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陽鎮志

吉陽鎮志

《吉陽鎮志》是吉陽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陽鎮志
  • 作者:吉陽鎮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朱健偉、陳洪光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上限不限,追溯漢、唐、下限斷至1998年。二、紀年,用阿拉伯文字公元年號,並以此比照。三、建國前、建國後,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成立後。四、志書述事,以鎮屬政治、經濟、科教、文化社會、人物為主,其他簡明記載,使不缺項。

作品目錄

  • 封面
  • 吉陽鎮志
  • 謹以此書向建國五十周年獻禮!
  • 題詞
  • 圖片
  • 吉陽鎮政區圖
  • ①吉陽城鎮全景
  • ②吉陽商貿市場
  • ③吉陽商業街
  • ④鎮政府
  • ⑤吉陽法庭
  • 中學校景
  • 玉溪步月橋
  • 黨政班子研究工作
  • 郵政大樓
  • 吉陽逸夫國小
  • ①蓮子
  • ②澤瀉
  • ③仙人草
  • ④水通菜
  • 榛子
  • 黃瓜
  • 水鴨
  • 筍竹
  • 編纂委員會成員合影 前排:陳少華(左) 朱健偉(中) 潘毅剛(右) 後排:從左到右 池長娣 馮小毅 江基祥 陳洪光 葛森海
  • 吉陽工藝廠
  • 玉屏電力有限公司變電所
  • 計生服務大樓
  • 文化中心
  • 編寫人員合影(從左到右) 前排:范躍遠 馮太然 陳洪光 潘建義 邱玉備 後排:饒名貴 葛森海 游培鑫 馮本欽 張其滿 馮小毅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概述
  • 目錄
  • 一九九八年四月成立(吉陽鎮志)編篡委員會
  • 一九九八年九月調整後(吉陽鎮志)編篡委員會
  •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在調整後(吉陽鎮志)編篡委員會
  • 大事記
  •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隸屬沿革
  • 第一節 古代隸屬
  • 第二節 氏族變遷
  • 第三節 疆域壤界
  • 第四節 古代吉陽里疆域內坊市村落
  • 第五節 吉陽地名的由來
  • 第二章 行政區域演變
  •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建置
  •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建置
  •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節 地理位置
  • 第二節 地質、礦藏
  • 第三節 全鎮林用地土質情況
  • 第四節 各村田類土質占田情況
  • 第五節 各自然村海拔高度
  • 第六節 各海拔高度占地面積
  • 第七節 土地利用情況
  • 第二章 山川形貌、橋亭填堰
  • 第一節 吉陽形貌
  • 第二節 山脈山峰
  • 第三節 主要山脈海拔高度
  • 第四節 川流溪河
  • 第五節 陂(壩)堰
  • 第六節 井泉
  • 第七節 主要厝橋、路亭
  • 第三章 氣象
  • 第一節 氣象概況
  • 第二節 氣象及特徵預報天氣
  • 第三節 爛秧天氣的長期趨勢預報
  • 第四節 爛秧天氣結束預報
  • 第四章 自然災害
  • 第一節 旱災
  • 第二節 澇災
  • 第三節 雹災
  • 第四節 雪害
  • 第五節 地震
  • 第六節 火災
  • 第七節 奇異自然現象
  • 第三篇 政治
  • 第一章 政黨
  •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
  • 第二節 國民黨、三青團
  • 第二章 政權 政協
  • 第一節 人大
  • 第二節 政府
  • 第三節 政協聯絡組
  • 第三章 群團
  • 第一節 婦聯
  • 第二節 共青團、少先隊
  • 第三節 農會、工會、商會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節 機構沿革
  • 第二節 敬老院
  • 第三節 擁軍優屬
  • 第四節 社會救濟
  • 第五節 婚姻登記
  • 第六節 社會養老保險
  • 第七節 殘疾人聯合會
  • 第八節 上山下鄉
  • 第五章 政事略記
  • 第四篇 經濟
  • 第一章 農業
  • 第一節 生產關係的變革
  • 第二節 生產條件
  • 第三節 農科組織
  • 第四節 農作物栽培
  • 第五節 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
  • 第二章 林業
  • 第一節 林業所有制情況
  • 第二節 林業發展情況(營林情況)
  • 第三節 森保
  • 第四節 林政
  • 第三章 畜牧水產
  • 第一節 生豬
  • 第二節 牛、羊、兔
  • 第三節 雞、鴨、鵝
  • 第四節 防疫沿革
  • 第五節 畜禽病瘟
  • 第六節 水產
  • 第四章 蔬菜、食用菌
  • 第一節 蔬菜的發展
  • 第二節 蔬菜品種
  • 第三節 食用菌
  • 第五章 茶果
  • 第六章 水利電力
  • 第一節 水利
  • 第二節 電力發展
  • 第七章 企業
  • 第一節 鄉鎮企業
  • 第二節 村辦企業
  • 第三節 個體企業
  • 第八章 商貿
  • 第一節 商業貿易
  • 第二節 供銷合作社
  • 第三節 供銷網點的發展
  • 第四節 生產與流通
  • 第五節 村辦集體商店和個體商業
  • 第六節 食品購銷
  • 第七節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八節 佳點名菜
  • 第九章 糧食
  • 第一節 糧油機構的設定
  • 第二節 糧油徵購
  • 第三節 糧油銷售
  • 第四節 糧油加工
  • 第五節 儲運
  • 第十章 郵電
  • 第一節 郵政發展
  • 第二節 郵電、業務
  • 第十一章 交通運輸
  • 第一節 古驛交通
  • 第二節 水運
  • 第三節 公路、橋樑
  • 第四節 交通、運輸工具
  • 第五節 交通運輸管理
  • 第十二章 村鎮建設
  • 第一節 房屋建設
  • 第二節 村莊街道建設
  • 第三節 農貿市場建設
  • 第四節 土地與建設管理
  • 第五節 環保
  • 第十三章 財稅、金融
  • 第一節 稅賦
  • 第二節 鄉鎮財政
  • 第三節 金融
  • 第四節 經管站和基金會
  • 第五節 保險
  • 第五篇 政法、軍事
  • 第一章 政法
  • 第一節 人民公安
  • 第二節 人民法庭
  • 第三節 綜治委、綜治辦
  • 第四節 司法辦、司法所
  • 第五節 治保會、調委會
  • 第六節 聯防隊、鎮管中隊
  • 第七節 消防
  • 第八節 普法
  • 第二章 軍事
  • 第一節 人武部
  • 第二節 民兵
  • 第三節 兵役制
  • 第四節 預備役
  • 第五節 復退軍人
  • 第三章 政法重大事件
  • 第一節 建甌市首例消像權糾紛案
  • 第二節 “12.14”事件
  • 第三節 綁人、抽資外逃
  • 第四節 玉溪村鬧事風波
  • 第五節 萬峰寺血案
  • 第六篇 科教文衛體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節 民國以前的教育
  • 第二節 中華民國教育
  • 第三節 私塾教育
  •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教育
  • 第五節 中學教育
  • 第六節 成人教育
  • 第七節 “五、七”農大和中專教育
  • 第八節 集資辦學
  • 第九節 大學生名錄
  • 第十節 小記
  • 第二章 文化藝術
  •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文藝活動
  • 第二節 建國以來的文藝團體
  • 第三節 文化站
  • 第四節 個體文化經營戶
  • 第五節 農民俱樂部
  • 第六節 農村電影
  • 第七節 廣播電視
  • 第三章 體育
  • 第一節 學校體育
  • 第二節 社會體育
  • 第四章 衛生
  • 第一節 概況
  • 第二節 醫藥
  • 第三節 醫生
  • 第四節 瘟疫
  • 第五節 衛生防疫和婦幼保健
  • 第六節 醫療機構與衛生事業的發展
  • 第七篇 社會
  • 第一章 民族與人口
  • 第一節 民族
  • 第二節 人口
  • 第二章 社會風俗
  • 第一節 婚姻
  • 第二節 喪禮
  • 第三節 祝壽、拜壽
  • 第四節 建造新房
  • 第五節 賓宴
  • 第六節 年節與新節日
  • 第七節 陋俗
  • 第八節 服飾
  • 第九節 照明
  • 第十節 建築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節 寺廟
  • 第二節 宗教
  • 第三節 名勝古蹟
  • 第四章 計畫生育
  • 第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古代名人
  • 第一節 古代名仕
  • 第二節 名人佳話
  • 第三節 古代長壽老人
  • 第四節 當代老人
  • 第二章 近代人物錄
  • 第一節 革命烈士
  • 第二節 抗匪義士錄
  • 第三節 當代人物錄
  • 第四節 出席全國、省人大、政協會議代表及出席全國先進會議代表名錄
  • 附錄 雜記
  • 第一章 歌謠
  • 第二章 吉陽景點
  • 第一節 吉陽“十景”菜的來歷
  • 第二節 吉陽鎮昔景
  • 第三章 傳說
  • 第一節 登雲橋
  • 第二節 回龍橋的傳說
  • 第三節 人物傳說
  • 第四章 地名來由
  • 第一節 仙牛風水誤失骨
  • 第二節 長歧地名由來
  • 第五章 吉陽鎮各行政村居委會概況
  • 後記
  •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