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0多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
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
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
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17年由華人接辦,先後改稱為同濟醫工學校和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1923年定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同濟大學經過六次搬遷,先後輾轉滬、浙、贛、桂、滇等地,1940年遷至四川宜賓的李莊古鎮堅持辦學。1946年回遷上海以後,發展成為以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綜合性大學。
在始於1949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同濟大學原有的文、法、醫、理、機械、電機、造船、測繪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的土木建築相關學科匯聚同濟,使之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1978年以後,學校實行“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由封閉辦學向對外開放辦學轉變,由土建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1996年,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併入,列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2000年,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2002年,列為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2003年,
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2004年,列為中管高校。2017年,列為國家“
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繼續教育學院
依託同濟大學的資源優勢,繼續教育學院自1956年舉辦成人高等教育,是以工科類本科成人學歷教育為主的學校,是“全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評估中,唯一獲得函授、夜大學“雙優”的學校;是全國三所開辦成人教育學碩士點的學校之一;是全國第一家學習型繼續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創辦成人高等教育至今,已培養了數萬名合格的高層次人才,歷屆校友中功業彪炳,聲名卓著者燦若繁星;上海建工集團院總工程師、工程院院士葉可明、建設部前任副部長譚慶璉,北京市前任副市長陽安江,上海市府原副秘書長吳祥明是畢業生中傑出的代表。
網路教育學院
為落實《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推動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進展,同濟大學成立了網路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的試點單位。她以套用型、技術性、複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綜合了同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並溶入了現代信息技術,開設了“建築工程與信息技術”、“交通工程與信息技術”、“信息工程”、“法學”四個本科專業。網路教育學院匯聚了一批優秀的教師資源,他們熱愛教育事業、富於創新精神,在充分吸納傳統學科精髓的基礎上,樂於奉獻,勇於改革,致力於現代教育技術和藝術的探索,開發了一批融知識和智慧於一體的課程。網上學生園地的豐富多彩更充實了學生的課餘生活。網路教育學院是同濟大學最年輕,也是最有希望的學院之一。網路教育學院擁有國內一流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設施,現代化的教室,科學化的管理,以及採用了實時互動、課件點播、遠程網站、自學導讀、電子閱覽等只有網路教育才能實現的現代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空間。學院十分重視教育科學研究,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與上海市建委共同開發智慧型化網路考試考務系統,還獲得了教育部多項資源建設項目;在企業支持下,自行開發了遠程網站管理系統、網路課件點播系統、遠程智慧型化考試考務系統、網上答疑係統、後台課件及資源管理系統及資料庫,研製了一些用於遠程教育的儀器,此外還在全國建立了實時互動式遠程傳輸通訊系統;利用專業與技術的優勢,培養出一批集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技術於一身的教師。在同濟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下,在社會支持下,同濟大學網路教育學院一定會乘風破浪、迅速成長。
同濟大學自考
自考簡介
我校受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託,於 93 年開始舉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至今已走過了 15 個春秋,同濟自考在專業設定上緊緊依託同濟大學在建築行業內的品牌優勢,先後開設了《房地產經營管理》專科、《房屋建築工程》專科、《建築工程》獨立本科段 、《建築工程管理》專科、《工程管理》獨立本科段,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能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及工程構築物的設計與施工及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濟自考辦在 10 多年開考管理中,始終追求以質量為本,為考生服務的原則,注重套用型人才的培養,在開考計畫的設定上側重於加強實踐性教學,逐步形成了同濟自考的專業特色。
課程報考總門次數由最初的 1800 人次,發展到10000 左右人次。 99 年至 2001 年達到歷史最高峰 30000 左右人次。
自考專業
1 、房屋建築工程(專科)
房屋建築工程(專科)專業的學生通過兩年左右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一些有關房屋建築工程學科方面的基礎知識,為社會培養一批能夠從事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監理等方面的套用型初級人才。
2 、房地產經營管理(專科)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房地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已成為僅次於金融保險、商貿流通和信息產業的上海第四大產業,初步確立了支柱產業的地位,房地產在拉動經濟成長,最佳化城市形態和功能,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分析,幾年來房地產市場始終保持供需兩旺的良好態勢,總的格局是供需平衡,房地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始終保持在 1/3 左右,拉動消費的作用不斷增強,對經濟成長的直接貢獻率已達約 10 %。按照上海 “ 十五 ” 期間的奮鬥和建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需要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增強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服務於全市經濟發展的全局,服務於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於市民居住條件的改造。為了保持上海房地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勢頭,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理應為上海的城市發展直接提供急需的人才,同濟大學自學考試開考 “ 房地產經營管理 ” 專業,就是培養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的高層次技術套用型人才,歡迎有志於投身房地產事業的廣大考生報考 “ 房地產經營管理 ”專業。
3、建築工程管理(專科)
同濟大學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創立的“建築經濟與組織”專業,歷經40餘年的探索、改革和發展,“工程管理”專業取得了一定的辦學經驗和學科建設成績。工程管理是集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基本知識相結合的現代管理科學。套用以上相關理論、法規、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全過程項目策劃、管理和實務運作;房地產投資與經營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
4、建築工程(獨立本科段)
建築工程(獨立本科段)專業的學生,都是通過房屋建築工程(專科)兩年左右的學習,對房屋建築工程學科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一些了解,再通過本段的學習,能更進一步地掌握建築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工程師系統的基本訓練,從而具備從事建築工程施工、預算和管理的能力。並能掌握有關工程測量,測驗與實驗,施工技術和設備的基本技能,使之成為建築工程方面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5、工程管理(獨立本科段)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僅可在各級政府部門從事行政、經濟管理工作;也可直接進入建設投資單位、設計單位、建築施工單位、房地產企業、投資與金融領域等從事工程管理及相關工作;經過若干年實際工作鍛鍊,滿足一定條件的,可以直接參加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建造師、諮詢工程師、房地產評估師等多種國家執業資質考試,並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
專業設定
同濟大學現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經濟與管理、電子與信息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外國語、文法、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醫學、理學、交通運輸、汽車、海洋與地球科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傳播與藝術、女子學院及軟體學院等學院,還建有繼續教育、高等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國際文化交流、網路教育、汽車行銷及電影學院等,學校還設有經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的中德學院、與法國巴黎高科大學集團合作舉辦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學院等。學校共有82個本科專業、209個碩士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博士授權點78個,13個博士後流動站,各類學生5萬多人,教學科研人員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5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級職稱者5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級職稱者1300多人。作為國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學校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4個。學校還設有5個附屬醫院和2個附屬學校。
同濟大學在長期辦學中形成了以“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為校訓和“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同濟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
辦學特色
歷史悠久、學風嚴謹、師資實力雄厚的傳統優勢;建築、土木、海洋、環境、車輛、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學科優勢;博採眾長,對德(歐)交往"視窗"的國際交流優勢;立足上海、緊密結合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地域優勢;直屬中央、服務於全國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建制優勢。
同濟大學正在探索並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確立“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全面素質教育和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往”四大辦學功能協調發展,努力強化服務社會的功能,實現大學功能中心化。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地區經濟重點需求為指針,促進傳統學科高新化、新興學科強勢化、學科交叉集約化。與產業鏈緊密結合,形成優勢學科和相對弱勢學科互融共進的學科鏈和學科群,構建綜合性大學的學科體系。在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貢獻的過程中,爭取更多的“單項冠軍”,提升學校的學術地位和社會聲譽。
校園環境
同濟大學已建成的校園占地面積3700多畝,分五個校區,四平路校區位於上海市四平路,滬西校區位於上海市真南路,滬北校區位於上海市共和新路,嘉定校區位於安亭上海國際汽車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