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打口,位於澳門半島東南部,火船頭街與河邊新街相銜接處的一塊休憩空地。葡文以1866〜1868年澳門總督之名命為柯邦迪前地。前面部分是巴士總站。旁邊有英京,新新兩家酒店。由於營地街市改建,司打口曾經改為臨時街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打口
- 外文名:Praça de Ponte e Horta
- 地點:澳門半島東南部
- 鄰接廣場:長約100米,闊約35米
名字來源
與鴉片貿易
由於當時澳門對外的水路交通都以北灣(即內港)為主要港口,故在這一帶就有多個埠頭,不過這些大都是屬私家用途。其中位於今司打口位置的埠頭,當時其對出還屬水域,埠頭為“凹”字形,中間的河道約在今聚寶街和蓬萊新街街口之間,可予船隻在其航行,在以西北的盡頭為石階,以便船隻靠岸及上落船客和貨品。在與火船頭街的位置還架有一道木橋連線埠頭兩岸,但只可行人。
司打口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澳葡收歸的,澳葡在埠頭兩岸興建貨倉存棧(稱“公棧”或“官棧”),並於石階上修建一座大屋。而澳葡則利用司打口進口美名為“洋藥”的鴉片,並在此埠頭駐有汛兵和稅吏,而石階上的大屋原來就是用作收稅的辦公樓。自此,司打口便成為了當時澳門唯一一個鴉片進口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