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史籀
- 所處時代:周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史籀,周宣王時為史官,庾元威曰:柱下史。善書,師模倉頡古文,損益而廣之,或同或異,謂之為篆曰大篆或稱"史書"久佚·<閣貼>載其所書六字,可見一班·又:...
史籀篇,蒙學課本。《漢書·藝文志》著錄《史籀》十五篇,謂周宣王太史作, 以教學童,字與孔子壁中古文異體,秦人所作《倉頡》、《爰歷》、《博學》, 文字多...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文字,罷與秦文不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
籀文是古代秦國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於在春秋時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個字,因此叫籀文,據說“籀”的意思是“誦讀”。唐朝時出土的“石鼓文”據...
“籀”特指籀文,出現在周宣王時期,太史籀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和規範,著大篆15篇,世稱《史籀篇》。《史籀篇》是一部字書,形態與古文大篆略異,主要用於...
其以籀名史,特因所載多金石款識,篆隸之體為多,實非專述籀文。中文名 籀史 作者 翟耆年 籀史 ·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四庫提要 所錄各種之後皆附論...
大篆狹義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中文...
由於籀文已於始皇時焚毀殆盡,秦漢之後很少存留此類文字,加之很多石鼓文字未收入後世之字書,辨認無據,於是“史籀說”便成了定論。韋應物因以“諷”而刻詩不好...
姬靜命作史籀 周宣王曾命太史作大篆《史籀》十五篇,作為太史教授史學童的課本教材。 [33]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決定統一各國文字為小篆,於是令李斯作《倉頡》七章...
史篇,是漢語辭彙,解釋為《史籀篇》的省稱。...... 《史籀篇》的省稱。相傳為 周代教學童識字的字書。《漢書·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
他還寫了《史籀篇疏證辨》,發表在《四川大學文學集刊》第二期上,對王國維關於《史籀篇》的看法多有駁正。40年代後期,他讀到董同龢關於《廣韻》重紐的文一...
孔氏古文稱後者為史籀大篆。魯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魏正始(240~248)三體石經中,首列古文,只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