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
  • 作品別名:陪馬太守聽九思師講金剛經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高適
  • 創作年代:唐代
  • 創作時間:755年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字數:80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
吾師晉陽寶,傑出山河最。
途經世諦間,心到空王外。
鳴鐘山虎伏,說法天龍會。
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深知億劫苦,善喻恆沙大。
舍施割肌膚,攀緣去親愛。
招提何清淨,良牧駐輕蓋。
露冕眾香中,臨人覺苑內。

注釋譯文

①敦煌集本題作《陪馬太守聽九思師講金剛經》。馬太守:名未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有馬擇,為兵部員外郎、河間太守,不知是否其人。九思法師:名未詳。《金剛經》: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②晉陽:《新唐書·地理志》:“太原府太原郡有晉陽縣。”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寶:佛家有三寶:佛、法、僧。此指九思法師為佛家三寶之的僧寶。
③世諦:佛教用語。“二諦”之一。謂有關世間種種事相的真理《大智度論》卷三八:“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空王:佛教用語,佛的尊稱。佛說世界一切皆空,故稱“空王”。
④山虎伏:慧皎《高僧傳》載,南朝梁武帝時,“於法蘭……冬月在山,冰雪甚厲,時有一虎,來入蘭房,蘭神色無忤,虎亦甚馴,至明旦雪止乃去。山中神衹常來受法。其德被精靈。皆此類也。”敦煌集本作“雲鳥下”。天龍會:慧皎《高僧傳》卷十:“涉公…能以秘咒下神龍,每旱,(苻)堅常請之咒龍。俄而龍下缽中,天輒大雨。”
⑤了義:佛教語。真實之義,最圓滿的義諦。對“不了義”而言。建瓴:即“建瓴水”之省,謂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臨下、難以阻擋的形勢。《史記·高祖本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敦煌集本此句作“了義猶達瓴”,誤。梵法:佛經的教義。敦煌集本作“發蒙”。籟:自然界的聲響,此處以天籟比佛法。
⑥億劫:謂極長久的時間。佛經言天地的形成到毀滅為一劫。王嘉《拾遺記·員嶠山》:“人皆雙瞳,修眉長耳,飧九天之正氣,死而復生,於億劫之內,見五嶽再成塵。”恆沙:佛教語,即“恆河沙數”,形容數量多到像恆河裡的沙子那樣無法計算。《金剛經·無為福勝分》:“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⑦舍施:猶施捨。謂以財物、人力資助寺院或救濟貧民。割肌膚:佛家有為布施而割肉棄身者,日捨身行。敦煌集本作“輕髮膚”。攀緣:佛教謂心隨外境紛馳而多變。因如猿攀樹枝搖曳不定,故云。
⑧招提: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北魏太武帝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良牧:賢能的州郡長官。此指馬太守。輕蓋:車蓋,代指車。
⑨露冕:指官員施政有方、皇帝恩寵有加。典出陳壽《益都耆舊傳》“郭賀拜荊州刺史。明帝巡狩到南陽,特見嗟嘆,賜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帷露冕,使百姓見此衣服,以彰其德”眾香:眾香國的省稱。《維摩經·香積佛品》“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臨人:選拔人才。覺苑:本謂佛所居的淨土,借指僧院。
⑩心持:敦煌集本作“住持”。佛印:佛教禪宗認為人之自有的心性加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變,猶如印契,故名之為“佛心印”,省稱為“佛印”。《六祖法寶壇經》:“師日: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標割:救煌集本作“操割”,明活字本作“摞割”。魔軍:釋迦成道時,惡魔波旬來侵害,佛家稱其所率之軍為魔軍。《全唐詩》“軍”字下註:“一作鬼。”
⑪開:《全唐詩》下註:“一作聞。”初地因:關於初地的因緣。初地,是佛家用語,為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說……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彌天對:《高僧傳》卷五:“聞(釋道)安至止,(習鑿齒)既往修造,稱言:四海習鑿齒。安曰:彌天釋道安。時人以為名答。”

創作背景

詩曰“吾師晉陽寶”,晉陽在山西太原,此詩應作於河東。據芮挺章國秀集》,高適曾為絳郡長史,大約詩人於安史之亂中以河西節度使幕府屬官身份曾短期出河東任此職,約於天寶十四載(755)作此詩。

作品鑑賞

此詩前四句讚美九思法師精通世理,心向佛國。“鳴鐘”以下八句從各方面具體寫九思法師道行之高、講經之功鳴鐘則伏虎,說法則降龍發明佛法真諦能高屋建瓴,演說佛經教義如天籟之鳴;知道世間眾生疾苦,善以恆河沙數比喻世間種種;能因布施而割肉捨身,可為修行而離開親人“招提“以下四句引出馬太守,作為賢能的州郡長官,能夠親臨寺中聽九思法師講經,治理地方有功而身處眾香國里,選拔人才於僧院之中。“心持”以下四句寫聽法師講經的效果,可以讓人持守佛性永久不變,還能斥退心魔侵襲,希望自己能早早攻破佛家初地教義,進境神速,早日與九思法師相從參悟佛法。此詩寫聽法師講經,全用佛教用語。可見高適深受佛教影響,並熟悉佛家典故典籍,與《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可互相參看。

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