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發生與勞動分工協調機制的演化

論文:合作的發生與勞動分工協調機制的演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作的發生與勞動分工協調機制的演化
  • 外文名:The occurrence of cooperation
  • 副題名:基於演化博弈理論的研究
  • 論文作者:楊旭
  • 導師:方福前
  • 學科專業:西方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關鍵字:合作 分工 市場 博弈論
  • 館藏號:F014.2
  • 館藏目錄:2010\F014.2\1
中心內容,研究的結果,

中心內容

本文的中心內容是以演化的角度分析抽象的合作行為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具體的、不同性質的分工合作是如何發生、普及與變遷的。
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演化博弈論、局部互動模型以及其他相關經濟理論。因此,本文的結構包括三大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以“獵鹿博弈”為出發點,提出合作的發生問題和具體的合作形態的劃分問題;第二部分是對需要使用的理論工具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介紹,具體的包括:演化均衡的概念、複製子動態的方法、隨機均衡的概念,以及局部互動模型的理論與套用。
第三部分則是利用在第二部分中所介紹的工具對合作策略如何在演化中逐漸“勝出”?以及不同形態的合作所需要的協調方式是什麼?這兩大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研究的結果

一,合作能否發生取決於人類的生存環境(這決定了可能成為你合作夥伴的人口數量)和人們決策的方式;
二,合作的方式有“分工”與“共同勞動”兩種,而“分工”又應該被區分為“精細的分工”與“模糊的分工”。按照協調機制的不同,分工又可以劃分為“社會分工”與“協作分工”兩種,“社會分工”是“精細的分工”的子集,而“協作分工”包含了所以的“模糊的分工”與“共同勞動”,還包含少部分的“精細的分工”;
三,“社會分工”的特點是,不同參與方在合作中所做的貢獻是可以精確測量的,因此在合作之前雙方可以清楚地知道相互之間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需要多少?所以這種方式的合作適合於“市場方式的協調”。“協作分工”的特點是,不同參與方在合作中所做的貢獻是無法測量的,因此在合作之前雙方並不清楚相互之間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需要多少?而且“協作”所產生的效率的提高並不一定是由“分工”引起的!所以這種方式的合作適合於“命令式的協調”。
四,雖然市場機制可以調解好社會分工,解決專業化生產對象的選擇問題,但這些還無法保證在現實的演化中,“社會分工”能夠戰勝“自給自足”成為主流的生產方式,因為分工需要對手的配合,而這種配合是不確定的。本文通過研究認為,“社會分工”要想戰勝“自給自足”需要一種或幾種用以區分對手角色的制度安排,例如,城市、集市等。此外,作為社會性動物,親情也會對分工的普及帶來有力的保障
五,命令式協調的具體形式是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該協調方式就以“企業”的形式出現了。從這一角度出發,本文對企業的本質以及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進行了重新的審視。 最後,對於本文所使用的工具也進行了反思,指出了這些方法的缺陷,為自己進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