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盧騷

吊盧騷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魯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吊盧騷
  • 創作年代:1928年
  • 作品出處:《頭》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魯迅
作品全文,創作背景,釋義賞析,

作品全文

吊盧騷(1928年)
脫帽懷鉛出,先生蓋代窮。
頭顱行萬里,失計造兒童。

創作背景

本詩寫在雜文《頭》之中。該文最初發表於1928年4月23日出版的《語絲》第四卷第十七期,後收入《三閒集》。
人們普遍記得魯迅梁實秋的論爭是在三十年代初。其實,他們在1927年早就交上火了。魯迅的離開北京,雖說是由於北洋軍閥的壓迫,其中“現代評論派”也有“汗馬功勞”。魯迅在廈門、在廣州和後來到上海,就一直密切注視著現代評論派和由現代評論派發展而成的新月派的活動。
梁實秋在1927年11月5日出版的《復旦旬刊》創刊號上,發表《盧梭論女子教育》一文。商務印書館1923年出版的盧梭的《愛彌兒》中譯本(魏肇基譯)的序文中說:“本書的第五篇即女子教育,他的主張非但不徹底,而且不承認女子的人格,和前四篇的尊重人類向矛盾,次實感染於千餘年來底潛勢。雖遇天才,也不免受些影響吧。所以在今日看來,他對於人類正當的主張,可說只樹得一半。”梁實秋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說:“我覺得本書第五篇即女子教育,他的主張非但徹底,而且是尊重女子的人格,和前四篇的尊重人類前後一貫;此實足矯正近年來男女平等的學說,非遇天才曷克臻此。所以在今日看來,他在教育學說上所造的孽,可說只造得一半。 盧梭論教育,無一是處,惟其論女子教育,的確精當......”針對梁實秋的高論 ,魯迅寫了《盧梭和胃口》一文,指出:梁實秋根據“自然的差別”進行的所謂的正當的教育,是使弱不禁風者成為完全的弱不禁風,蠢笨如牛者完全的蠢笨如牛。
魯迅還將梁實秋的論調告訴了郁達夫,郁達夫也很不以為然。郁達夫接連發表了《盧梭傳》、《盧梭的思想和他的創作》、《翻譯說明就算答辯》等文正面介紹盧梭,同時指出“許多英美流的正人君子”正在攻擊他“一無足取”。郁達夫還引用了辛克萊針對白壁德的話,批駁了梁實秋對盧梭的貶斥和攻擊。
梁實秋也寫了《郁達夫先生的<盧梭傳>》、《關於盧梭——答郁達夫先生》等文,認為“引用辛克萊對白壁德的話來批評他是借刀殺人,不一定是好方法。至於他的攻擊盧梭,是因為盧梭個人不道德行為,依然成為一般浪漫文人的行為的反擊。”
魯迅因此寫了《頭》,指出梁實秋既然將盧梭作為“一般浪漫文人行為之標類的代表”,攻擊盧梭就是“給一般浪漫的人的行為的攻擊”,這種做法雖不是“借刀殺人”卻是“借頭示眾”了。他將盧梭的頭路遠迢迢地掛給中國人看,給了他一個死後也不安靜。
梁實秋路遠迢迢的將盧梭的頭掛給中國人看,魯迅想到了《三國演義》中的一首詩:“橫刀長揖出,將軍蓋代窮。頭顱行萬里,失計殺田豐。”這原是明代學者王士禎(號漁洋山人)所寫,是諷刺袁紹的。魯迅這詩“活剝一首來吊盧梭”,就是本詩。本詩原無題,按照魯迅的說法,題為《吊盧梭》。

釋義賞析

脫帽懷鉛出。脫帽,取下帽子。這裡應該是懺悔的意思,指盧梭寫的《懺悔錄》,這部自傳體小說反映了盧梭大半生的生活,也概括了他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因此受到的攻擊也最多。鉛,我國古代的書寫工具。《西京雜記》記漢代學者楊雄到處搜求方言的故事:“揚子云好事,“常懷鉛提槧······”。懷鉛出,即拔出筆來寫作的意思。
先生蓋代窮。蓋代即蓋世。盧梭著作一生,卻受到種種排斥而困頓一生。
頭顱行萬里。《後漢書·袁紹傳》:袁紹子袁尚袁熙戰敗走遼東投公孫康,康把他們捉住,坐在凍地,袁尚求一條蓆子。康說:“卿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兩人頭送給曹操。本詩指盧梭是法國的思想家,卻被中國的梁實秋萬里迢迢的掛頭示眾。藉以揭露和諷刺梁實秋盧梭大做文章攻擊進步作家的行徑。
失計造兒童。失計,即失策。盧梭被掛頭示眾,失策在哪裡呢?“失策”在寫了一本《愛彌兒》中反對封建教育制度,主張兒童身心自由發展。恰恰是這本造福兒童的書,被梁實秋說成是“造孽”,而被“掛頭示眾”,真是失策於造福兒童啊!
把這首詩翻譯成散文,那就是:先生寫過著名的《懺悔錄》,還寫過意圖造福兒童的《愛彌兒》,因為這些著作你收到種種的迫害而一生困苦,也正因此,還被中國的梁實秋萬里迢迢地“借頭示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