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織造工會

澳門織造工會

澳門織造工會1968年1月1日成立。初期會址:司打口火船頭街49號三樓。現址是黑沙灣馬路42號福祥樓二樓。宗旨是熱愛祖國,熱愛澳門,加強工人團結,維護工人的合理權益,發揚互助互愛精神,辦好工人福利、文敎和康樂事業。1996年有個人會員361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門織造工會
  • 成立於:1968年1月1日
  • 初期會址:司打口火船頭街49號三樓
  • 會員:3611人
成立起因,歷史事件,

成立起因

澳門織造工會踏入六十年代,珠塑五金織造等新興行業不斷冒起。隨著小規模的廠號大量湧現,倒閉和欠薪事件頻頻發生。工友怨聲載道。在1964年,現代工藝社欠薪。針織和穿珠仔工友互相關心和支持,最後贏得勝利。翌年,在工聯陳來雨、陳玉蓮等啟發和引導下,工友們成立了群益結義社(包括針織、珠繡、織布、假髮、制手錶帶等行業)。

歷史事件

也是在1964年,澳順、僑光、偉新等針織廠內參加了群益社的工友組織工友慶祝國慶。澳順廠廠方大為不滿,開除了七、八位賣餐券的工友,並揚言要開除參加慶祝活動的工友。群益社派代表會見廠方。廠方不僅拒絕,還召來警員。幸工友早有準備,寫好公函。警方才沒有介入。工聯組織各工會成立交涉團,成員包括陸昌、梁煜、黃棠等。經過多次談判,達成協定:由多間針織廠聯合開一間山寨廠,收容在這次事件中被開除的工友,確保他們有工開,而工價亦和各廠一樣。
1968年,隨著出口加工業復甦,群益社的針織會員增至二千左右。為了更好開展工作,經群益社工友分不同行業開了多次會,大家一致同意分成織造工會(包括織機、織布、織嘜、手襪、毛紡、織布、洗染、紡織等)和珠繡、塑膠、五金工會(包括珠仔、假髮、制手錶帶、塑膠、五金等)。
在七十年代,織造行業興旺,勞資事件也特別多。工會有時一天要處理近十宗。期間,工會培養了大批積極分子協助拓展會務。
在1974年至1977年期間,偉新、僑光等廠曾成立基層分會,但卻因此給予廠方有機會排擠在工會當負責人的工友。
1976年,澳門針織廠屬下八間分廠的職員數十人不聽從工會意見,實行大罷工,要求每年加薪百分之二十、不準開除職員……。由於得不到工友支持,罷工進行了三、四天終告失敗。
八、九十年代,在工序外移、行業萎縮相繼打擊下,本澳織造業走向式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