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後現代

吃的後現代

吃”逐漸成在生活中成為一種品位與身份的象徵、小到一塊錢的臭豆腐,昂貴至數萬元的紅酒、交會在我們的餐桌、其所創造的精緻與活力、讓人昂奮:香料、懷舊食物與少數族裔的議題竟能從一鍋一碗中勃發生命力、具備後現代的新鮮景觀。

基本介紹

  • 書名:吃的後現代
  • 作者:廖炳惠 
  • ISBN: 7563357556
  • 頁數: 146頁
  • 定價:15.00元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 出版時間:2005.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叢書飲食文化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者自述,編輯推薦,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廖炳惠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5.11
頁數:146
定價:15.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飲食文化
ISBN:9787563357550

內容簡介

當飲食遇上後現代,一切味覺將從此改變……
在後現代語境中觀察飲食文學和食譜
就我們常見的生態及社會問題,作美食上的思索
透過後現代的餐飲,有限地去撫平我們內心的焦慮
“後現代”這個詞常被認為是充滿霓虹燈,五光十色玻璃體的拉斯維加斯式建築,或如逯耀東先生所指的“某當奴”(麥當勞)與“啃大雞”(肯德基)文化。兩種食物“來勢洶洶,超越了五四時期德、賽先生的東來”,讓傳統的飲食文化被夾著生腥的牛肉餅,外加洋蔥和酸黃瓜的兩片麵包所傾倒、粉碎。
“吃”逐漸成在生活中成為一種品位與身份的象徵、小到一塊錢的臭豆腐,昂貴至數萬元的紅酒、交會在我們的餐桌、其所創造的精緻與活力、讓人昂奮:香料、懷舊食物與少數族裔的議題竟能從一鍋一碗中勃發生命力、具備後現代的新鮮景觀。
作者學貫中西、旁徵博引、將飲食現象放到後現代的語境中,進行了頗有趣味的解讀:從飲食文學觀的轉變到後現代餐飲哲學、從食譜、香料、廚藝的旅遊到族群及多元食譜、懷舊料理和飲食的情色化、梳理出後現代語境中飲食的文化流變……

作者簡介

廖炳惠,現任台灣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專長領域:現代主義、比較詩學、文化符號學、相關藝術。主要著作:《文學關鍵字200》《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集》《解構批評論集》等書。論文散見Cultural Critique等學術期刊,及《中外文學》等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和報章。

作者自述

飲食導致新的社會發展及人際關係,文學和電影往往以這種方式展現食物和移民所造成的社會形態、財經、信息、科技 、運動、娛樂、醫療體制等方面的匯整。
在後現代的語境中觀察飲食文學和食譜,並對我們所常見的生態及社會問題,作出美食上的思索。我們將以這樣的方式,進一步討論如何透過後現代的餐飲,去有限地彌補、挽救社會的焦慮和危機。 ——廖炳惠

編輯推薦

關於飲食文化類圖書,近年來可謂是出版熱點。大多書都有較好的銷售業績。如山東畫報出版社的《吃的藝術》、三聯出版社的《文人飲食譚》,我社出版的“唐魯孫系列”《文學的餐桌》也屬於此類。但是從比較學角度來研究中西飲食文化,並且將後現代的理論引入這個領域的圖書,市面上不曾多見。此書是一本視角比較獨特的飲食文化著作。
作者從“前現代”開始談起,以富有學養但輕鬆的筆調,構成一篇篇短文,談異國美食的歷史,間雜電影、小說,談論目前“後現代”的飲食現象。本書引學術理論為經,深入淺出串連飲食與文化,引領讀者在文化情致之中,品嘗美食下掩藏的文化。

目錄

簡體中文版序
自序
第一篇前現代、早期現代、現代到後現代的飲食文學觀之轉變
第二篇 後現代餐飲哲學
第三篇 食譜、香料、廚藝的旅遊
第四篇 族群及多元食譜
第五篇 戀舊、懷古料理
第六篇 飲食的情色化
結語/台灣的後現代飲食與政治
參考書目

叢書信息

飲食文化 (共9冊), 這套叢書還有 《老鳳談吃》,《文學的餐桌》,《芝麻米粒說》,《吃的藝術》,《歐洲飲食文化史》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