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論叢(第十三集)

史記論叢(第十三集)

《史記論叢(第十三集)》是2016年10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可、劉德奉、陳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記論叢(第十三集)
  • 作者:張大可、劉德奉、陳曦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頁數:722 頁
  • 定價:14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348265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史記論叢(第十三集)》是中國史記研究會第5屆年會學術成果專集。本屆年會由中國史記研究會與重慶文化藝術研究院聯合主辦。收錄論文65篇,分為《史記》文本與註疏研究、《史記》思想文化研究、《史記》人物傳記研究、《史記》文學藝術研究、史事研討、“一帶一路”學術研討、《史記》與巴蜀文化研究等部分,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角度新穎,半數論文出自中青年學者之手,表現了《史記》研究的後續力量。

圖書目錄

序篇·史聖頌
史聖頌
第一輯 巴渝文化研討
構建巴渝文化研討
構建巴文化學的初步構想
巴渝文化構成要素
論巴渝文化圈叢
巴渝文化亟鬚髮掘梳理與弘揚
神遊於幽明之間——巴巫靈巫文化與巴渝儀式戲劇通靈運演研究
古代巴渝軍事地理研究芻議——以十世紀以前為中心的考察
巴渝古代文獻述略
巴渝文化研究的重要地方志文獻——讀《重慶市略志》的學術思考
舊方誌中的工藝美術史料輯錄的實用價值芻議——以清代兩種《石柱廳志》為例
巴渝文化與重慶文化研討
巴渝文化與重慶文化
論“巴渝文化”是貫通重慶古今的主流文化
略論巴渝文化對當代重慶文化的影響
渝人及其習俗
厚植公平正義價值觀念的文化土壤——重慶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價值取向研究
小說發生與古小說民族特徵的文化成因——兼及巴渝地區古小說的厘定
重慶大後方抗戰文化中心的歷史作用
協調推進五大功能區文化發展研究
巴渝文化女懷情研討
女懷清台考
重建懷清台的價值與歷史意義
巾幗英豪巴婦清
巴寡婦清與古代巴地丹砂
從安邊和民族政策高度看秦始皇對巴寡婦清的尊禮
秦始皇禮遇巴寡婦清探由
秦始皇為何高度禮遇巴寡婦清
探討長壽文化的意義
第二輯 《史記》學術研討
《史記》文本與注釋研究
《呂不韋列傳》字詞及疑難辨析
讀《史記》獻疑五則
《貨殖列傳》疑難考辨新論
王有宗《分段詳註評點史記菁華錄》音注韻母“例外字”試解
吳敏樹及其《史記別鈔》評
《日本國志》“外史氏日”對《史記》“太史公日”的沿與革
《史記·天官書》壁宿考
讀《史記·大宛列傳》札記
《史記》思想文化研究
司馬遷是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史記·儒林傳》的學術價值——兼論與《漢書·藝文志》的互補
《史記·外戚世家》意旨小議二則
司馬遷思想與當代中國之發展
略論司馬遷的吏治觀——以《史記·循吏列傳》為中心
論《史記》孝道思想
《史記·儒林列傳》四題
從《循吏列傳》等關聯傳記管窺史公的治政
從《史記》看孔子師生關係及其現實意義
李景星《史記評議》探析——以武將相關篇章為考察中心
《史記》人文精神與高中語文教學
《史記》傳記人物研究
試論《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管仲篇》塑造的齊桓公、管仲形象一一兼與以《史記》為代表的傳世
文獻塑造的桓、管形象的比較
范蠡“陶殊公”名號考釋
淺談《史記》“鴻門宴”中的劉邦與項羽
袁盎“賊臣”形象斷想
魏太子增考
張良“道引不食谷”的根源探究——以《史記》與馬王堆帛書互證
紛紛天下奇男子,不及淮陰一婦人——司馬遷筆下的漂母形象
羋八子:千古太后第一人
也論樂毅
李離過聽斷獄伏劍死
石奢追盜縱父自裁
公儀休之為相
張釋之循法辦案
《史記》文學藝術研究
從山水遊記看柳宗元對《史記》的學習
屈原賈生列傳》與司馬遷文學思想摭談
《史記》音樂隱喻價值論
宋代司馬遷《史記》接受之文章學價值
金聖歎《史記》評點的傑出成就
《史記》文體的文學史思考
《史記》所記宮廷音樂人及其樂事
《史記》的地名借代及其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史記》的場景建構與人物形象塑造
“一帶一路”學術研討
把握機遇,打造韓城文化成為歐亞新絲路的東端起點
“一帶一路”與中國外交轉型:機遇、挑戰及對策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軍事力量重塑與境外運用
淺議重慶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文化發展戰略支點的路徑選擇
老城這篇文章說大也小
《史記》史事研討
也談“章邯軍”與“王離軍”
略論《牧誓》八國之西蜀“羌”
秦律與大雨失期揭竿而起考
韓信“謀反案”真相再探
豈止約法三章
試論劉邦之“約法三章”
強秦之言(一):商鞅的舌戰——齊魏馬陵之戰的幕後推手解密
《孫子兵法》與中國傳統軍事文化
西楚時期田氏反楚的“城陽”的地理鑑定
讀《史記》札記五則
司馬遷生年研討及其他
司馬遷生年十年之差百年論爭述評
評趙生群的司馬遷生於前135年說之新證
原生態的司馬遷民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