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己主義

合理利己主義是指近代西方一種主張在不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個人利益,從個人和社會利益之一致中確保個人利益的利己主義理論。主要代表為愛爾維修、費爾巴哈和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人作為具有肉體感受性的存在物,決定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自愛自保的。人的利己心並不是不道德的,不是必然會引導人去損人利己的。為了滿足自己的利己心,必須顧及與自己有同樣利己要求的他人,承認他人利己主義的合理性。社會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和,每個人個人利益的增加,也就增進了社會利益的總和。利己心本質上不會導致破壞社會利益,相反會促使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相一致。關鍵在於要正確理解個人利益,即個人在追求私利時,不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合理利己主義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它不能解決利己和利他的矛盾,在實踐中往往表現為損人利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理利己主義
  • 時間:19世紀59年代
  • 目的:俄國革命主義者為了否定封建倫理
  • 主要代表:C.A.愛爾維修和德國的L.費爾巴哈
釋義,理論來歷,

釋義

一種從個人利益出發,企圖把個人利益社會利益結合起來的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倫理學說。產生於18、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主要代表是法國的C.A.愛爾維修和德國的L.費爾巴哈。
合理利己主義從抽象人性論出發,認為趨樂避苦、自愛自保是人的本性,利己心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人在自己的行為中,能夠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能放棄利己主義,而是要使人們“合理地”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利己主義反對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對立起來,認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著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為他人利益的活動,實際上也是從利己出發的。人們只要按照這種“合理”理解的自己利益去組織社會,個人利益就可以和社會公共利益協調起來。照合理利己主義的觀點,現實生活中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不協調,是不良的封建制度造成的,新的資本主義制度將使兩者統一起來,人人可以合乎道德地追求個人利益。
合理利己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理論武器,在歷史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存在著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對抗,這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解決的。所以,合理利己主義歸根結底是對剝削關係的一種美化,是為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

理論來歷

這種理論認為人都是利己的,都有享受個人幸福,獲得個人利益的權利。如果得不到,就要為之奮鬥。但它反對損人利己,主張利己要“合理”,不能損害他人,否則就是不合理的。。
合理利己主義者在反對農奴制、爭取生存權利的鬥爭中,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把人抽象化,不分析“利己”的階級差異和馬克思“有因有果”的階級論有本質的區別。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車爾尼雪夫斯基(Nikolay Chernyshevsky)的長篇小說《怎么辦》中的那個“新人”其實就是一合理利己主義的信奉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