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中國:吃在上海》是2002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吃在中國:吃在上海
- 外文名:Shanghai's Culinary Guide
- 作者:陳賢德
- 出版日期:200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935580, 9787501935581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頁數:170 頁
- 開本:32 開
《吃在中國:吃在上海》是2002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德。
《吃在中國:吃在上海》是2002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德。內容簡介權威提供,118個店家全方位資訊,特色菜餚,人均消費瞭然於胸,貼心呵護,圓您美食夢想。目錄《吃在上海》編委會吃在上海飽口福上海國際會議中...
《吃在中國――吃在上海精華本》是幫助遊客在上海尋吃的一本書。內容簡介 催發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與我們共同的想法:出版這本書中英文對照《吃在上海精華本》。但當真要編好這本小朋子並非易事。上海餐飲業海納百川,名店名廚多若星辰,美點佳肴數不勝數。如今要在數百萬家的餐飲企業中精選,何其難矣!圖書...
吃在上海精華本 《吃在上海精華本》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賢德。
《吃在中國--吃在北京》是評論類的圖書,內容包括北京的美食文化、餐廳推薦、菜系介紹等。還將對購物、美容、藝術、娛樂等來自等城市生活的其他介紹。本書目錄 阿麗雅餐廳中國大飯店・亨利酒吧北京國際飯店・大上海餐廳 天倫王朝飯店・影藝食苑餐廳 凱賓斯基飯店・龍苑京廣中心・滿福樓京廣中心・食街京都...
食在廣州的來由 清代上海在五口通商開埠以後,廣東人蜂擁至上海,從事與貿易相關的工作。居滬粵人,短時間內就猛增至四五十萬;配套的粵菜館成行成市地開辦起來,粵菜逐漸征服了上海人以及其他各色移民,尤其是一眾的文人;而文人們在至為發達的商業傳媒上搖筆弄舌,“食在廣州”的名聲就這樣開始不脛而走。最早...
吃在北平 再談吃在北平 北平的甜食 北平的獨特食品 二談北平的獨特食品 故都的早點 故都的奶品小吃 燕京梨園知味錄 燕塵偶拾 北平上飯館的訣竅 津沽小吃 吃在上海 熊掌及罕不拉怎么吃 曼谷的水果 談酒 閒話“香檳酒”酒話連篇 為人肝醒酒湯敬復仙翁先生 談喝茶 談菸斗與抽板煙 鼻煙及鼻煙壺 漫談香菸 與...
上海市(Shanghai),簡稱“滬”,別名“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38]位於中國東部,地處長江入海口, [162]境域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省和浙江省,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38]下轄16個區。 [37]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75.89萬人, [191]上海話屬吳語方言太湖片。 [146]市政府駐地上...
《中國米食大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財經節目中心推出的米食文化探尋節目,包括《中國米食大會第一季》《中國米食大會第二季》。該節目邀請不同領域的嘉賓組成“米食尋味團”,到六個具有“米食文化”差異性的省份——浙江、廣東、湖南、湖北、雲南、海南進行深度走訪,開啟別具一格的中華米食文化探尋之旅。《...
此外,北京的羊肉火鍋、浙江的八生火鍋、杭州的“三鮮火鍋”、湖北的“野味火鍋”、東北的“白肉火鍋”、香港的“牛肉火鍋”、上海的“什錦火鍋”、山東的“羊湯火鍋”等,也風味別具。重慶火鍋從其淵源和歷史上來說,分為兩派,即縴夫拉船的水派火鍋和馬幫旱路的陸派火鍋。按燃料區分有碳火、電、酒精等;按火鍋...
江南一帶的常州、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蕪湖等地都有著悠久的小籠包烹飪歷史,現存著不少以小籠包為特色的百年老店。自50多年前有中國移民在西班牙經營中國餐館開始,中國的小籠包也開始在西班牙食客中享有盛譽。西班牙語選單上的解釋是:“中心加肉的中國麵包”。由於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館或酒吧也出售...
《談吃上海的吃及其他》是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丐尊、陳子善、蔡翔。本書精選現當代著名作家以“食”為題的經典散文。內容簡介 中國素來是一散文大國,古之文章,已傳唱千世。而至現代,散文再度勃興,名篇佳作,不勝枚舉。閱讀經典散文,親近母語的魅力,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同題散文經典”叢書...
上海灘時尚小吃 難以忘懷的上海傳統美食 索引 英文目錄 Traditional Chinese Restaurants Well-known Specialty Restaurants Elegant Western Restaurants The Trendy Dim Sums in Shanghai Unforgettable Traditional Shanghai Classics ……前言 2010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中國東海之濱的國際大都市上海向前來參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
【北京】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抄手”有“牽起你的手”之意)【重慶】重慶稱抄手,重慶東北部的開州區、萬州、雲陽等地稱包面。【湖北】有人也稱為水餃(武漢地區稱呼)、包面(湖北其他地區稱呼)。【安徽】皖南稱為“包袱”。【江南】上海、...
雞蛋仔取出後,要放在晾架上晾2分鐘左右,這樣散一下熱氣和水蒸氣再吃,口感才外酥脆、內柔軟 做法四 食材原料 雞蛋2個、 油30g、 奶粉5g 、泡打粉6g、 牛奶165g 、木薯粉28g、 糖50g、 低筋麵粉140g、 生粉28g 製作方法 做法五 食材原料 主料:低筋麵粉 輔料:土雞蛋、牛奶、水、泡打粉 調料:白砂糖、...
鹹鴨蛋,又叫青皮、青蛋、鹽鴨蛋、醃鴨蛋,古稱鹹杬子,是中國特色菜餚。鹹鴨蛋在中國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在市場上也備受喜歡。鹹鴨蛋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唯有江蘇高郵鹹鴨蛋最為著名。袁枚的《隨園食單·小選單》有“醃蛋”一條:“醃蛋以高郵為佳。”鹹鴨蛋 :Salted Duck Egg,蛋殼呈青色,...
春節(Chinese New Year),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農曆年(又叫陰曆年)的第一天 [152-153] [155],俗稱“過年” [65],從臘八或小年開始,到元宵節,都叫過年。 [111]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是一種原始的宗...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松江唐經幢 三山會館 秋霞圃 松江醉白池 三、文化藝術 魯迅公園 上海博物館 上海美術館 上海音樂廳 佘山天主教堂 民族文化村 景德鎮陶瓷上海藝術中心 福泉山遺址 四、紅色之旅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二大會址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周公館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毛澤東舊居 孫中山故居 ...
中國小吃(上海風味)《中國小吃(上海風味)》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市飲食服務公司
拉麵是日本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的小吃。經常可以看見拉麵店門口排成長龍的客人,拉麵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日本的"國食"。拉麵是由中國流傳到日本,中華料理中為人所熟知的拉麵,正是日本拉麵的原身。為適應不同地區居民的口味,拉麵的烹調技術及風味也分成多種流派。不過基本來說是分成了北、中、南三大區域。初期大部分...
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製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其味道也差異甚大。長沙和紹興的臭豆腐相當聞名,台灣、浙江、上海、北京、武漢、玉林等地的臭豆腐也頗有名氣。菜品起源 典故傳說 說法一 話說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過乞丐和和尚,有一次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
四喜烤麩是上海市的一種傳統小吃,屬於滬菜系-本幫菜;該菜品也是上海人年夜飯中的常見冷菜之一。四喜烤麩通常將烤麩、金針菜、木耳、花生米洗淨了過油炒,成菜後香香甜甜。烤麩發得好的話,嚼起來會略有彈性,有濃重的醬汁從孔里滲出來,回味無窮。菜品歷史 上海人過年吃菜愛討口彩,“烤麩”即“靠夫”,寓意...
中國人食用餛飩的歷史至少有1500年以上,相傳餛飩的發明者為吳越美女西施,江南一帶人家以食用餛飩來紀念美女西施。對於上海人來說,吃餛飩更是一份忘不了的舊日情懷:舊上海街頭遊走的柴爿餛飩是每個人都有的童年回憶;這種簡易卻功能齊全的小吃擔子就叫柴爿;上海弄堂的絲襪餛飩還與浪漫的愛情故事一起寫入了眾多的...
川菜、魯菜、閩菜、粵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淮揚菜、豫菜、晉菜、鄂菜、雲南菜、北京菜、東北菜、西北菜、貴州菜、上海菜、新疆菜、客家菜、台灣美食、香港美食、澳門美食、贛菜 外國美食 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泰國菜、印度菜、法國菜、義大利菜、西班牙菜、英國菜、越南菜、墨西哥菜 提示 不能一起吃的食物...
奧地利的維也納豬排比人臉還大,是咖啡廳的必備美食,做法上是把豬肉打平至70cm以上,用香檳酒浸泡幾小時,再裹蛋液、配上麵包糠,下鍋油炸而成;上海炸豬排是很有特色的傳統特色小吃,裹上中國厚重的麵粉,不用麵包糠,調味需要用辣醬油提鮮;日式炸豬排屬於日本料理中的洋食,先裹麵粉、再配上麵包糠,不用把肉...
《滬中吃》是2009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吉蓉。內容簡介 上海的吃和這座新潮的、有氣勢的城市一樣,從風味講海納百川,從數量講“一地雞毛”:走進上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高檔低檔的餐館菜館飯店食品店,足夠愛吃的人瀟灑得像清代大書法家鄭板橋寫在青城山天師洞飯堂的那個楹聯一樣,隨手便能“掃...
最初還只是一種嘗試,因為中國人性格上的內斂和那個時期網民結構偏年輕,連張濤自己都不確定這種模式能不能行。驗證的結果發現儘管中國人性格內斂,但是在網上還是樂於去表達;上海相對發達的商業環境下,餐館的林立讓網民天生對去哪吃喝就有選擇和比較的欲望;這也讓張濤堅信了自己的一個原則:做點評一定要選擇那種競爭...
1937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手工藝產品展覽會上,桂林腐乳受到推崇,並從而暢銷國內外。1983年,被評為全國優質食品。紅腐乳紅腐乳從選料、到成品要經過近三十道工藝。腐乳裝壇後還要加入優質白酒繼續沁潤,數月後才能開壇享用,是最為傳統的一種腐乳。紅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紅色,切面為黃白色,口感醇厚,風味獨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