內在價值,認為土撥鼠、樹木或湖泊都有其內在價值。他反對大規模的砍伐森林。這一點對強調經濟發展的中國而言應該有很強烈的警示作用。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林木伐盡,水澤淹枯,將來的一滴水將和血液等價。”而作家徐剛也曾於多年前發出呼籲,“伐木者,醒來!”但是呼籲的結果卻是中國西北沙漠化的出現,非典的流行,這種以人為本,忽視自然規律的做法給中國帶來的不是福音,而是災難。
《瓦爾登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通過藝術的形式,通過創造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獲得人類的新生。這是一種成熟的恬靜,是人類自我的一個微觀和巨觀旅程。正如梭羅自己所說:“我有我自己的太陽,月亮或星星,還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小世界。”《瓦爾登湖》是作者對業已丟失的現實世界的追尋,也是對清純的追尋。清純意味著回歸春天的生活,回歸青春和充滿活力的感覺。通過將自我意識的發展與自然四季的更迭結合在一起,作者的心靈得到了進一步的淨化,也使整個人類從中看到了問題的癥結和希望所在。
詩人賀爾德林說過:“在這漫漫長夜,詩人何為?但你告訴我,詩人是酒神的祭司,他要走遍大地。”梭羅就是這走遍大地的祭司。
本譯1998年曾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譯者略做修改,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將其收入“人文經典讀本”之中。此次由於時間倉促,譯者只能在原譯的基礎上再略做修改,仍交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王光林
2007年3月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