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評審(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秋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授、博導
個人檔案,個人簡介及學術評價,主要出國出境經歷,主要研究興趣,主要專著、編著,論文代表作,其他公開發表的部分論文,主要獲獎情況,作為第一主持人承擔的科研項目,其他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重要教學任務,
個人檔案
姓 名 史秋衡
性 別 男
職 稱 教授、博導
職 務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廈門大學高教質評所所長
研究室 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
學 位 博士
個人簡介及學術評價
廈門大學教學科研一級重要崗位教授,國家專業技術二級教授,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廈門大學高教質評所所長。專業特長為高等教育學和教育經濟與管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評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領軍人才,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 福建省 “百千萬人才”。 德國哥廷根大學、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印度浦那大學等客座教授、訪問教授。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高等學校分類體系與設定標準研究》 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 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研究》 首席專家,馬工程重大項目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研究》 首席專家。 《中國社會科學》、《教育研究》 等權威刊物審稿專家, 人大複印《高等教育》執行編委。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審核評估專家。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後管委會等評審專家。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三等獎和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獎8次。 獨立或第一作者出版8部專著,第二作者或副主編出版8部著作;在國內外權威報刊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曾應邀赴教育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哥廷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威斯康星大學、哈佛大學、 托萊多大學、遠東聯邦大學、浦那大學等做特邀講座。曾應邀赴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法國、 荷蘭、印度、香港地區、台灣地區等講學、研究、訪問及參加學術會議。招收博士生及博士後,主講博士生課程《高等教育管理學專題研究》、《教育領導與管理專題研究》及《高等教育評估專題研究》。
據華東師範大學學者於2009年刊發的文章 《中國高等教育研究30年:研究者與研究機構的分析--基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 的研究數據顯示,史秋衡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被轉載次數位居30年來全國第8名。《國家教育行政學報》2011年第七期刊出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王嘉毅的《2000-2009年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動態》一文,文章指出,體現高等教育研究主力軍的 《高等教育》 轉載數據顯示,史秋衡 在2000-2009年《高等教育》上的轉載文章列十年來全國第3位,並認為除期刊文章外,史秋衡出版的高教評估類著作也在高等教育學界引起了重大反響。
主要出國出境經歷
1. 1995年3月至1996年9月,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
2. 1997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3. 2001年12月,赴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調研。
4. 2003年12月,訪問新加坡等國高校。
5. 2004年5月至7月,赴美國參加AIR年會;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訪問教授;參加美國National Data Policy Institute;訪問美國和韓國高校。
6. 2004年10月至11月,赴台灣淡江大學、香港樹仁學院、澳門亞洲公開大學等13所私立高校學術訪問;赴台灣淡江大學參加台海兩岸私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
7. 2005年9月至10月,受中華發展基金會專業人士教學/研究計畫資助,為私立淡江大學訪問教授,研究題目為:兩岸高教評鑑體系比較研究,期間為淡江大學高教所碩士生班、教政所碩士生班、暨南大學教政系本科生和比較教育系教師與博士生舉辦4次學術講座,出席94年度技術學院專案暨追蹤評鑑專家會議,接受政治大學和東吳大學研究人員的學術諮詢等,還訪問了雲林科技大學和中州技術學院。
8. 2006年9月,赴歐洲進行了學術訪問,作為協作主持者及大會發言者,參加了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舉行的International EducationForum East Asia -- Germany Global Challenges of Educational Systemsand Lifelong Learning;訪問了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德勒斯登技術大學和開姆尼茲技術大學、法國巴黎高師和荷蘭萊頓大學等5所國際著名大學;訪問了德國著名職教機構F+U。
9. 2009年10月,作為中方會議主席及大會主題報告人,參加了1日至2日在美國托萊多大學教育學院聯合主辦的US-Sino Symposium 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和歐文社區學院。
10. 2011年1月至2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博士生導師短期出國交流首批資助,訪問了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牛津大學教育系及南安普頓大學教育學院。
11 2012年3月至4月,訪問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波士頓學院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並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12. 2012年9月至10月,受第二批百千萬人才工程海外研修項目資助,訪問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還訪問密執根大學教育學院、東密執根大學教育學院、托萊多大學教育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3. 2014年5月,應邀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東密執根大學、托萊多大學學術訪問。
14. 2014年6月至9月,應邀擔任德國哥廷根大學社會學院教育系客座教授並於2014年6月至9月赴德訪問。
15.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與教育部聯合《國外教育調研訪問學者項目》高級研究學者資助,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期間還訪問了夏威夷大學、哈佛大學、托萊多大學和東密執根大學等。
16. 2016年7月至8月,應邀擔任印度浦那大學教育學部客座教授並於2016年7月至8月赴印訪問。
17. 2016年12月,應邀訪問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及做學術講座。
18. 2017年4月,應邀訪問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及做大會報告與學術講座。
主要研究興趣
高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職業技術教育
主要專著、編著
1.史秋衡等著(第一作者):《企業家與高等教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版。
2.李澤彧、史秋衡等著(第二作者):《港澳台高等教育法規與政策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史秋衡著:《高等教育產業的特殊性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劉金桂、史秋衡等著(第二作者):《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
5.史秋衡、余艦等著:《高等教育評估》,貴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6.史秋衡、劉文華等著:《我國民辦高校評估指標體系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7.潘懋元主編、史秋衡、馮典副主編:《大學教育質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8.潘懋元主編,史秋衡副主編:《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1卷--兩岸互動新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9.潘懋元主編,史秋衡副主編:《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2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會責任》,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10.史秋衡、陳蕾著:《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範式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11.潘懋元主編,史秋衡副主編:《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3卷)》,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2.史秋衡、吳雪、王愛萍等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3.謝一風、史秋衡著:《高職院校縣校合作模式研究》,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年4月版。
14.潘懋元主編,史秋衡副主編:《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4卷)》,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5.潘懋元主編,史秋衡副主編:《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5卷)》,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16.史秋衡、汪雅霜著:《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17.史秋衡著:《國家高校分類體系及其設定標準實證研究》,科學出版社2016年5月版
論文代表作
史秋衡、王德林、黃亞元:"誠信:解決高等教育公平與效率矛盾的一個新視角",《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年第11期;《高教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2004年被SSCI收錄,收錄刊物為CHINESEEDUCATION AND SOCIETY, Bimonthly, Volume 37, Number 1 / January / February 2004
史秋衡:"對高校經費管理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史秋衡:"試論我國高師教育課程設計模式的改革",《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2期。
史秋衡:"試析香港高師教育課程設計模式的發展趨勢",《江蘇高教》1995年第3期。
史秋衡:"香港高師教育的辦學模式及發展取向",《比較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史秋衡:"英國、香港和大陸高師教育辦學模式比較",《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
史秋衡:"國外企業家捐資興學模式淺析",《教育與經濟》1995年第4期。
G.Williams, Sandra S.Liu,Qiuheng Shi:"Marke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igher Education Policy,Vol.10,No.2,1997,ISSN0952-8733/97,IAU, UNESCO, Paris.
史秋衡、張燮:"香港、內地公開進修模式比較研究",《教育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複印《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全文轉載。
史秋衡:"內地、香港高師教育學術性與師範性關係的比較",《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劉秀明、史秋衡:"香港大學管理的取向:向終生學習體系轉軌",《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5期索引。
史秋衡:"大學排名中社會科學研究與發展定量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9年第1期;大學科研評價量化國際研討會論文,收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評價與指標》。
史秋衡:"師資隊伍建設:民辦高校發展的根基",《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9期索引。
史秋衡:"評香港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設計模式",《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史秋衡:"教育的產業性不容置疑",《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史秋衡:"高等教育產業理念比較及匡正",《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1年第7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我國高教產業理念應澄清的幾個問題",《光明日報(教育周刊)》2001年7月12日;人民(日報)網2001年7月12日全文轉載;《教育文摘周報》2001年8月29日全文轉載;《高教文摘》2001年第8-9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國際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若干模式",《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年第7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民辦高教的獨特模式",《光明日報(教育周刊)》2002年5月30日。
史秋衡:"應對網路教育時代挑戰調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戰略",《中國高等教育》2002年第12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2年第7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西部大開發與現代民辦大學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論高等教育產業化趨勢",《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5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學報文摘》2002年第6期轉載。
史秋衡、寧順蘭:"高等學校產權分析",《教育與經濟》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王平、寧順蘭:"論我國民辦高等學校教育評估的策略",《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寧順蘭:"2002年中國高教管理研究:新進展與新趨勢",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管理專業委員會編《2002-2003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現實與理想》主題論文,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史秋衡、高曉傑:"依託地方優勢產業,創建特色高職院校--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踐的思考",《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史秋衡:"百年之鑑--20世紀的香港高等教育",潘懋元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百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史秋衡、寧順蘭:"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進展與發展趨勢",《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第15-16期。
史秋衡:"學習型社會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中國教育報》2003年11月28日。
史秋衡:"呼之欲來又步履維艱的學分制",《中國教育報》2004年2月13日。
史秋衡:"高校人事改革不能隨心所欲",《中國教育報》200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中國教工》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縮短碩士學制大勢所趨",《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4日。
史秋衡等:"大陸民辦高校的分類與評估",收入《台海兩岸私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04年10月28日出版(註:正式出版ISBN986-7385-05-5)。
史秋衡:"加強專業道德規範深化高校師德建設",《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第16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5年第10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馮典:"美國政府在高校分層分類中的作用及啟示",《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第9期。
史秋衡、吳雪:2003-2004中國高教管理研究:新進展與新趨勢,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管理分會編《2005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現實與理想科學發展觀專輯》主題論文,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史秋衡、馮典:轉變政府調控方式最佳化高校分層分類,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陳縈:稅制改革與擴大高等教育籌資渠道,《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3A期。
史秋衡:高等教育地方化:現實與趨勢,《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史秋衡、寧斌:美國社區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結構及設計思想,《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對突破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中國高等教育》2006年第15-16期。
Qiu-Heng Shi: The Place of Research in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AUHorizons, Vol.12, No.3-4,Oct.2006 (IAU, UNESCO, Paris)
史秋衡、陳蕾:2005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回顧與展望,《2006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現實與理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史秋衡、林秀蓮:中國大學本科生學習過程規律研究--以廈門大學為例,《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7年第7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劉麗麗:認同危機: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隱憂,《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24期。
史秋衡、閻飛龍:日本私立高校面臨倒閉危機,《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8年第7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閻飛龍:對高等教育評價哲學的探討,《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評價與管理》2008年第4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陳縈:美國高等教育供給模式與教育質量的關係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史秋衡、陳縈:戰略工具在高職院校發展中的綜合套用,《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人大複印《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王愛萍:套用型本科教育的專業特徵,《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第21期;《職業技術教育》2008年第28期。
史秋衡、吳雪: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制度變遷探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吳雪:英國高校科研質量管理的路徑選擇:從院校競爭走向國家整體協調,《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史秋衡、郭華:過度市場化下中外合作辦學的理念調整及發展規劃,《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
史秋衡、吳雪:&大學基層學術組織制度建設的內在邏輯,《復旦教育論壇》2009年第5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9年第11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中國高等教育與社會凝聚力關係變革分析,《教育展望(國際比較教育)》2009年11月;Prospects中文版,No.3, 200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UNESCO/IBE)編。
史秋衡、王愛萍:高等教育質量觀:從認識論向價值論轉變,《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史秋衡:《質量與特色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民族院校管理研究》序,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史秋衡:《規模擴張以來高校專業結構變化研究》序,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史秋衡:高等教育薄弱地區發展高等教育的探索與思考以宿遷學院為例,《江蘇高教》2011年第4期。
史秋衡、文靜: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基於學情調查的自我評價分析,《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8期封面重點全文轉載。
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史秋衡、盧麗君:大學文化:提升學生學習的育人文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史秋衡、張湘韻、矯怡程:我國高職院校縣校合作發展模式,《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人大複印《職業技術教育》2012年第12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教育學文摘》2012年第4期重點轉載。
史秋衡:《標準參照語言測試研究》序,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史秋衡:呼喚走向鄉鎮的職業教育,該刊視點(卷首語),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年第11期。
郭建鵬、楊凌燕、史秋衡(通訊作者;大學生課堂體驗對學習方式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多水平分析的結果,《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史秋衡:&強學科才能強校,《中國教育報》2013年3月4日。
史秋衡、文靜:大學生學習滿意度測評邏輯模型的構建,《大學教育科學》2013年第4期。
史秋衡:建設高等教育智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國教育報》2013年8月21日。
史秋衡:&教育率先現代化: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紀念鄧小平三個面向題詞30周年,該期首篇,《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
史秋衡:三個面向: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指針,《中國高等教育》2013年第20期。
史秋衡:&章程原點:真正保護大學內生力量,《中國教育報》2013年10月21日。
史秋衡:《英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制度變遷研究》序,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史秋衡、矯怡程:不同類型高校本科生源質量的實證研究--基於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的數據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14年第1期。
史秋衡、李玲玲:“大學章程的使命在於提高內生髮展質量”,《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史秋衡:“大學生學習情況究竟怎樣”,《中國高等教育》2015年3/4期。
史秋衡:“高校特色專業培育源於實踐的持續深化——《高校特色專業培育的理論與實踐》評介”,《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史秋衡、古爾扎·阿里·沙阿布哈里:“巴基斯坦大學生滿意度的實證研究”,《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史秋衡、陳志偉:“德國雙元制套用型碩士培養機制探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
史秋衡、陳志偉:“已開發國家頂尖人才培養體系特徵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
其他公開發表的部分論文
史秋衡:"論高校內部自組織與外部調節的和諧",《吉林教育科學--高等教育》1992年第5期。
史秋衡:"高校教學科研關係的平衡與運行機制",《江蘇高教》1992年第6期。
史秋衡(參與):《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管理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史秋衡:"留學教育的措施及影響",《留學教育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版。
史秋衡:"留學教育對財政的影響",《留學教育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版。
史秋衡:"大學的系統化管理模式",《熵與交叉科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史秋衡:"廈門大學電子工程類人才培養探析",《高等教育論文集(2)》,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史秋衡:"吸引科技人才的七種方法",《教育時報》1994年2月20日。
王宗篪,史秋衡:"試析大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與大學教學的關係",《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全文轉載。
史秋衡:"市場經濟與大學學院制",《現代教育論叢》1994年第4期。
史秋衡(參與):《高等學校投資效益研究》,上海高教研究雜誌社1994年5月。
史秋衡(參與):《廈門教育之城規劃及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史秋衡:"大學學院制的設定標準",《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5年第1期。
史秋衡:"市場經濟下的教育城模式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論叢》,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4月版。
史秋衡:"香港高等教育公開進修模式之述評",《高教研究與探索》1996年第4期,南京大學學報專輯。
史秋衡:"評香港持續教育的幾個特點",《現代教育論叢》1996年第5期。
史秋衡:"一九九七與香港",《廈門日報》1996年12月12日。
尹葉芊芊,史秋衡:"香港學位制度的特點與評價",《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
史秋衡:"從香港高等教育的一體化看我國21世紀初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21世紀國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及結構布局》,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史秋衡:"香港高等教育一體化的評價及啟示",《高教研究與探索》1998年第1-2期,南京大學學報專輯。
史秋衡:"福建省高等教育體系發展政策評析",《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增刊。
史秋衡:"構建高教管理理論體系的若干思考--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研究",《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尹葉芊芊,史秋衡:"內地教師成人教育:走向高學歷",《現代教育論叢》1999年第1期。
史秋衡:"自學考試制度與普通高校管理的比較",《自考•職教•成教》1999年第3期。
史秋衡:"試析香港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設計思想",《中國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史秋衡,陳贛玲:"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之我見",《寧波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12期索引。
史秋衡:"經濟發展與民辦高教產業化的關係",《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0年第2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高等教育只能走產業化道路嗎?",《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現代教育管理理論及其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意義",《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10期索引。
鄔大光、史秋衡等:"改革有為追求卓越--私立仰恩大學的辦學思想與實踐的調研報告",《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第6期。
史秋衡:"21世紀大學與企業的合作:動機、政策與產業一體化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of the 21stCentury: Motivation, Policy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增刊,學報附刊:大學與企業合作國際研討會,V13,SN441999.9.,"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大學與企業的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史秋衡:"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理論與範式--潘懋元先生的學術權力觀研究",《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年第1期。
史秋衡:"美日私立高等教育產業政策述評",《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史秋衡,曹迎霞:"網路電子化教育時代:高教自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自考、職教、成教》2001年第9-10期;人大複印《成人教育學刊》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科學統籌我市教育資源",《廈門日報》2001年3月30日。
史秋衡、曹迎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從知識型教育走向創新型教育",《招生考試研究(2)》2001年第10期。
史秋衡:"論科學規範與大學科研評價",《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高等教育產業理念是大學科研績效定量評價的理論基礎",收入王戰軍、蔣國華主編《科研評價與大學評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紅旗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吳玫、史秋衡:"香港高校網路教學的發展與啟示",《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第6期。
史秋衡、吳玫:"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對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史秋衡、楊廣雲、寧順蘭:"以文教產業為先導提升集美城市化水平",《廈門科技》2002年第5期。
史秋衡、王德林:"信息不對稱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史秋衡、寧順蘭:"福建省人才結構調整的思路及對策",《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史秋衡:"ISO9000:距離中國遠程教育有多遠"(編者編),《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第3期。
史秋衡:"高等職教急需另一條腿"-訪廈門大學高教所教授史秋衡博士,《福建日報》2003年4月11日。
史秋衡:"學科創新,致高致遠----專訪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教育研究雜誌(大陸版)》2003年第3期,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灣)出版。
史秋衡、王德林:"誠信機制-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必由之路",《現代大學教育》2003年第6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寧順蘭、史秋衡:"公立高校成本分擔的政策取向",《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史秋衡、劉文華:"零缺點: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管理的理想和追求",《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史秋衡、寧順蘭:"從信息不對稱理論看高等教育中的行政干預",《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第2期。
史秋衡:"學術創新的氣氛與制度要素",《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2期;人大複印《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劉文華:"台、港、澳私立高校評估與質量保障調研報告",《大學教育科學》2005年第3期;《高教文摘》2005年第8-9期轉載。
史秋衡:“堅持永恆信念才能平凡與光輝同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史秋衡教授談洪戰輝的普遍意義”,《中國教育報》2005年12月29日。
劉文華、史秋衡:“我國民辦院校排行榜初探”,《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史秋衡等:“網路教育時代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戰略調整及傳統高校的應對策略”,收入謝桂華主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新進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史秋衡:“2020年我國職教發展的理想與政策”,《教育與職業》2006年第29期;《職業技術教育》2006年第19期;人大複印《職業技術教育》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史秋衡、劉文華:“台港澳私立大專院校績效評估與質量保障研究”,收入陳篤彬主編《台港澳私立大專院校比較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7期。
史秋衡、馮典、吳雪:“高教管理改革:政策導向、制度促進和質量控制”;,《2006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現實與理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楊院、史秋衡:“高等院校認證標準的辨析--以美國院校認證標準為例”,《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第4期。
史秋衡、羅丹:“從市場介入的視角辨析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概念”,《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第9期。
史秋衡:“台灣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若干視角”,《台灣技職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馮典、史秋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慶典暨國際學術會議綜述”,《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陳縈、史秋衡:“美國公立高校經費來源結構變化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09年第3期。
史秋衡、文靜:“在反思與覺醒中尋求高等教育研究範式2009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協作組會議綜述”,《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第8期。
史秋衡:“網路課程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中大有作為”,《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第9期。
史秋衡、陳蕾:《第十一章廈門發展高等教育問題研究》,朱崇實主編《轉型與發展--廈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
史秋衡:“宿遷學院:創新薄弱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模式”,《中國教育報》2011年7月7日。
史秋衡、文靜:“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的要素解析”,《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3卷)》,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郭建鵬、楊凌燕、史秋衡:“西方高校師生教學信念研究的緣起、進展及趨勢”,《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第2期。
楊凌燕、郭建鵬、史秋衡:“我國大學生課堂體驗及其影響因素的多層線性模型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第6期。
史秋衡、張湘韻:“論縣校合作下高職院校現代大學制度的構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文靜、史秋衡:“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要素與結構探析”,《巨觀質量研究》2013年第3期。
史秋衡:“不同院校應走分類發展之路”,《人民政協報》2015年8月19日。
史秋衡:“2015年高等教育走向,量變亟待質變”,《人民政協報》2016年1月13日。
史秋衡:“套用型大學結構與功能研究”,《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主要獲獎情況
史秋衡:2016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史秋衡:2016年6月獲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史秋衡、吳雪、王愛萍等:專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獲國家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教育部2015年12月
史秋衡、吳雪:論文"大學基層學術組織制度建設的內在邏輯",《復旦教育論壇》2009年第5期,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2011年9月。
史秋衡:2006年2月入選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史秋衡:2006年1月入選福建省第七批百千萬人才工程。
史秋衡:第二批百千萬人才工程海外研修項目資助,2012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個月。
史秋衡: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首批博士生導師短期出國交流項目資助,2011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等1個月。
史秋衡:"福建省第三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名獎,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人事廳、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4年11月。
史秋衡:專著《高等教育產業的特殊性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獲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福建省政府2003年9月。
史秋衡、吳雪:論文"大學基層學術組織制度建設的內在邏輯",《復旦教育論壇》2009年第5期,獲福建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福建省政府2011年10月。
史秋衡、吳雪、王愛萍等:專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獲福建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福建省政府2013年12月。
史秋衡:專著《企業家與高等教育》(本人6章),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獲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青年佳作獎),福建省政府1998年9月。
史秋衡:論文"大學排名中社會科學研究與發展定量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9年第1期,獲福建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福建省政府2000年12月。
史秋衡、劉文華等:專著《我國民辦高校評估指標體系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獲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福建省政府2007年12月。
史秋衡: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九屆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獎(指導楊院博士學位論文:我國大學生學習方式研究--基於學習觀與課堂學習環境的探討獲優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11月2日。
史秋衡、寧順蘭:論文"高等學校產權分析",《教育與經濟》2002年第4期,獲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專業委員會獎二等獎,中國教育經濟學專業委員會2002年9月20日。
史秋衡:加強專業道德規範深化高校師德教育,《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15/16期,獲2000-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論文一等獎,福建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5年12月26日。
史秋衡:論文"誠信:解決高等教育公平與效率矛盾的一個新視角",《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年第11期,獲福建省第四屆優秀高教科學研究成果獎論文一等獎,福建省教育廳2005年。
史秋衡:論文"國外企業家捐資興學模式淺析",《教育與經濟》1995年第4期,獲福建省高等教育研究優秀論文獎一等獎,福建省高教學會1997年10月。
史秋衡、寧順蘭:論文"高等學校產權分析",《教育與經濟》2002年第4期,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一等獎,廈門市政府2005年。
史秋衡、馮典:論文"轉變政府調控方式最佳化高校分層分類",《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獲廈門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一等獎,廈門市政府2008年1月。
史秋衡等:論文"論我國民辦高等學校教育評估的策略",《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二等獎,廈門市政府2005年。
史秋衡、郭建鵬:論文: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獲廈門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廈門市政府2013年11月。
史秋衡:論文"香港、內地公開進修模式比較研究",《教育研究》1997年第11期,獲廈門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廈門市政府2000年6月。
史秋衡:2005年3月獲2004年度廈門大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潘懋元、劉海峰、謝作栩、史秋衡、楊廣云: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二等獎,教育部2009年9月。
史秋衡參與,黃守忠主編:專著《廈門教育之城規劃及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獲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福建省政府1998年9月,獲廈門市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廈門市政府1997年。
劉金桂、史秋衡:專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獲福建省第四屆優秀高教科學研究成果獎專著三等獎,福建省教育廳2005年。
史秋衡參與,劉金桂等著:專著《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管理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獲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福建省高教學會1997年10月。
李澤彧、史秋衡:專著《港澳台高等教育法規與政策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獲廈門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廈門市政府2003年10月9日。
作為第一主持人承擔的科研項目
首席專家史秋衡:《高等學校分類體系與設定標準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首席專家史秋衡:《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
首席專家史秋衡:《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研究》,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
首席專家史秋衡:《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史秋衡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
史秋衡主持:《關於承擔“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及其設定標準研究”課題任務的通知》,教育部委託任務。
史秋衡主持:《國家“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調研》,教育部委託任務。
史秋衡主持:《市場資訊不對稱性與高等教育政策框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項目。
史秋衡主持:《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
史秋衡主持:《大學生學習質量調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
史秋衡主持:《福建省人才結構調整的思路及對策》,福建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第一期)項目(2002年度特委項目)。
史秋衡主持: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發展戰略》重大項目"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目標、對策、措施"研究專題。
史秋衡主持:《網路教育時代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戰略調整及傳統高校的應對策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重點項目。
史秋衡主持:《高等教育評估與測量》,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標項目。
史秋衡主持:《民辦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綜合評估體系研究》,福建省教育規劃。
史秋衡主持:《信息技術對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福建省教育廳項目。
史秋衡主持:《研究提升廈門職業教育服務社會能力的研究》,廈門市社科規劃重大項目。
史秋衡主持:《港澳台廈高等教育產業區位優勢的比較研究》,廈門市社科規劃項目。
史秋衡主持:《廈門市三所成人高校合併方案研究》,廈門市政府項目。
史秋衡主持:《台廈兩岸高等職業教育合作模式研究》等多項課題,廈門市教育局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我國成人學歷教育與終身教育關係研究》,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項目。
史秋衡主持:《高職院校總部-基地發展研究》,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套用技術大學研究》系列項目,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台海兩岸高等技職院校比較研究》,台灣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國家高職示範校轉型提升研究》,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我國民辦高校評估指標體系研究》,七方研究所項目。
史秋衡主持:寧波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規劃及院校研究項目系列,高校委託項目。
史秋衡主持:《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研究》,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獨立學院辦學體制改革研究》,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宿遷學院發展規劃研究》,高校委託課題。
史秋衡主持:高校發展規劃和省市教育發展規劃系列委託項目。
其他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首席專家周志剛,第一合作者兼子課題負責人史秋衡:《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攻關課題。
劉金桂主持、史秋衡主要參與者之一:《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管理研究》,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項目。
李澤彧、史秋衡主持:《港澳台高等教育法規建設與政策問題研究》,全國教育規劃九五青年基金項目。
Futao Huang主持,史秋衡參與:《外籍大學教師聘用的國際比較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基礎研究項目。
C.C. Wan主持、史秋衡主要合作者:《中港英高等師範教育比較研究》,香港浸會大學。
Sandra S. Lau主持,史秋衡項目顧問:"Strategic Planning for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with aMarket-Orientation",香港研究資助局。
重要教學任務
1.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導師:已獨立指導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4人;已擔任獨立和第一導師指導博士畢業生21人,擔任第二導師指導博士畢業生3人;已擔任獨立和第一導師指導碩士畢業生32人,擔任第二導師指導碩士畢業生2人;指導本院教育部訪學基地來自英國倫敦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訪學博士生共10人;指導高訪及訪問學者15人。
2.博士生課程:高等教育管理學專題研究,教育領導與管理專題研究,高等教育評估專題研究;碩士生課程:高等教育管理學,高等教育評估;本科生課程:教育學電影批評,國家大學生學習狀態研究,大學生學習規律及生涯發展導論,高等教育管理導論,高等教育評估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