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窗記
- 出處:《同窗記》
- 又名:《雙蝴蝶》,
- 介紹:明代傳奇作品
內容介紹,歷史考證,梁祝,出處,段懷清說化蝶,
內容介紹
《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明代傳奇作品。作者不詳。演梁山伯、祝英台愛情故事,未見傳本。《群音類選》、《秋夜月》、《纏頭百練》等戲曲選集收有散出。未見傳本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早在宋元時已被搬上戲曲舞台,流傳廣泛,婦孺盡知。現存《同窗記》的散出《河梁分袂》、《英伯相別》、《千里期約》,就寫出了山伯送英台回家,英台託言許婚,而山伯求婚不成,兩人在憤恨和難分難捨的情緒下相別的過程,十分感人。在高腔、梆子等地方小戲中傳演甚盛,以越劇影響最大。
歷史考證
梁祝
梁祝故事,曾以多種藝術形式廣泛地流傳於民間,故事輪廓大體近似,敘祝英台女扮男裝出外求學,在3年同學過程中,對梁山伯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學成後回家途中,她向梁山伯含蓄地表達愛情,並託言為妹作媒而許婚。當梁山伯按期訪友求親時,祝父作主已將英台另許。兩人在封建勢力的重壓下,先後殉情而死。
這一故事在宋元時期已被搬上戲曲舞台,明清兩代傳演甚盛。元鐘嗣成《錄鬼簿》記白樸作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雜調類,記米少齋撰《英台記》一種(即《還魂記》);清高奕《傳奇品》記朱從龍撰《牡丹記》一種;王國維《曲錄》記王紫濤撰《雙蝶詩》一種。但均未見傳本。明鈕少雅《南曲九宮正始》收有〔醉落魄〕、〔傍妝檯〕、〔前腔換頭〕 3支曲文,題“祝英台,元傳奇”;胡文煥《群音類選》收有《訪友記》兩齣曲文,一為《山伯送別》,一為《又賽槐陰分別》;《秋夜月》收有《河梁分袂》、《山伯賽槐陰分別》,均注出於《同窗記》,還收有《英伯相別回家》一出;《纏頭百練》收有《同窗記》的《訪友》一折。
出處
上述各種戲曲選集所搜錄的散出,內容均為“送別”和“訪友”,從曲牌和曲詞的風格看,顯然出自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劇本和聲腔。《群音類選》中的《山伯送別》下註:“〔夜行船〕一套,系古曲,偷入於此。”文詞樸質,比喻生動,近似民歌。《秋夜月》中的《英伯相別回家》,曲牌亦用〔夜行船〕,文詞與《山伯送別》相近,兩者疑出一源。《群音類選》中的《又賽槐陰分別》,《秋夜月》中的《山伯賽槐陰分別》,《纏頭百練》中的《訪友》,曲詞典雅,風格十分近似,可能出於另一種本子。《同窗記》的《河梁分袂》和《英伯相別回家》都寫山伯送英台回家,英台託言許婚一事,《訪友》和《山伯千里期約》,同敘山伯遠道相訪,求婚不得,兩人在憤恨和難捨難分的情緒下相別的過程。它們在藝術處理上相當出色,歌頌了祝英台和梁山伯這一對執意追求純潔的愛情,並不惜為此殉身的青年。
近代戲曲,在高腔、梆子以及地方小戲中,大多有以梁、祝故事為題材的劇目。
段懷清說化蝶
梁山伯與祝英台外出到底是在何處讀書呢?從文本文獻來看,明末清初,已經出現了有關梁祝來杭州萬松書院讀書的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本,是劇作家、小說家李漁的《同窗記》。在李漁的《同窗記》中,位於杭州西湖邊鳳凰山旁萬松嶺上的萬松書院,成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三載同窗、談詩論道、兩情相悅、情同手足的浪漫所在。
如果我們接受梁祝傳說起源於東晉六朝時期的說法,那么梁祝讀書處在杭州萬松書院的說法無疑是荒誕不稽的。原因很簡單,萬松書院始建於明代,此前這個地方是唐宋時期香火還頗為旺盛的一座寺院:報恩寺。 但是,將流傳於浙江地區的梁祝傳說,附會在萬松書院上,一方面進一步突出了這一傳說的相對自由的書院氣,另一方面又突出了這一傳說的江南書生(文人文化)的地域色彩。更關鍵的是,這樣一個附會,將梁祝傳說從上述兩種讀書處所生髮出來的道學氣、怪戾氣(宜興說中祝英台似乎是一個負氣離家出走的女子)中解脫出來,為後來民間傳說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所依本的說法。後來不僅浙江地區的民間戲曲中大多採用萬松書院或者尼山書院說,就連民國時期張恨水的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也借用了這一思路,將梁祝讀書求學和情愛故事發生展開的所在,選在了美麗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