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大學海洋資源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17年4月
- 機構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海洋樓
- 主管部門: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海洋資源研究中心成立於2017年7月,其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同濟大學油氣資源研究中心。中心以“古海洋學與古湖泊學”(“兩古”)和“深海與深地”(“兩深”)為科學與套用目標,以海陸結合、古今結合、地質與地球物理和...
同濟大學海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旨在聯契約濟大學相關學科(海洋、土木、電氣、自動控制、機械、測量、生命科學等)的科研技術力量,形成多學科交叉的以海洋為中心、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學科群,同時在南匯臨港新城建設集研發、實驗、研究、套用、示範功能為一體海底觀測研究實驗基地,為國家及上海市的海洋戰略發揮力量。中心...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在海洋及相鄰陸區環境演變與海底資源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古海洋學與古環境、大陸邊緣演化與海洋沉積學、海底資源、深海生物地球化學、海底過程與觀測等5個主要研究方向都取得了再要進展,在20 1 O年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在...
同濟大學極地與海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依託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凝聚極地研究資源,構建研究團隊,提升與國內外相關機構的科研交流與合作。同時,同濟大學極地與海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還以同濟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中德學院、中法學院、中意學院、中芬中心、中西學院...
上海市高峰學科計畫:海洋科學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設有上海海洋科技中心、同濟大學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海洋資源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寶石中心等科研平台,參與建設“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大科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地質國家重點...
鄭慶華,男,漢族,1969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中共黨員,人工智慧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鄭慶華於199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於計算機系;1997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7月破格晉升副教授;2001年4...
打破了長期以來同濟大學環境學科方面以工程為主的格局,從戰略上實現了基礎研究與工程研究的結合。當前實驗室圍繞以下4個研究方向進行建設:流域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流域生態過程與生態安全、流域地質演化與環境變遷、流域的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目標是建設由一個中心實驗室(同濟大學)、三個野外研究基地(崇明島、重慶萬州...
《上海國土資源》雜誌,編委(2010~)《中國科學:地球科學》雜誌,編委(2018~2022)學術任職 上海市地質學會副理事長(2009.6 ~)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理事(2012~)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一屆海洋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4~2017)第四紀科學研究會“海岸與海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2006年- 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海洋學會海洋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2009年-中國可再生資源學會天然氣水合物專業委員會委員;2004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2013年—2016 IODP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afetyPanel(EPSP) 環境保護與安全評估工作組中國派出代表。出版信息 發表論文 (1) 利用...
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震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同濟-逢甲水利發展聯合研究中心、工程可靠性與隨機力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部地震工程聯合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究平台、全球智慧基礎設施研究中心等國際級研究平台,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實現資源共享,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5. 初鳳友、鄭玉龍、李家彪、金翔龍、呂文正, CC區多金屬結核礦帶物源機制-兼論海底成礦系統. 2001’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2001,海洋出版社,4-7;6. 陳榮華、剪知湣、 鄭玉龍、 陳建芳、鄭連福,南海中部浮游有孔蟲通量的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2000,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
2018年1月,獲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7月,獲得中央網信辦和教育部聯合設立的“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2019年9月,經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評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研究決定,批准同濟大學政治學一級學科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1月,學院下設政治學系、...
馮凱龍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同濟大學海洋資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同濟大學海洋資源研究中心新聞撰稿人。研究經歷 同濟大學 海洋科學 博士研究生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學 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國近海含油氣盆地構造及沉積演化 鄂爾多斯盆地層序地層學與含油氣區沉積學 主要作品 Application of ...
1991年之後主要從事海洋/深海科學研究工作,1995年開始倡導的“基線及其自然變化(NaVaBa)”被國際海底管理局列為四大國際合作項目之一;作為中方首席科學家領導了首次中美聯合深潛航次,並成功進行了國際首例人工熱液硫化物黑煙囪生長實驗;建設了我國首個海洋資源(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合理地為我國自行研製的7000米...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上海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西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高校院所和大型企業部門;與美國(德州A&M大學、聖路易斯大學、北卡州立大學等)、德國(不萊梅大學、基爾大學、漢堡大學)、日本(地調所)、韓國海洋研究所等在資源共享、人員互派、科學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