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上新碼頭天主教堂,又名吉安上新碼頭教堂,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初南關新碼頭教堂,當時教堂建造在靠贛江河岸邊,但地方狹窄。後來教會購買到寬大的地基後,於清光緒八年(1882)遷建新址,已有100多年歷史。建堂經費主要是天主教徒募集及羅馬教廷撥款。
清光緒五年(1879),贛南(吉安)主教區成立後,教區主教駐吉安,上新碼頭教堂為吉安主教府主教座堂,分男、女堂,男堂除設有主教府外,還是吉安總鐸區總鐸座堂。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教堂毀於義和團反“洋教”鬥爭之中,光緒二十七年(1901)由主教恢復重建。1933年,義大利籍傳教士梅雅誼升為主教後,在天主堂內恢復前任主教徐則麟解散的北門天主堂附設的修道院,分為大、小和預備修道院,先後培養7名神父。
女堂設有亞納修女會(該修女會是從南康縣太窩裡亞納修女會分過來的)、育嬰堂、眼科診所(1948年設)和私立真源國小女生部(第三部)。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私立真源國小女生部由人民政府接管。
1951年育嬰堂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亞納修女會宣布解散,同時育嬰堂內的修道院也解散。
1953年,眼科診所由人民政府接管,其醫師連同醫藥器材並人吉安市中醫院。
1951年5月最後一任外籍主教梅雅誼離境回國。1952年5月,吉安教區外籍傳教士全部離境回國,同年吉安教區併入南昌教區,該堂作為主教座堂的歷史宣告結束。
1958年大躍進中,吉安市天主教愛國會回響人民政府“獻堂”號召,將上新碼頭整所教堂(包括聖堂)獻給國家。自1987年開始,由吉安火力發電廠使用的上新碼頭教堂,每月付給教會450元租金,1989年經多方研究協商全部教產以20萬元一次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