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籀(zhuàn zhòu)是文字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書體的稱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篆籀
- 拼音:zhuàn zhòu
- 類別:書體的稱謂
- 起源:周宣王時期
基本解釋:篆文和籀文。
“籀”特指籀文,出現在周宣王時期,太史籀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和規範,著大篆15篇,世稱《史籀篇》。《史籀篇》是一部字書,形態與古文大篆略異,主要用於識字啟蒙,規範天下文字。籀文雖被定為標準文字卻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及平王東遷,諸侯立政,家殊國異,文字乖形”,只有遠在西陲的秦國將籀文相對獨立地承習下來,並對後來文字的改造產生了巨大影響。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文字,罷與秦文不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