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理星

名稱:司理星(Themis)(24 Themis 發音為 /ˈθiːmɪs/, 希臘語:Θέμις)是被發現的第24顆小行星,在主帶小行星中是較大的一顆,它也是司理星族成員中最大的。它於1853年4月5日被 安尼巴萊·德·加斯帕里斯發現,司理星的直徑為198千米,質量 為5.75×10千克,公轉周期為2022.524天。之後被命名為忒彌斯,這是希臘神話自然法則中擬人化的神,以維持神間的秩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理星
  • 外文名:Themis
  • 發現日期:1853年4月5日
  • 發現者:A. de Gasparis
  • 直徑:200千米
基本介紹,實地勘測,勘測結論,

基本介紹

臨時編號:
發現日期:1853年4月5日
發現者:A. de Gasparis
直徑:200千米
司理星(Themis):《希臘神話》天理女神忒彌斯(Themis),天神烏剌諾斯(Ouranos)與地神該亞(Gaia)之女,巨神提坦族(Titans)之一。大神宙斯(Zeus)的第二位伴侶。

實地勘測

兩個研究小組(他們都利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紅外望遠鏡設施”(IRTF)進行研究,但是獨立進行研究的)獲得了主帶小行星“24 Themis”的紅外光譜,該光譜表明,這個小行星廣泛存在一個含水冰 和有機物的寒冷表面。雖然水在一些小行星表面的存在過去已從幾個較小的小行星類似於彗星的活動中推測出來,但這些結果是對小行星帶中水和有機物的首次實際測量。表面凍的存在尤其讓人吃驚,因為在距太陽這樣一個距離處(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曝露的冰所能存在的時間(所具有的壽命)相對比較短。

勘測結論

在2009年10月7日,使用NASA的紅外線望遠鏡證實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有水冰存在,它的表面完全被冰覆蓋住。當這些冰升華之後,表面下的冰可能就會補充上來。在表面上還檢測到有機化合物,包括多環芳香烴、 CH2和CH3。
對司理星的水採用了另一種與太陽風在月球表面形成水相似的機制來解釋。太陽風中高能量的質不斷的撞擊小行星表面含有氧的礦物,會產生可以察覺出來的水,表面的羥基群(O-H)在質子(H+)和氧原子的撞擊下在表面形成的氧化物(S=O)可以進一步的轉化成為水分子(H2O)吸附在氧化物的表面上。重新整理在氧化物表面假設的化學程式,可以寫成下面的公式:
2 S-OH → S=O + S + H2O
2 S-OH → S–O–S + H2O

此處S代表氧化物的表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