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銀行風險的種類
合作銀行的風險按不同標準可進行不同的劃分,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風險的成因和程度,進而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1)按風險形態劃分。合作銀行風險可分為潛在風險和現實風險。潛在風險也稱預期風險,是指在合作銀行經營管理活動中隱含的風險因素,其風險損失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通過人們的努力加以消除。現實風險或叫事實風險,是指風險的發生已成事實,已經形成了風險的後果,對合作銀行經營管理的某些方面已產生了損失的風險形態。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對潛在風險重在防範,防止其擴大和轉化為現實風險;對現實風險重在消除和補償,防止其損失和危害的程度加劇。
(2)按風險度劃分。可分為低度、中度、高度風險。風險度是對風險程度的一種數學描述,一般認為風險度在0.3以下的為低度風險,0.3~0.7之間的為中度風險,風險度在0.7以上的為高度風險。
(3)按風險構成劃分。合作銀行風險可分為負債風險、資產風險和管理風險。其中負債風險主要包括合作銀行資本金比例偏低、資金來源渠道不暢、結構不合理而導致的支付困難、信譽動搖、效益下降的風險。資產風險主要包括現金資產損失和業務差錯較多、貸款和投資業務本金及收益不能順利回流、固定資產非正常報廢和損毀較多、無形資產受到侵害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管理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管理過程存在薄弱環節、防範意識不強等所造成的失職、瀆職、弄虛作假以致出現經濟犯罪而對合作銀行正常運作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4)按風險成因劃分。主要可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外部風險是指由於合作銀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不可抗力導致的風險事故所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①國家政策的變化,例如在業務範圍、機構設定、調控手段等方面的調整。②市場環境的變化,如市場利率水平的波動、證券市場價格的變動、外匯市場的影響等。③非正常因素的干擾,如地方政府干預銀行業務、借款人信用狀況惡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存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某些傳聞和謠言影響客戶的心理預期等等。④不可抗力導致的惡性事件:如地震、水災、颱風、戰爭、海嘯等造成的損失。內部風險主要是指由於合作銀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業務經營活動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而產生的風險,包括出納、會計等操作人員差錯較多。信貸、投資人員決策失誤、管理人員以權謀私、管理不善造成的資產流失及一些不合理費用等情況對銀行經營成果所產生的可能性損失。此外,還可根據風險的可控性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靜態風險的變動一般帶有某種規律性。而動態風險較易波動,預測和控制有一定的難度。
合作銀行風險成因分析
合作銀行風險成因可大體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巨觀經濟因素的不確定性對合作銀行風險的影響,包括經濟發展態勢、相關經濟政策、市場環境變化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二是微觀因素對合作銀行風險的影響,主要有銀行自身經營管理因素的影響及各經濟關係人行為的影響等。
1.巨觀經濟因素分析
(1)國民經濟發展態勢。
若經濟大環境主要表現為經濟成長持續正常,通貨膨脹率較低,經濟政策較為寬鬆,各項經濟因素相互配合、合諧聯動,居民的心理預期較為穩定,經濟發展前景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合作銀行也會處於良性的經營狀態中,資金來源渠道暢通,數量充分,資產結構合理,資金周轉正常,銀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此時的銀行風險因素往往表露不甚充分。相反,若經濟環境相對蕭條,銀行資金來源相對缺乏,貸款和投資對象又不甚理想,銀行資金周轉緩慢,沉澱增加,效益下降,此時銀行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風險管理上觀念鬆懈措施不力的銀行往往會面臨經營危機,甚至破產倒閉。
(2)國家的經濟金融政策。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在不同的地區、行業、產業部門之間還存在著不平衡,這就決定於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經濟政策是有側重、有區別的,在資金分配上也不應是平均主義。與國家經濟政策相適應,貨幣金融政策也會有寬嚴之分。在中央銀行放鬆銀根時期,合作銀行的資金運行環境會相對寬鬆,而在中央銀行緊縮銀根時期,又會導致合作銀行資金規模萎縮和盈利水平降低。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我國中央銀行間接調控機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調控工具的逐步成熟,貨幣政策與經濟政策的配合將會更加默契,調控效果將會逐步改善,這些對合作銀行的成長和發展無疑是一個有利的契機。特別是至1996年底,我國經濟調整的“軟著陸”戰略初步取得成效,中央銀行運用間接貨幣政策調控工具的嘗試取得了較大的成功,都為合作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3)市場環境變化。
金融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只簡單分析一下金融市場環境對合作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其中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的作用較為主要。
①貨幣市場因素。貨幣市場是指短期資金市場,其構成主要包括票據市場、同業拆借市場、國庫券市場等,貨幣市場既為合作銀行籌措資金增加了渠道,又為其資金運用提供了場所。一般而言,貨幣市場期限較短,金融資產流動性強,合作銀行短期資金操作的風險相對較小。貨幣市場對合作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利率水平變化引起合作銀行收益減少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是指合作銀行所持有的流動性資產不足以滿足其現金支付的需要,或面對客戶大量的支付要求而合作銀行籌資渠道不暢,從而導致合作銀行產生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此外,票據行為操作和管理的不規範性及某些違規違紀現象也會對合作銀行經營產生影響,導致銀行資財損失的可能性。國庫券市場是合作銀行證券投資風險最小的投資方式,但一般投資收益較低,其投資規模會影響到合作銀行盈利資產的綜合收益率。
②資本市場因素。這裡主要分析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它們對合作銀行經營風險的影響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即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從籌資風險來看,通過發行股票和中長期債券可以增強合作銀行的資本實力(即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所以,證券市場的管理和運行情況就影響著合作銀行實現籌資目標的可能性,包括證券管理部門的管理要求、市場的資金潛力、證券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的發達程度及規範運行情況、市場利率變化對籌資成本的影響等因素。從投資風險來看,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購買力風險、其中信用風險是指證券發行者不能按時履行債務而導致合作銀行不能順利實現資金回流和取得預期收益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環境不理想,如交易渠道不暢,價格波動較大,而給合作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購買力風險指在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情況下,合作銀行證券投資的各收益和實際收益相背離,從而產生的風險損失。
③外匯市場因素。其風險因素包括匯率風險和國際傳播風險.匯率風險對合作銀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由於匯率大幅度變動使合作銀行資產貶值或負債成本增大的可能性。國際傳播風險是指由於國外某些政治和經濟因素的變動通過國際貿易及國際資金往來等渠道,對合作銀行的資產負債情況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使合作銀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
2.微觀經濟因素分析
合作銀行風險成因的微觀因素可分為合作銀行自身因素和借款人相關經濟因素兩個方面。
(1)合作銀行自身因素分析。
①人員素質狀況:包括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和後勤保衛人員等,管理人員素質分析主要看其品德修養、知識結構、決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等。管理人員是合作銀行業務經營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其風險意識和管理手段對合作銀行風險管理水平有決定性影響,銀行管理者在組織、指揮、協調、反饋、監督的管理活動中,不僅要提高自身素質,促進銀行的穩健經營,更要善於調動下屬的風險意識,齊心協力,共同防範,發揮集體智慧,動員民眾力量,把風險管理的要求轉化為全行上下的自覺行為,這是提高合作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主要保證。業務操作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強烈的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從大局出發,從全行利益出發,積極提高業務水平,規範操作,遵紀守法,從本職工作做起,強化風險意識,消除風險隱患。後勤保衛人員應盡力營造安全和諧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的安全。
②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況。內部控制制度是指銀行內部各管理層次、各部門、櫃組、崗位之間合理劃分許可權、落實責任、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所形成的分工協作、協調聯動的銀行管理機制。為防範和消除風險,合作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健全合理,包括許可權合理分配,崗位職責明確,信息反饋順暢,操作行為規範、監督檢查有力。
③銀行資產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從負債方面看,銀行資本金、各項存款、借入資金和其他負債數量要充分,結構要合理。所謂數量充分,就是要求銀行的負債規模要能夠滿足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需要說明的是要正確看待負債的數量,一是要注意負債的利用率,因為銀行為取得負債所付出的利息和費用構成了銀行成本的主要內容,必須通過銀行的收益來彌補,增收節支是提高合作銀行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二要注意負債的流動性,保持合作銀行合理的支付能力,維護銀行信譽。結構合理就是指合作銀行負債的來源結構、期限結構要保持較高的適應性,避免來源渠道過於單調,期限分布單一給銀行經營發展造成的影響。從資產方面來看,合作銀行盈利性資產和非盈利性資產要合理分布,盈利性資產如貸款、證券投資業務的收益,是體現合作銀行經營效果的基本標誌,在管理上首先要強調資產的安全性,提高資產質量、防止和減少資產損失,在此前提下,增強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和效益性,實現合作銀行營運資金的正常周轉和增值。非盈利性資產如現金資產,固定資產等在管理上要求操作嚴密、制度健全、減少差錯和失誤,保持銀行資產的完整性。
④銀行經營的規範化程度。當前較為突出的兩個問題:一是合作銀行作為經濟實體,在利益動機的誘惑下,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放鬆風險警惕,片面地從事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經營項目,增加了合作銀行風險管理的難度。二是合作銀行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政府干預銀行業務導致合作銀行風險擴大化。
⑤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情況。如保險制度與合作銀行的結合還較為薄弱,在西方國家較為流行的存款保險制度在我們國家還沒有普遍建立起來,銀行資金和財產保全的方法還相對單一,這些對於合作銀行的風險管理無疑又增添了新的課題。
(2)借款人因素分析。
貸款是銀行的傳統業務之一,在貸款占銀行資產業務主要比重的情況下,合作銀行與借款人的關係就成為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根據《貸款通則》的界定,“借款人應當是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機關)核准登記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對借款人的風險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信用狀況分析、經營狀況分析、財務狀況分析等。
①對借款人的信用分析。西方國家採用的“五C規則”是對借款人信用情況的基本概括,它包括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品(Collateral)和借款人所處的經營環境(Condition)五個方面,一般來說,借款人道德、品德良好,資本實力雄厚,經營情況穩中有升,能提供合適的抵押擔保品,在經濟發展和行業布局中處於主動的位置,那么,銀行貸款的安全性就會得到保障,反之則會增加銀行貸款的風險。我國商業銀行所實行的信用評級制度也是考察借款人信用情況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②借款人經營狀況分析主要評價借款人供、產、銷和購、銷、存的配套、銜接情況。從工業企業來看,在供應階段,原材料採購渠道要暢通,材料儲備額度要合理,所購材料適用性好。能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採購策略,使企業的材料儲備既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又不占壓過多的資金;在生產階段,要求企業首先要保持較為先進的技術水平和生產工藝,著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注意採用新技術成果,加速新產品的開發,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能力;在銷售階段,力求銷售渠道順暢,銷售數量不斷增長,銷售利潤相應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最終得到實現。在上述三個經營階段中,如果企業不能實現相應的管理要求,則企業向銀行借款就可能導致銀行資產業務風險。
③借款人的財務風險。可通過評價借款人有關的財務指標和財務會計報表分析,了解借款人資本的充實情況,資產負債的對比情況,應收款項的分布和質量及資金周轉的情況等,初步認定借款人財務狀況對合作銀行風險的影響程度。
合作銀行風險的分類識別
我國的合作銀行體制包括城市合作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分別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與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客觀上存在著種種風險因素,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金融改革的不斷完善,合作銀行制度將日益健全,正確認識評價合作銀行風險,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對促進我國合作銀行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1.合作銀行資本金業務的風險識別
資本金是合作銀行經營實力的象徵,合作銀行取得資本金的途徑及資本金的規模和構成,直接影響合作銀行的經營過程。首先,從數量上看。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這個比例,既反映了《巴塞爾協定》對銀行業資本金管理的國際慣例,又體現了我國商業銀行資本金管理的發展趨勢,如果商業銀行資本金比例過低,與其負債規模不相適應,勢必導致商業銀行存在潛在的償債風險.一旦出現擠提存款的風潮,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將會面I艋嚴峻的考驗。1995—1996年日本“泡沫經濟”所產生的經濟失衡以及中小銀行大批的破產倒閉已敲響了警鐘。保持合作銀行資本金的相對充足。維護合作銀行的穩健經營,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其次,從資本金的來源來看,股權資本,中長期債券及商業銀行稅後留利是形成銀行資本金的基本渠道.其中稅後留利是合作銀行內部積累的資本金,可以長期占用。沒有成本約束,主要的制約因素:一是與合作銀行經營效益高度相關,如果銀行盈利下降甚至出現虧損,資本金的增量會相應減少,或者由於沖減原有虧損使銀行資本規模萎縮;二是稅後留利的分配要兼顧多種因素,包括法定盈餘公積金的提取,公益金的提取以及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其轉增資本的數量受到限制。通過發行股票和中長期債券籌集資本金。合作銀行都要付出成本,特別是發行新股增資會對原有股東權益產生影響,中長期債券客觀上有到期期限的制約,又要考慮證券管理機構的種種約束。這些都會影響合作銀行資本金的增長。
2.合作銀行負債業務的風險識別
合作銀行負債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借入資金兩個方面。存款是形成商業銀行營運資金的主要來源,對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合作銀行也不例外,對存款和借入資金的管理是合作銀行資金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從單純強調負債的流動性到現代的資產負債共同管理,其基本的思路在於:通過提高銀行負債與資產流動性,實現商業銀行經營中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進而達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總目標,實現利潤最大化。
(1)合作銀行吸收存款的風險管理。
對合作銀行存款業務的風險管理首先要正確認識幾個界限,一是存款的客觀數量界限。二是備類存款的比例界限。三是存款的運用界限。
①存款的客觀數量界限。銀行吸收的存款主要來自於社會各階層的閒置和待用的貨幣資金,是流通中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銀行經營管理中,存款形成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存款增長可以為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和提高效益創造條件,同時又應該認識到,存款存在著客觀的數量界限,存款並不是越多越好。這是因為:第一,過量的存款反映出經濟運行的不正常,隱含著企業經營不協調或社會投資渠道不暢的矛盾。如因為原材料供應緊缺,企業的儲備資金大量閒置在結算戶存款上,雖然銀行存款增加了,但企業生產過程不正常,社會商品供應結構失調。如果儲蓄存款大量增長,則又說明居民個人收入增長過快,消費基金膨脹,或者社會消費品有效供給不足,或者個人投資方式單一,投資渠道不暢等。第二,過量的存款增加了銀行的成本。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在於存貸款的利差。如果銀行貸款和投資對象缺乏合理的選擇,出現了存款的閒置,那么單純的利息支出對商業銀行的經營不利。第三,過量的存款增大了銀行的支付風險,在銀行資本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銀行存款規模與其資本金規模應有適當的配比關係。可以簡單分析一下,銀行吸收存款的目的在於發放貸款,假如已發放的貸款沒有到期或到期不能順利收回,出現逾期或呆滯,而客戶又要提取存款,那么銀行的支付能力就依賴於新的借入資金或者動用資本金。在通常情況下,對個別客戶或者個別銀行的支付困難不足以影響整個銀行業的信譽,但如果銀行存款不斷轉化為貸款,而貸款又不斷地出現沉澱,一旦出現客戶擠提存款的風潮,那么銀行的支付風險就會轉化為經營危機。
對存款總量的考查,一般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指標來衡量:總存款的平均餘額同國民生產總值或者國民收入的比率;企業存款平均餘額同企業銷售總額的比率;儲蓄存款平均餘額同居民貨幣收入的比率。這三個指標亦即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存款率、銷售收入存款率和居民收入存款率。
②各類存款的比例界限。從期限結構來看,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對銀行的經營活動有著不同影響,活期存款穩定性差,利息較低,定期存款穩定性好,可以用於期限較長、盈利較大的資產項目,但存款利息較高。在銀行的存款管理中要注意克服片面強調為滿足長期資產業務需要而追求長期性存款或者為降低利息而片面強調短期性存款的傾向,避免顧此失彼而影響銀行的健康發展。
③存款運用的界限。存款對銀行來說始終是負債,為了保證對客戶的支付能力,銀行在安排存款運用之前,必須留出一定比例的備付金。我國現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辦法要求各項貸款與各項存款之比不得超過75%,超過這個比例,說明銀行存款被過度運用,銀行清償能力不足。
(2)合作銀行借入資金的風險管理。
合作銀行借入資金的途徑主要有同業拆借、向中央銀行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等。合作銀行在吸收存款以外,組織借入資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彌補周轉頭寸不足或針對特殊的貸款對象籌措資金。一般而言,通過同業拆借和向中央銀行借款取得的資金不得轉化為長期貸款或進行長期投資,而發行金融債券籌資意味著商業銀行向金融市場提供了金融資產,發行金融債券首先要按法定程式經證券管理部門審查批准,在商業銀行內部要本著“數量適度、保證信譽、節約成本”的要求,加強對債券發行的風險管理。具體來說,發行金融債券要根據實際的資金需要確定發行規模、避免過量發行造成資金的閒置和浪費;債券到期要保證償還,維護銀行的信譽;因為發行金融債券的利率一般要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會增加銀行的成本負擔,所以在發行過程中,應從各環節入手,控制和節約費用,確保銀行經濟效益。
3.非盈利性資產的風險管理
合作銀行的資產業務一般可分為盈利性資產和非盈利。性資產,其中盈利性資產主要包括貸款、投資和證券業務的資產;非盈利性資產主要是指現金資產和固定資產。
(1)現金資產。現金是銀行轉帳結算以外最直接的支付手段,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對現金資產的風險管理除要求保持合理庫存外,加強安全保衛工作、防搶劫、防詐欺是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議題。
(2)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指銀行使用期限較長,單位價值較高並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要從實物和價值形態兩個方面入手,在價值管理方面,要強調銀行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要及時進行帳務處理,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銀行資產情況;在實物管理方面,要建立和落實管理責任制,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防止固定資產的流失和損毀,為合作銀行正常的經營活動提供保障。
合作銀行的盈利性資產是銀行經濟效益的集中體現,在現行體制下,發放貸款和證券業務是合作銀行盈利資產的兩個主要方面。
合作銀行風險程度分析
合作銀行在經營中,盈利和風險是緊密聯繫的。合作銀行要想盈利,就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要想多盈利,就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在財務管理中應力求把經營風險降低到最低。反映合作銀行風險程度的指標主要有:
1.流動性風險比率
流動性風險比率,是反映合作銀行支付顧客提款或增加貸款等實際的或潛在的流動性需要與流動性供給之間的比較。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越大,說明銀行流動能力越強,承擔的流動性風險也越小,反之相反。
2.利率風險比率
利率風險,是指在市場利率變化時,合作銀行資產收益和價值與負債的成本和價值發生不利於銀行的變化。評估和分析這一風險的重要指標是利率風險比率,即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的比率。合作銀行的利率風險比率一般應保持在1左右,以減低由於市場利率的變化難以準確預測帶來的風險。
3.信用風險比率
信用風險,是指銀行貸款和投資的利息或本金不能按契約進行償付的風險。可採用低質量貸款占資產總額的比率來分析,這一比重越大,合作銀行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反之則越小。
4.資本風險比率
資本風險比率反映的是一家銀行在存款者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受危險之前能夠承擔的資產價值損失的程度,即用資本總額除以風險基礎資產總額。因此,如果這一比率超過了某個限度,這就意味著該銀行承擔不起風險資產可能帶來的損失。“巴塞爾協定”用資本充足比率來反映資本風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