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5.96畝(其中:田285.96畝,地0.00畝),人均耕地0.27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等作物;其他面積565.6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9
4戶通自來水,有181戶飲用井水,有1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55%)。有306戶通電,有9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2.35%和79.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戶(分別占總數的48.37%和45.75%)。
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農用運輸車10輛,拖拉機8輛,機車110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5.9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5.9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 畝。
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2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1.00萬元,占總收入的6.83%;畜牧業收入916萬元,占總收入的23.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11頭,肉牛105頭,肉雞12483隻);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2134.00萬元,占總收入的55.85%;工資性收入231.42萬元,占總收入的6.06%;其他收入278.58萬元,占總收入的7.29%。農民人均純收入2601.4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5.4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人(占勞動力的0.97%),在省內務工18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5.7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83%。目前正在發展蔬菜、花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蔬菜、花卉)、第二、三產業。
人口衛生
現有農戶874戶,共鄉村人口3258人,其中男性1625人,女性1633人。其中農業人口3121人,勞動力2680人。以漢族、彝族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彝族183人,傣族61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58人,占人口總數的87.7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60人,參合率72.44%;享受低保46人;五保戶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9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距離鎮衛生院 2 公里。建有公廁7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993平方米,擁有教師15人,在校學生505人,距離彌陽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05人,其中小學生302人,中學生20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7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1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03.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籌資額0元)。年末集體總收入35.696萬元,有固定資產308.8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4.0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財務等。
基層組織
建有黨總支1個,黨支部6個,共有黨員75人,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63人、女黨員12人。黨總支2002年被評為彌陽鎮先進基層黨組織;2002年被評為農業生產科技推進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總支書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員3人組成,下設6個村民小組。
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27人。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隨著彌勒縣城的發展建設,吉山村委會的大量農田被徵用,失地農民較多,特別是對於吉山土生土長的莊稼人來說更是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證,面對人多地少的發展現狀,吉山的發展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既要配合大局的發展,又要解決好三千多農民的生計問題,這是該村遇到的最大的難題,也是現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失地農民增多,農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保證。增大對失地農民的照顧,適當的增加低保名額,讓失地農民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