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治理“吃空餉”與“吃空餉”之間的鬥爭更是有了很長的歷史,如《明史·
袁崇煥傳》所說:“文龍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為亂也。其眾合老稚四萬七千,妄稱十萬,且民多,兵不能二萬,妄設將領千。”也就是說,士兵只有四萬七,卻報十萬,多吃了一倍的空餉。
2005年,中國中編辦就在全國開展了清理“吃空餉”工作。2006年,原人事部出台《關於加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管理防範虛報冒領工資問題的通知》;2007年,中編辦、監察部頒布實施《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2013年,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和規範公開招聘制度,研究制定治理公職人員“吃空餉”和解決超編用人、編外用人的政策措施。
2014年“吃空餉”的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截至9月25日,全國共清理清退 “吃空餉”人數為162629人。全國應清理清退公務用車119846輛,實際清理清退114418輛,占95.5%。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集中治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堵上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
2014年12月1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集中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原因危害
2.1萬次播放
03:56
紀錄片“吃空餉”也是中國“國粹”?古代官員膽子竟這么大
吃空餉”現象卻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數官員為一己私利
違背黨性原則,
不擇手段損公肥私。二是對財政供養人員管理缺位,對一些違紀違規現象熟視無睹。三是職能部門
監督不力,把關不嚴,
為所欲為。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對“吃空餉”者處罰不力,人事監管制度不完善,責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夠的懲戒力和
威懾力。
財政供養人員編制是剛性約束,“吃空餉”則是對公共財政資金的蓄意貪占,人民民眾深惡痛絕。
一方面,“吃空餉”就是不勞而獲,只要掛個名不用做事就拿錢,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得?另一方面,對“吃空餉”的治理不到位,在執行政策制度的時候,沒有執行到位,在處理“吃空餉”幹部時,流於形式,違法成本過低,甚至成本為零。
探因:濫權養大“財政毒瘤”
“吃空餉”現象頻現,已成為侵蝕財政資金的“黑洞”。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餉”,清理出2.2萬人,查糾違紀違規資金1.19億元。河北省2014年加大“吃空餉”資金追繳力度,2014年7月底,共追繳回資金上億元,占應追繳額的55.12%。
“倍增”的數字背後,是誰讓“吃空餉”者有機可乘,讓這顆“財政毒瘤”越長越大。
有‘吃空餉’者,就有‘發空餉’者。一個單位的編制人數、出勤狀況、工資發放情況都有賬可查,人事部門、財務部門還是單位相關領導,難道不知情?“吃空餉”問題頻出的背後是“權力包養”在作祟。
權力監管失范、查處不力、違規成本過低是主要原因。從以往情況看,對“吃空餉”行為查處重視不夠,處理也往往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一些所謂嚴厲懲處不過是黨內處分、收繳所得等,這種“保護性”問責難以起到震懾“後來者”的作用,容易導致“屢禁不止、屢治屢冒”。
允許停薪留職催生吃空餉
中國曾經一度允許官員
停薪留職,可以下海經商,並保留幾年的工資待遇,之後再跟他
脫鉤。從這開始,就出現了“吃空餉”現象。
一些上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往往喜歡從下級借調工作人員,工資福利仍然由原單位發放,這在客觀上為‘吃空餉’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中國縣鄉兩級對領導幹部的年齡要求過於呆板,往往領導幹部剛過50歲就要從第一線退下來,退到二線實際等於可以不上班了,但所有工資福利仍然按照在職對待。這也給‘吃空餉’留下了餘地。
為什麼“吃空餉”現象會在全國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編制不透明,對人事和財務狀況的監管不力。
從民眾的角度看,對於那些光拿錢不做事的幹部自然是氣憤萬分,而對於政府的形象則更是損害極大;從幹部的角度看,吃空餉的幹部會讓其他正常上班工作的幹部心中不平衡,從而工作效率、積極性等都會大幅度降低;從政府的層面看,這不僅僅會讓國家的錢白白流失,更是作風建設的大漏洞。
表現形式
從一些地方開展清理和紀檢部門調研掌握的情況看,“吃空餉”者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長期不上班,仍足額領取工資;
二、有的未經組織人事部門批准,擅自經商辦企業或在企業兼職,一人領取雙份工資;
三、有的已亡故多年,仍由家屬繼續領取工資或離退休費和補助;
四、有的不符合條件,仍繼續領取遺屬困難補助;
五、有的單位對在編職工經商或亡故後,故意隱瞞不報,仍向財政部門領取工資及辦公經費歸單位所有;
六、有的受到黨政紀處分或司法處理後,工資待遇並沒及時進行相應調整;
七、有的已調整工作單位,但由於原單位工資金額相對較高,故工資關係長期不轉;
八、有的用少量工資聘用其他人頂崗,而自己兼職從事其他工作獲取雙份報酬;
九、一些人根本沒有編制、人事關係和檔案,卻領著全額財政工資;
十、有的人長期不上班、自願申請停發工資或已被單位報經財政部門停發工資,但仍占用單位編制。
存在形式、原因
1、這主要是在能夠向上級要求撥付工資的單位中出現。比如教師。有的教師,想去做生意,又不想丟掉教師的飯碗,於是給單位的領導許以好處。單位的領導便默許他離崗,上級發的工資照常來到單位。教師本人照樣領工資,只是不上班。在上級來檢查時,單位領導給想方設法瞞哄。
2、還以教師為例,有的教師不幹了,單位的領導照常隱藏教師信息,編個空崗,向上級報領工資。
3、有的單位人滿為患,沒有多少活乾,可是,又不能把這些人,清除出去,只好照常發著工資。這種情況,多數是領導家屬和子女。
4、本來不存在這個人,有的是死了,有的根本就沒有這人,有的是不到年齡就用空名額參加工作,但是,在領工資的時候,還是會出現有人領工資, 這也是吃空餉。
“吃空餉”的七種表現形式
1.“曠工餉”:一些人無正當理由,長期曠工。前不久曝光的山西省侯馬市國土局職工盧建平,“從未上過一天班,卻以幹部身份領了9年工資”。
2.“病假餉”: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在浙江永康公布的“吃空餉”名單中,涉及此類的人數最多,共69人,其中有57人至今仍領著工資。
3.“多頭餉”:未經組織人事部門批准,擅自經商辦企業或在企業兼職,一人領取雙份工資。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查出多個地區教師在編不在職,拿著財政薪水,卻在從事第二職業,人數達數百名之多。
4.“違紀違法犯罪人員餉”:一些受黨政紀處理的人沒有相應地降低其工資,或受到司法處理的人仍領取原工資。2011年4月,山東省沂南縣檢察院針對當地發生的數起國家工作人員“帶薪坐牢”現象開展專項調查,發現近三年辦理的職務犯罪案件已判刑61件61人,有32人的工資沒有變動。
5.“冒名餉”:一些本不屬於財政供養的人員,冒用他人名義領取財政工資。在這一類中,“官二代”居多。2011年,重慶市萬州區前任區長的“80後”女兒李某,在萬州駐京聯絡處常年不上班卻照拿工資。
6.“死人餉”:主要表現為在職離退休死亡仍領工資或多領遺屬補助。2008年,安徽省
碭山縣清理出在職離退休死亡98人,遺屬補助人員死亡88人,占“吃空餉”人員的36.8%。
7.“編制餉”:主要變現為在職人員不在崗、不領工資,但仍占用單位編制的。
事件案例
2005年中編辦決定在全國開展清理“吃空餉”工作。據公開報導,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慶、湖南、河南、寧夏、內蒙古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清理出“吃空餉”者7萬多人。
“吃空餉”人員年人均消耗財政支出的數額是多少,各地不一,有媒體根據當時披露的有關數據測算,河南為7365元,湖南、重慶均接近5000元,四川為1700多元,陝西西安約為2萬元。
根據2005年中國統計年鑑計算,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4年行政管理費接近405.6億元,如果吃空餉者以年人均消耗財政支出5000元至2萬元算,上述7個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億元至14億元。
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餉”;
2006年,甘肅省發現“吃空餉”者908人;
2007年,山東省共清理出涉及違規人數11858人;
2011年,福建
龍巖出現的“最牛公務員”事件,9年沒有在單位上過一天班工資卻照發,被稱為“吃空餉”的“傑出代表”。
2011年5月份,浙江永康市、江西新余市、山東
濟寧市任城區等地5起事業單位“吃空餉”事件被媒體曝光,一時間輿論譁然。
2011年6月11日,媒體報導江西
武寧縣清理出各類“吃空餉”人員85名。“吃空餉”是指公職人員不上班,卻照樣領工資,享受待遇。
2012年1月,山西
靜樂縣委書記
楊存虎之女王燁,被指連續5年“吃空餉”累計10餘萬元,事件仍在調查中。
2012年4月28日,山西文水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決定免去王輝的文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職務。山西呂梁“女商人吃空餉變身副縣長”。經商15年後,王輝於2007年底又進入文水縣政界。2010年4月升任文水縣政協副主席。2011年6月改任副縣長。此前王輝在文水縣民政局15年間“從來不上班”,卻一直領著工資,有“吃空餉”之嫌。
2012年5月,浙江省
永康市的市委機關報《
永康日報》引起了公眾前所未有的關注。該報刊登了《永康市在編不在崗人員自查情況結果
通報》,曝光、公示了該市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吃空餉。
2012年5月2日,該省
侯馬市國土資源局職工盧建平連續9年吃空餉事件曝光。盧建平從2003年12月至2012年2月,都在侯馬市國土資源局領取工資,而其本人從未在該局上過一天班。
2012年7月2日,,一篇《湖北武穴教育局超編200%》的報導迅速在網路上掀起轉發高潮。根據網友的舉報,武穴市教育局人員嚴重超編,通過挪用下屬單位的事業編制來彌補行政編制空缺,同時,占著編制名義上“退居二線”的官員不上班,“吃空餉”。武穴市教育電視台是該市教育局下屬的二級事業單位。調查顯示,本有51個編制的電視台,實際上只有3名工作人員,很多編制被只有23個行政編制的教育局占用,當天晚上,武穴市對外發布訊息,稱針對網上反映的武穴教育局超編200%的情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組織市政府辦、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編辦、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成立調查專班,於當日下午到市教育局調查相關情況,並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2013年,各地再掀清理“吃空餉”風暴,並交出了一份份“成績單”—河南省直機關清理87人,查糾違紀違規資金63.8萬元,省轄市清理22280人,查糾違紀違規資金1.18億元;河北清理“吃空餉”2.76萬人,涉及金額1.3億元;安徽清理“吃空餉”,查處相關問題642個,清退人員24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和組織處理48人;湖南清查出各類“吃空餉”人員4262名,等等。
2014年4月,黑龍江省政府統一部署開展了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專項清理工作。截至6月末,共清理出因疏於管理、人為造成的“吃空餉”人員7552人,已整改5825人,其中公開通報的6起典型案件(包括依蘭縣交通局原局長
郭建立之女郭培桐“吃空餉”、鶴崗市公安局原局長
林勝先被判刑後依舊“吃空餉”),對典型案件進行了嚴肅查處和責任追究。
黑龍江省明確要求,對此類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問題要引以為戒,對頂風違紀的,既要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又要追究領導的管理責任和監管部門不到位的責任。
被動吃空餉
2014年6月,湖南永州一名科級幹部發帖舉報自己吃空餉7年,詐欺國家20多萬元。永州零陵區共有超770人吃空餉。
2014年9月,四省清理10萬“吃空餉”人員河北清理5.5萬人,四川清理清退2.8萬人,河南清理1.5萬人,吉林清理8600餘人。隨著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四省已有10萬餘“吃空餉”者現形。
2014年10月,在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中,湖北省查處在公務活動和節日期間贈送、接受禮品、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問題80個,處分110人。第二批活動單位還專門整治民眾辦事難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湖北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分別處理“走讀”黨員幹部650人和530人;清理清退“吃空餉”640人和6573人。
2014年10月6日,中央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各省市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中管金融企業、中管高校公務用車、“吃空餉”的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發布情況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應清理清退公務用車119846輛,實際清理清退114418輛,占95.5%。截至2014年9月25日,全國共清理清退 “吃空餉”人數為162629人。
在各省區市中,河北、四川、河南清理“吃空餉”人數位居前三位。其中河北共清理“吃空餉”人員55793人,四川清理清退“吃空餉”的人數為28466人,河南共清理清退“吃空餉”人員15022人。對比各省區市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可以發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天津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較少,分別為20人和94人。另外,遼寧和海南清理人數同為242人。北京共查找出涉及“吃空餉”人數531名,已完成327人的整改。上海和西藏則未發現“吃空餉”的情況。截至記者發稿時,山東尚未統計出具體人數。
2014年10月6日報導,貴州通過專項整治、強化正風肅紀等措施,整風肅紀行動清退吃空餉官員1925人。
2014年11月2日報導,據中央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河北、山西、福建等地調研了解到,全國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已達16萬多人,部分地區追繳資金達上億元,其中教育、衛生系統是重災區。河北省在教育、衛生系統共清理出“吃空餉”人員12750人,占全部“吃空餉”人員的45.9%。縣級“吃空餉”人員占清理範圍人員比例達1.33%,這意味著1萬個屬於清理範圍的人員中就有133個“吃空餉”人員,經濟狀況較差縣的情況更為嚴重。在編職工長期病事假的人員最多,占到總數的38.9%;其次是到齡未辦理退休手續人員,占到總數的15.7%。浙江省永康市曾經對“吃空餉”人員進行自查自糾,清理的192名人員,涉及教育、衛生、交通等幾十個部門,其中教育系統人員達88名,占到45%。
集中治理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集中治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堵上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大力整治“吃空餉”問題,對於堵上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建設廉潔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12月12日召開的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集中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治理行動。對虛報人員編制或實有人數套取財政資金,以及在單位掛名不上班、已終止人事關係但仍領取工資津補貼等各種名目的“吃空餉”,要堅決追繳資金,核減單位編制和預算經費,嚴肅查處責任人。對治理工作中弄虛作假、頂風違紀的,要從嚴問責。同時加強社會監督,建立規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管理的長效機制。
2014年12月1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集中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
楊晶出席並講話。
楊晶指出,“吃空餉”嚴重違反組織人事紀律和財經紀律,損害黨和政府形象,人民民眾深惡痛絕。集中開展治理“吃空餉”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鞏固和擴大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國家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黨和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設法治機關、法治單位、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機關事業單位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抓好“吃空餉”集中治理工作,一要明確治理範圍,統一政策界限,規範認定情形,有的放矢、規範有序地開展。二要落實工作部署,明確各階段目標,分級分步治理,確保按時完成治理任務。三要加大查處力度,對違規行為堅決予以糾正,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查處。四要堅持綜合治理,完善人事、財政等制度建設,強化執行和監督,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治理方法
伴隨著財政公共性、公開性、透明性和法治春天的到來,徹底遏制“吃空餉”現象並不複雜。一方面應公開編制人員、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讓“吃空餉”無機可乘;另一方面,整治清理“吃空餉”常態化,定期大掃除。同時,加大對編制、人事、財務等日常監督管理,使其趨於法治化、規範化、完善化。
治理幹部“吃空餉”勢在必行,必須要對“吃空餉”的幹部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真正給他們“治治病”。但更重要的是,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也就是說不能“就病吃藥”,而要預防與治理相結合。
一方面,要嚴守幹部管理關。對於財政供養人員,各地相關部門要心中有數,編制、組織、人事、財政、審計等多個部門要聯合起來,堅決把好乾部的進出關;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治理“吃空餉”的重要性,對本單位的“吃空餉”人員進行堅決清理。
另一方面,要健全預防和治理吃空餉的制度法律。對於“吃空餉”人員要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對於這類人員依法進行嚴肅處理,不能僅停留在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更不能停留在說過就算、算了就忘、忘了又犯的表面懲罰,而是要加大“吃空餉”的違法成本,讓他們受到法律的嚴肅制裁,更要以法律的嚴肅性來警示他們,加強教育引導和監督管理,讓幹部不敢吃空餉、不願吃空餉。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崗出勤測評思路
一、主要目的
強化財政供養人員在崗和出勤考核,預防“吃空餉、吃空編”,提高工作績效,使績效工資發放具有可操作性。
二、所需設備
各單位安裝指紋簽到機,通過網際網路資源、VIN方式連線市級紀檢部門設立的數據伺服器。
三、實施步驟
1、按照財政部門工資名冊,由各單位採集全部人員指紋,統一錄入在紀檢部門建立基本資料庫。
2、組織人事財政部門應把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與指紋資料庫更新,保持信息統一同步。
3、單位安裝指紋簽到機並接入專網。
4、必要時該網路與當地政府入口網站實現數據共享,接受社會對某單位在崗率或某工作人員出勤率的查詢。
四、測評應運
1、採集數據主要用於統計單位人員在崗率及工作人員出勤率。
2、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對單位在崗率及人員出勤率做出說明。
3、出勤統計數據可以作為單位人員出勤考核使用。
4、人員出勤率可以作為績效工資發放依據之一。
5、單位人員在崗率可以作為評先進依據之一。
問責應讓“操盤手”現形
治理“吃空餉”,一方面應公開編制人員、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讓“吃空餉”沒有辦法玩“潛伏”;另一方面,應把整治清理“吃空餉”常態化,定期“大掃除。要從嚴追究“以權為親屬熟人謀私者”責任,決不能讓問責成為“橡皮筋”。
治理“吃空餉”從源頭禁止“發空餉”更為重要。對於人事、財務等監督管理不力、失察瀆職的相關責任人也要加大問責力度。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或侵吞公共財物,此類“吃空餉”行為,已涉嫌觸犯刑法中的詐欺罪或貪污罪。治理“吃空餉”的關鍵,法務部門應介入懲處,讓“操盤手”現形。
從邊上學邊領錢的“娃娃官”,雖經幾輪清退,但仍觸目的數字,“官倉鼠”頑症曝出不少編制管理之亂,更成為侵蝕財政資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繳資金動輒上億元。人們關注整治“吃空餉”成績單的同時,更期待問責能讓背後的“操盤手”現形。
整理案例
2014年10月,針對各界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山西以“準狠韌”勁頭,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整治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泛濫,第一、二批活動單位分別壓縮會議、檔案、評比達標表彰活動31%和20.18%,減少各類領導小組和議事協調機構2553個,減少“一票否決”事項65個。清理黨政領導幹部企業兼職999人,清理清退“吃空餉”人數3292人。
專項整治壓縮“三公”經費,減少因公臨時出國243批次,人數968人。第一批單位整治超標配備公車清理清退3160輛,調整清理辦公用房面積647900平方米,兩項清理清退比例均達100%;第二批單位清理清退公務用車3943輛,調整清理辦公用房面積725994.99平方米;停建樓堂館所87個,面積461045平方米。整治會所中的歪風,關停會所24個。
對民眾詬病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問題,山西堅持鏡頭不換、力度不減。兩批活動單位先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2425個,精簡比例分別達60%和30.26%。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縣鄉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務中心21663個;公開和簡化辦事程式的單位有4889個,占比88.55%;查處辦事刁難民眾典型案例507個;減少收費、罰款項目560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461個,錢款3330.0129萬元。
兩批活動共查處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涉法涉訴、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等方面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7558個,人數11965人。大力整治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查糾城鄉低保錯保漏保75147人;查糾違規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城鎮保障性住房245人;查處落實惠民政策優親厚友、以權謀私問題207個。查處不按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征地拆遷補償款、侵占挪用各種補助資金問題136個;查處對民眾欠賬不付、欠款不還、打白條耍賴賬的問題151個。
媒體熱議
新華網:
吃空餉,就是侵占國家公帑,涉嫌詐欺,還貌似變相貪污,已經激起了社會的廣泛痛恨。吃空餉的本質是利用公共權力滿足私利,應該追究法律責任,而不僅僅是簡單地予以懲罰。基於此,除了嚴懲吃空餉的人,更要懲處導演吃空餉和為吃空餉者創造條件的人,正是他們的直接亂作為和不作為,才導致吃空餉現象泛濫。
實際上,對於“吃空餉”行為,完全可以“動刑”。《
刑法》第266條規定:”詐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吃空餉”往往以偽造等手段,騙取國家工資福利。“吃空餉”,少則“獲利”幾千元,多則數萬元。由此來看,給“吃空餉”定性詐欺罪不算過分。
千龍網:“吃空餉”的背後是官員的“軟腐敗”
發生在各地的“蘿蔔招聘”、“冒名入學”以及“吃空餉”事件,都是已經在社會競爭中占得優勢位置的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為其子女輩謀利益。他們似乎已不滿足於自己這一代穩做“人上人”,而且要利用手中的資源構築“鐵桶江山”澤被後人。然而,官員對“官二代”的過分關愛,必然導致公平正義的失衡,階層流動的停滯,財富和地位上的懸殊加大,這不僅被人民民眾深惡痛絕,也是於社會和諧十分有害的現象。
國家不僅要預防和懲治官員貪瀆的“硬腐敗”,也要盯防官員利用職權向子女輸送利益的“軟腐敗”。反腐沒有終南捷徑,嚴肅綱紀和剛化程式是唯一的出路。
法制日報:“吃空餉”凸顯公共利益非法代際傳遞
虛構公職人員身份領“空餉”,這已涉嫌構成詐欺罪,相信幕後的操縱者對這一點不會不清楚,那么,為何為了那點看上去並不豐厚的利益,還要以身涉險呢。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並不怎么危險,所以才敢貿然進犯;二是看中了職位的長期收益,儘管收入很一般,但至少工作輕鬆而且還有上升潛力。而根治這兩點其實就是老生常談了,要確保權力的運行合乎法律規定,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徇私枉法。
5月13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職工喬木發微博稱,湖南衛視主持人何炅編制在北外,但“好多年沒來上過班”,卻依然領取工資。在各級政府和事業單位清理虛假編制風頭正勁的當下,娛樂明星吃空餉當然引發各方關注。17日下午,北外官方微博宣布,何炅主動提出辭職,學校尊重其選擇。
連日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即將漲工資的訊息,引來另一條新聞的火爆。北外副教授喬木在微博上發文稱,何炅的編制雖在學校,但已多年沒來上班,卻仍領取工資。對此,校方15日回應稱,何炅目前仍在該校校友會、基金會工作,不屬於“吃空餉”。漲工資和“吃空餉”兩條新聞之所以能聯繫到一塊,就因為,清理“吃空餉”是漲工資的前提,或者說是前奏。一方面,據5月12日有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國機關事業單位近4000萬名工作人員的工資將調整。一方面,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經表示,沒有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治理工作的省份,不能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在集體漲工資前夕,爆出明星“吃空餉”的傳聞,想不吸引人們的眼球都很難。
可是,在一片激動的討伐聲中,也有不少網友提出質疑:作為活躍在娛樂螢屏第一線的知名主持人,何炅還會在乎這“吃空餉”的區區幾千元月薪么?也就是說,這個“餉”相對於他巨大的無形資產和實際收入,也許只能算九牛一毛,連雞肋都算不上一塊,為何卻戀之不去呢?從邏輯上分析,這豈不十分可疑么?有人甚至懷疑何炅是被動“吃空餉”。
法律解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07年7月8日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為準確理解和適用該解釋。
《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總結了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各種新類型受賄刑事案件中的主要法律適用問題,並提出了具體處理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法發〔2007〕22號】第六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請託人以給特定關係人安排工作為名,使特定關係人不實際工作卻獲取所謂薪酬的,以受賄論處。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安排親屬到某些單位工作,不實際到崗卻領取薪酬。這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司法機關將這類腐敗行為列入懲治範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司法實踐中對某些似是而非的“吃空餉”行為,仍然需要根據事實和證據認真區分、鑑別,以免錯誤適用法律規定。
關於特定關係人“掛名”領取薪酬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劉為波認為國家工作人員要求或者接受他人給特定關係人安排工作的情況較為複雜,且與直接接受財物有區別,能否定為受賄,應區分情況分別定性處理:(1)如果特定關係人是“掛名”領取薪酬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受賄數額為特定關係人實際領取的薪酬數額。(2)如果特定關係人雖然參與工作但領取的薪酬明顯高於該職位正常薪酬水平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受賄數額為特定關係人實際領取的薪酬與正常薪酬的差額。(3)如果特定關係人是正常工作和領取薪酬的,對國家工作人員要求或者同意受益人給特定關係人安排工作的行為一般不宜認定為受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