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化學學科始建於1937年,首任系主任由時任理學院首任院長王葆仁先生兼任,歷史悠久,成績卓著,曾經湧現出眾多的優秀師生。曾在此任教或就讀的中科院院士有唐有祺盧佩章黃志鏜曹楚南鄧景發戚正武顏德岳計亮年等。1952年,院系調整,化學系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等高校。

1982年,同濟大學重建化學系,開始重新招生,設立套用化學專業。九十年代以來相繼獲得了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套用化學等碩士點,2003年獲得了無機化學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又取得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建立,經過幾代化學人的共同努力,化學系學科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新一輪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5年,上海市化學品分析、風險評估與控制重點實驗室(籌)啟動建設,作為主要承建單位,化學系實現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突破。

2016年5月,學校批准撤銷同濟大學化學系,成立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1937年
  • 辦學性質:公立
  • 知名校友:唐有祺、盧佩章、黃志鏜、曹楚南、鄧景發、戚正武、計亮年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現任院長:張弛
  • 學院前身:同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歷史沿革,師資隊伍,學院領導,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同濟大學化學學科始建於1937年,首任系主任由時任理學院首任院長王葆仁先生兼任,歷史悠久,成績卓著,曾經湧現出眾多的優秀師生。曾在我系任教或就讀的中科院院士有唐有祺盧佩章黃志鏜曹楚南鄧景發戚正武顏德岳計亮年等。
1952年,院系調整,化學系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等高校。
1953年,同濟大學成立化學教學小組,承擔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任務。
1958年起,又續辦套用化學專業,並於1958-1964年間連續招收和培養了三屆學生;後因國家整體經濟調整,再次停辦套用化學專業。
1982年,同濟大學重建化學系,開始重新招生,設立套用化學專業。改革開放以後,化學系得以恢復,學科建設發展迅速,在科研和教學均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相繼獲得了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套用化學等碩士點,2003年獲得了無機化學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又取得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建立,經過幾代化學人的共同努力,化學系學科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新一輪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上海市化學品分析、風險評估與控制重點實驗室(籌)啟動建設,作為主要承建單位,經過兩年的建設,到2016年該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化學系實現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突破。
2016年5月,學校批准撤銷同濟大學化學系,成立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師資隊伍

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活躍的學術隊伍。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正高職稱42人,副高職稱3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還有上海市等省部級人才計畫獲得者多人。學院還聘請了唐有祺黃維垣盧佩章黃志鏜鄧景發曹楚南王志勤姚守拙鄧家祺戚正武陳念貽計亮年及K. Barry Sharpless(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Haas.B.Giesse等國內外知名化學家擔任顧問教授、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學院現有本科生280人,研究生300餘人。年輕的師資隊伍加上思維活躍的學生,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師生在濃厚的科研氛圍與開放的探索環境中學習、研究。
重要人才計畫入選名單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創新團隊
車順愛(特聘教授)
張 弛(創新團隊)
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畫入選者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同濟大學青年"百人計畫"入選者
陳 濤
費泓涵
李良春
黃智鵬
何曉明
韓 璐
徐 濤

學院領導

院長
副院長
范麗岩
劉明賢
黨委書記
王國強
黨委副書記
相波
母朝靜

地圖信息

地址:密雲路588號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明淨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