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 地理位置: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楊家沖上鳳嶺
- 所處時代:清代
- 占地面積:25 畝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09:00—17:00
- 編號:7-1886-5-279
- 批准單位: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路線,門票信息,開放時間,
歷史沿革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是一處清代鹽業生產現場,興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
清同治六年至民國二年期間(1867年~1913年),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4口鹽井經過數十年的時間陸續開鑽、完鑽、投產。
民國二年(1867年)至自貢和平解放前,吉成井為為大墳堡(今大安區地域)地區大鹽商的鹽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對大墳堡地區80餘家鹽商井灶實施社會主義改造,鹽井劃入大安鹽廠。
2001年,當時隸屬大安鹽廠的吉成井停止生產,作為千年鹽都可考證的“活化石”。
2003年4月,自貢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務會議決定由自貢市文化局對其進行保護管理。
2005年,自貢市文化局委託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代為管理。
2008年,吉成井成為自貢世界地質公園鹽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自貢市對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實施了保護性開發。
2022年3月,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完成修繕。
遺址特點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是自貢市境內的一處井鹽生產遺址,位於四川自貢市大安區楊家沖上鳳嶺。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占地面積25畝,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等四口鹽井組成,留存有四座天車(井架)、碓房、灶房、鹽倉等附屬鹽業生產設施。吉成井鹽作坊遺址是中國現存鹽井和天車最密集的地區,自貢現存的天車群。
文物遺存
- 綜述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組成。
- 遺存鹽井
吉成井原名裕豐井,開辦於清鹹豐、同治年間,井深1108米,井徑10厘米,天車高12米。
裕成井原名裕順井,清光緒年間由陝幫李世德號開辦,井深1213米,井徑9.93厘米,天車高18米。
益生井原名西江井,清鹹豐、同治年間由陝幫雒永豐號開辦,井深1018.8米,井徑10.08厘米。
天成井開鑽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民國二年(1913年)投產,井深1188米,井徑10.7厘米。
文物價值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歷經一百餘年的生產,保存基本完好,是珍貴的清代井鹽生產遺址,是清代自貢社會經濟發展不可多得的“活化石”,體現了“千年鹽都”的歷史文化價值。
隨著遺址的恢復,遺址再現傳統井鹽生產過程,采鹵、輸鹵、製鹽等活態傳承,向世人展示著自貢古法製鹽的生產發展史。
歷史文化
自貢兩千多年的井鹽生產歷史上,共開鑿了13000多口鹽井,在19世紀到20世紀井鹽生產鼎盛時期,自貢到處天車林立。天車是將地底深處鹽滷采汲上來的提鹵工具,每一口鹽井都有一座天車,是井鹽文化最典型的象徵。大安地區井鹽是清代、民國及現代製鹽工業文明的典型代表,是自貢市近現代鹽業發展的豐碑和縮影,在新時期保護和利用好這一重要的代表鹽都特色的文化資源是夯實自貢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及“文化自貢”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保護措施
2003年4月,自貢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務會議決定由自貢市文化局對其進行保護管理。
2006年9月,吉成井鹽作坊遺址被自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吉成井鹽作坊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吉成井鹽作坊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12月底,吉成井鹽作坊遺址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工業遺產。
2021年1月,第三批四川省工業遺產項目公布,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入選。
旅遊信息
地址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人民路天然居西側約60米(自貢博物院)。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交通路線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可經大安區廣華路到達,周邊公交有5路、10路、16路。
門票信息
免費。
開放時間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