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里於孜鎮

吉里於孜鎮

吉里於孜鎮是伊寧縣委、政府駐地,也是伊寧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區距伊寧市城區6公里,218國道、314省道和即將開工的精—伊鐵路從城區內穿過,伊寧縣火車站亦位於城區內,城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與便利的交通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里於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新疆伊犁州伊寧縣
  • 下轄地區:4個村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999
  • 面積:72.22平方千米 
  • 人口:45565人(2017) 
  • 氣候條件: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新F
概況,沿革,經濟建設,區位優勢,行政區劃,人口構成,地圖信息,

概況

吉里於孜鎮為伊寧縣黨政及鎮機關駐地。位於縣境西南部,距伊犁州首府伊寧市18公里,北靠科古爾琴山前丘 陵,南臨北支幹渠,西瀕吉爾格朗河,東接莫洛托乎提於孜鄉。城區距伊寧市城區6公里,218國道、314省道和即將開工的精—伊鐵路從城區內穿過,伊寧縣火車站亦位於城區內。伊寧縣城吉里於孜鎮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東北18公里,縣級機關1975年遷駐這裡之前只是個不大的村莊,其後雖有一定發展,但無論規模或功能都一直在低水準上徘徊。轄吉里於孜、和田買里、墩買里、五道橋、4個村民委員會,22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4個居委會,鎮機關駐吉里於孜大街東端。總面積72.22平方千米。總人口45565人(2017),居民包括漢、維等14個民族。
吉里於孜鎮吉里於孜鎮

沿革

吉里於孜因首任屯田百戶長吉里力(南疆烏什人)而得名,早期居民主要來自莎車、和田等地。18
81年沙俄侵略者根據《中俄伊犁條約》歸還伊犁前夕,這裡絕大多數居民被脅遷俄國,原有的400餘戶僅剩12戶。解放初期僅360戶,為7區區政府駐地。1957年夏,縣黨政機關由伊寧市遷駐此地。其後,因作為縣城,市政建設不斷發展。1966年成立吉里於孜人民公社、不久更名“東方紅公社”,1978年改稱“吉里於孜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時劃分為1鎮(吉里於孜)1鄉(莫洛托乎提於孜)。
吉里於孜鎮吉里於孜鎮

經濟建設

吉里於孜地處山前沖積平原,土層較厚,土質肥沃,以灰鈣土、黃土為主。地勢由東北向南傾斜,平均海拔780米。氣候較濕潤,宜農宜牧,冬有逆溫帶,有利於發展園藝。經濟以農為主,農、牧、工、副結合,一個門類較全的工業體系早已形成。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油料、甜菜、亞麻、瓜果、蔬菜等。農區森林覆蓋率17%,主要分布於農田、水渠、道路、街巷及居民院落四旁。處處綠樹成蔭,家家栽花栽樹,環境十分優美。吉里於孜作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過30多年,特別是九十年代的建設,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一座初具現代化功能的新興城市取代了昔日破舊小鎮。鎮區新建築似雨後春筍,高樓林立,處處氣象一新。

區位優勢

城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與便利的交通條件。轄區有6個行政村(吉里於孜村、和田買里村、五道橋村、墩買里村、上肉孜買提於孜村、下肉孜買提於孜村)、5個居民委員會(東一區居民委員會、東二區居民委員會、西一區居民委員會、西二區居民委員會、西二區居民委員會、橋西區居民委員會)、1所國小(和田買里國小)和駐縣直機關、行政、企事業單位112個。

行政區劃

吉里於孜鎮行政區劃面積為72.22平方千米,總人口45565人(2017);有耕地29631畝,是一個集農、林、牧、副為一體,種植業、養殖業、鄉鎮企業三業並舉的小城鎮。

人口構成

鎮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其中:村黨支部6個,居委會黨支部5個,學校黨支部1個,機關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377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287名,女黨員110名,農牧民黨員186名,在崗職工131名,離退休黨員31名,其他黨員29名,大專以上學歷85名,中專98名,高中91名,國中以下103名;鎮設團委1個,下設13個團支部,有團員453名,團青比例1∶4;“三老”人員44名。13個支部中有11個支部獲“五好”先進黨組織,2006年老幹部工作被評為“先進集體”。

地圖信息

地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