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姬蛙的背部有暗褐色斑點或2到4條縱紋小型纖細、四肢修長,是兩棲動物。主要分布在台灣,但也有科學家認為分布在中國雲南、馬來西亞及蘇門答臘的小雨蛙與其是同一科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氏姬蛙
- 外文名:Stejnger’snarrow-mouthedtoad,Stejneger’spaddyfrog
- 詞性:名詞
- 別稱:台灣娟蛙
基本資料,特徵,分布,習性,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史氏姬蛙
中文別名:台灣娟蛙
英文名稱:Stejnger’snarrow-mouthedtoad,Stejneger’spaddyfrog
特徵
1. 背部有暗褐色斑點或2到4條縱紋小型纖細
2. 四肢修長,上臂背面橘紅色
3.史丹吉氏小雨蛙的身體比較修長,但還是頭小、四肢纖細,體長2至3公分。它們的顏色及花紋變化多端,背部一般淺褐色,有一些暗褐色粗大的斑點,斑點有時綴連成2至4深色條縱紋。上臂背面橘紅色,格外鮮明。
分布
有關分布於台灣的史丹吉氏小雨蛙的分類地位,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G.A.Boulenger在1909年曾描述一種採集自台灣的種類,並命名為Microhylasteinegeri,這也是史丹吉氏小雨蛙俗名的由來。但大陸學者趙爾宓在1993年出版的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學一書,認為分布台灣的族群和分布於中國雲南、馬來西亞及蘇門答臘的族群是同一種,也就是英國學者G.A.Boulenger在1890年命名的Microhylainornata,基於命名法則,學名採用先命名的Microhylainornata。但也有學者認為是不同種,例如費梁主編的中國兩棲動物圖鑑,並將其屬名改成Micryletta,學名變成Micrylettasteinegeri,是台灣特有種。有關史丹吉氏小雨蛙的分類地位,尚待更進一步的研究。分布於台灣的族群到底是哪一種,或者兩種皆有,是很有趣的課題。
習性
史丹吉氏小雨蛙零散分布在嘉義近郊、曾文水庫、台南仙公廟、墾丁、台東等地。通常在五月春雨過後,上百隻成群出現森林底層的暫時性雨水池中求偶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高而連續,類似蟲叫的「唧唧機唧唧」。但一但雨停,則又消失無蹤,偶然才會看到一、兩隻藏在落葉堆中。因此,要觀察它們,可要有耐心喔!它們因分布局限、棲息環境容易受到破壞,所以列為保育類。