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興鎮(貴州省德江縣下轄鎮)

合興鎮(貴州省德江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合興鎮為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縣城南部,距縣城32千米,東與思南縣東華鄉交界,南與思南縣寬坪鄉接壤,西與煎茶鎮、復興鄉毗鄰,北與堰塘鄉相連,總面積128.6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389.87公頃,林業面積5763公傾,草坡面積2702公頃,水域面積15公頃,2010年全鄉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177個村民組,6617戶28814人,居住著土家、苗、仡佬等少數民族,素有“德江南大門”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興鎮
  • 位置:貴州省德江縣
  • 現有人口:21315人
  • 實質: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簡介,行政區劃,地理氣候,經濟概況,山水風景,扶陽古城遺址,合朋萬壽宮,香爐山,

簡介

合興鎮,是中國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現有人口21315人,有苗族,土家族,漢族等民族。

行政區劃

合興鎮下轄以下地區:
大興社區、鳥坪村、龍溪村、茶園村、青龍崗村、朝陽村、豐林村、合朋村、清明村、板坪村、中寨村、船山溝村、長線村、東元村、白果村。

地理氣候

鄉域內西部較高,中部和東北部較平緩,最高海拔1285米,最低海拔684米。境內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930.8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5℃,≥10℃有效積溫4603℃,全年無霜期滿3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6MM,農作物一年兩熟制。

經濟概況

“十一五”期未,全鄉地方生產總值14134.71萬元,財政總收入25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661.34萬元,糧食總產量6630噸,油料作物產量800噸,肉類總產量1436.65噸,生態畜牧業產值590萬元,信用社存貸款5524萬元、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6元。農村產業基本形成,全鄉現有優質烤菸基地6000畝,生態茶葉面積1.22萬畝,優質飼草面積8000畝,養殖小區(場)25個,特種養殖小區(場)5個,茶葉加工廠2個。發展條件較大夯實,全鄉通村通組公路里程達85公里,公路硬化54公里;外環公路開通,500米杭瑞民族風情街基本形成,集鎮實現擴容2.8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000人;現有煙水工程水窖550口和人畜飲水窖125口,農村飲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達2.3萬人,人均有效灌溉面積0.5畝;實施土家民居改造36戶,農村戶用沼氣池1285口。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全鄉現有城鄉低保人員336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13%;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0戶;強農惠農政策受益民眾達28814人;實施整村推進項目56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8564人。衛生計生事業健康發展,全鄉現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5個;初級中學1所,中心完小3所,幼稚園1所,教學點13個,寄宿制學校2所;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4個,農民健身場所2個,廣播電視“村村通”2012戶,集鎮實現城鄉數位電視聯網工程全覆蓋。和諧社會全面推進,全鄉現有露天礦山3家,創建平安鄉鎮1個,平安單位12個,平安村15個,實現集鎮視頻監控全覆蓋。
“十二五”期間,全鄉將堅持以“建設商貿物流中心及歷史文化旅遊城鎮”為主基調,以做大做強烤菸茶葉畜牧旅遊四大產業為突破口,大力實施“11552”工程(年烤菸種植面積一萬畝,茶園建設面積一萬畝,土地整治面積五仟畝,種草養羊面積五仟畝,商品蔬菜二畝),努力實現全鄉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新跨越。境內有歷史厚重的千年扶陽古城遺址,有底蘊豐厚的民族民間文化,有原始古樸的文化。隨著杭瑞高速公路的開通,外環路的開發,合興換髮著無限生機和活力,明天會更加璀璨。

山水風景

扶陽古城遺址

2007年2月,德江縣發現“扶陽古縣城”遺址。該遺址位於合興鄉旋廠鋪村,距縣城47公里,東與思南縣交
扶陽古縣城界,經思南東去銅仁火車站約220公里;南與鳳岡縣毗鄰,經鳳岡西去歷史名城遵義火車站約180公里。
據省地文物專家考證,遺址規模宏大,設施完備,有館舍,衙署,城池,兵營,練兵場,哨亭,集市,馬場,馬道子,監獄,刑場,園林,戲台,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加上永盛寺、書院、惜字亭、古墓群等總計22.8萬平方米。[2]
從遺址的總體布局來看,衙署和驛站為遺址核心,順緩面坡地而建,橫向排列6道巷院。每道巷院面闊20米,縱向延伸3-5重庭院,由一道石門進出。巷院之間,縱向砌兩道高大堅固的石牆相阻隔,同時形成五尺寬的巷道。整體建築有明暗排水系統、內外城、城門、院門、巷道、庭院,外城牆設有東西南北四門卡子,南北方各設一座護城池,驛站和衙署外圍,設定集市、戲台、崗哨亭、兵營、監獄、練武場、園林等,不僅設施完備、布局合理,同時還體現了很強的防禦意識和消防意識。
古城留下的是一座氣勢壯觀的石頭城,保存較為完好。遺址內遍布石圍牆、石甬道、石官路、石龍門、石階檐、石院壩、石地基,令觀者驚嘆不己。一座長三間或長五間房屋的石階檐,通常只用三五塊石料鋪成。這些石料通常長4米,寬1米以上,厚20公分,每塊石料重3噸以上。其中最大一塊石料長625公分,寬110公分,厚25公分,重量達4.5噸。[2]
古城留下了匠人們精湛的工藝。一塊塊料石加工精緻,四棱方正,四角垂直,安裝嚴絲合縫,線條平直,雖
扶陽古縣城
經千年風雨,火災兵災,山崩地震,一壁壁石牆仍然堅穩壁立,一道道石階檐仍然平整筆直,一座座石龍門依舊巋然不動,一方方石院壩依舊平坦如砥。鎮守城池的高大石獅工藝古樸,氣度不凡;庭院內草木鳥獸石雕圖案精美生動,寓意吉祥;整齊平直的石地基上一條條勻稱的鏨路組成一組組整齊的幾何圖案,其石工工藝、形制與我縣煎茶鎮宋代古墓群極為相似。
古城石牆遺址的做工用料也非常考究。一壁壁石牆全為雙層料石構造,牆體中間不用泥土全用河沙填充;不僅石牆如此,石院壩下方亦全用河沙鋪墊。河沙是理想的填充和鋪墊的材料,它滲水,少損耗,受力均勻,可保持牆體及石院壩的清潔和增加其穩定性。泥土填充不僅污牆體和庭院,而且年久還會造成牆體的中空和庭院石塊的位移。

合朋萬壽宮

位於合興鄉合朋管理區駐地,原有殘碑記載初建於明代,後整修於清光緒三年(1883年)。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8平方米,四合院式磚木結構,正房通面闊13米,通進深24.8米兩邊廂房面闊三間,通面闊12.2米,進深1間,通面闊3.8米,中為院壩,四周是封火牆,現無存。

香爐山

香爐山在合興鄉境內,系唐、宋、明、清時期的名山。據明代《嘉靖思南府志》載:“香爐山在旋廠,山勢巍峨,昔人留題甚伙,原載黔南古志”。香爐山東麓之下,建於宋代而一線橫向鋪開,沿條條山嶺層層向上延紳,交江成一整片而有萬畝的良田,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其形如月,或如盤,或方或長,或大或小。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疊銀帶,夏翻綠浪,秋壘金階,冬盤巷龍,線條行雲流水,氣勢磅礴壯觀,在天地間勾劃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